|
曉濤
是什麼樣的召喚,引領我加入他們的行列?
時至今日,每次一回望原點,依然看得見從前對這項工作的嚮往與熱切,現在呢?我問自己:「現在的你,是否和那時一樣認真、勇敢,以及一一喜樂。」
他們曾經伴我走過很長的一段歲月,雖然當時不懂他們的心志,也不懂自己的幼稚。習慣將他們並列比較,評估誰講得精彩,直到自己站上相同的位置,才瞭解除了口才和表達能力以外,還有許多別的因素牽扯,僅以「現於外」的部份來橫量,有失客觀;也才瞭解,他們所現於外的活潑生動,必須經過累積錘鍊,豈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成形?當我手心冒汗、嗓音沙啞,面對台下或嬉鬧或心不在焉的眼睛,才瞭解他們給我的,其實是一份厚禮;才瞭解他們其實很辛苦;才瞭解,他們所做的一切,皆非易事。
童年時雖數度搬遷,並不影響我對他們的信賴。新環境裡,只不過換了面孔,他們的親切卻沒有變。他們偶爾責備,而更多時候是包容,包容唱反調、調皮、犯錯的我們,就像牧者對叛逆的羊,縱使手有杖,亦不輕率擊打。直到自己成為牧人的一員,才漸能體會他們當年的責備中隱藏多少焦急與擔憂,以及需要多麼深的愛,才包得住、容得下那些有心或無意的錯誤。
忠實燭光 餵養主羊
事實上,他們的理念非常單純──你要餵養我的羊──主耶穌復活顯現時,曾對彼得如此殷殷叮囑。於是,他們持著這樣一句話,自己默默地燃燒一盞小小燭火,在長夜裡淌出蠟淚。這樣一份工作,不可能有好事的鎂光燈加以宣揚,他們不是至聖先師,也沒有人前來瞻仰,因為他們本非高高在上的塑像;他們是活的,是凡夫俗子,是神家中的器皿。
但是在初為牧人的青澀褪去之後,我發現他們竟有心力交瘁的時候,因為我也有同樣的軟弱。所餵養的小羊來自不同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方式,而在時代潮流的衝擊下,小羊們已不是想像中柔順的玩偶,其機靈敏捷,甚至令人招架不住,以致有時候禁不住懷疑,自己當初的理想是不是太好高騖遠,怎麼辦?羊圈中問題還真不少,他們能夠自滅焰火嗎?尤其在困難如冰冷自四面八方襲來之際,蠟燭是否依舊堅持燃燒的初衷?更何況,造成疲乏的原因也有可能來自同工,這或許是他們之間最難解的題目了。若群羊仰首,想要效法牧人腳步,卻見他們互相含怒、彼此敵對,這樣的場面,該如何向神交代?天國路上的追求,是永不停止的,因此,他們之間並沒有真正的「資深」,縱然已接下管理羊群的任務,仍需學習不輟,學習怎樣以最得神喜悅的方式帶領羊群;學習怎樣相待;學習怎樣安於「默默」,即使名不見經傳,也甘心樂意,並且,把事奉的心志不斷傳下去。一切都是為神做的,何需在乎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紀念碑?只要在生命册上有自己的名字,就夠了。
蠋炬成灰 薪火相傳
燃燒,問的是亮度、是熱度,而不是蠟油的損失,所以,他們不曾為自己所付出的向我索取回饋。而當我加入他們,我明白這是一列付出的隊伍,是一個對神負責的工作,因此不論是遊戲、唱詩、或是藉言語架設出聖經中大小故事,都應該心存謙卑、不計成本,其實,這也不需成本,我不過把他們給我的,再度傳給人,如此而已。
反省自己在他們的行列中所出的力、所做的事,總不免心虛,我依然稱不上祭壇前被切成塊子的馨香之祭,亦非堅守崗位的忠實燭光,因為「本我」的成分還是太濃。但願經由不斷地磨練與考驗,我能成為他們中間稱職的一員,成為蒙神悅納的器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