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26期1996年7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他們正在默默付出

安逸

之一


她年紀輕輕,病卻不輕。她對工作的忠心、執著,使她使出所有的體力似的,盡力做好每件事的每個細節。就是這股傻勁,把她熬出病來。一病嘛!就一鳴驚人,七、八件大衣,裹得像個不倒翁似地。經常盜汗,所以遠遠走過來,早聞得出她特有的味道。病初,經常要求代禱,但並沒有立刻奇蹟似痊癒。

我倆坐下溝通,如果將這樣的工作精神移轉到聖工上,則為主受苦也強過為世界受累啊!就這樣,她還在病中,已下定決心。病雖好幾成,已經開始出發,忍受外人異樣的眼光,關懷新受洗的、訪問需要的。

她的關心,如涓涓流水,細長不斷,又發揮護理本行,極善解人意。她如聰明的管家,對新受洗的同靈,知道靈性的用劑是要多少,且適時換藥。被訪者看她病中仍堆滿笑容,不自覺的信心更堅,在患難中學會喜樂交託。她處處體貼別人的軟弱,因此,親和力愈來愈強。久病的操練,把她磨得相當有耐心。工作量的加重,倒不一定受到等量的關懷,但這些都沒有阻礙到她的前進。

兩年前的感恩節,我被邀去她家小住,赫然見到床尾一張婚照,是哪個新娘這麼甜美?是時光不饒人,不如說是久病不饒人。今年二月過舊農曆年時,我從她的註册商標──酒窩的笑靨中,又見到那新娘的影子。我看到了信心步履的果效,我見到了轉移生活的目標,在愛中互建彼此之後的臉面榮光,我知道往後我們互相扶持勉勵的腳步,會走得更加堅定。

之二


那天先生由底特律回來,重感冒加上旅途疲倦,卻仍掩不住內心的喜樂。一上車就津津樂道那邊外國慕道者的點點滴滴……。

眼前不覺浮出──是八年前吧,一個領聖餐的下午,正堂內座無虛席,連走道也不易穿過,相對的,副堂顯得空蕩無人。我跨入餐廳,一個襁褓中的男嬰正嚎啕大哭,以她念大學的年紀,居然用很熟稔的動作,立刻哄他入睡。接著,順道走入地下室,她像是收拾家中的餐具一般,隨手將小孩及匆忙的母親所遺留的杯盤殘羹都打理好,當我後步而來時,只見桌椅、兩旁的窗檯,恢復了應有的整潔。

她就是這樣,一向話不多,一向默默付出。她受美式教育卻有東方人的謙遜溫柔,舉止文雅。自小品學兼優,其組織、分析、閱讀能力極強,各樣優郎的條件,應是大人物的姿態出現,卻寧願以小人物自居。而她的西方社會,恰似幽蘭出谷,不爭競、不隨流,只任憑她隨意引導。在課業或工作上,總脫穎而出,屢創佳績,我看是實力取勝,她總說是神的眷愛。在旁邊無人時,她安靜服侍;在相當雜亂的工作中,她更顯定力;多困難的工作,到她手中,好似幼稚園的數學一般。她自若的神態,似乎任何事均無法蕩漾其平穩的心;那不起一絲漣漪的靜湖,其實也有煩惱,但其自制力極強,所以無論什麼景況,都學會了自處。我告訴自己,我的心啊,我的眼,要常常明亮,汲取暗藏角落的嘉行懿德。

她延伸了宗教教育,於百忙中,在難得的假日,還扮演大姊姊的角色,帶領兒童出遊動物園。即使教會的集體野餐,她也放下同齡玩伴,和學生打棒球,玩成一片。難能可貴的是,她往往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卻仍處處謙遜。我愛看她寫得文章,恰如其人;用詞美、得體和講求效率。

一向淡淡的,她出、她入,彷彿不會覺察到她的存在,她沒有出現,你大概也不覺得少了一人,但當你注意到她時,她卻是那樣耀眼醒目。上有聖眼鑑察,在找合祂心意的人,今天,神提昇她在底特律接待工人,協住牧養及對外國人宣道。

之三


她一身南國風味的褲裝打扮,年紀已有七十幾;袖口挽起,身手俐落的在廚房的檯子上擀麵,不費多時,鍋中的迷你油條,已在沸油中一一浮起,爐下的烤箱也傳來陣陣批薩的起士夾著蕃茄醬的香味。在這安息日晚餐前的黃昏時刻,更是誘人垂涎。但見一盤盤點心,被大排長龍的小朋友們一掃而空,像做多少都不夠似的,她揩去額頭上的汗,露出了滿意的微笑。看我忙完聖樂踏進廚房,她由烤箱取出僅有的一份──留給四歲男孫的,忙不迭的遞了過來,堅持要我享用。然後,她一手牽著活蹦亂跳的孫子,一手拎著做點心的道具,踏著風雪的足跡,一腳一印痕,深深烙在我心坎。

眼前泛起她的種種:有南洋極濃的一家一體、敦親睦鄰的精神;受一總是施二回去;因關心別人而輕易忘卻自己的煩惱;總是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連下雨天開車送她回去,也是堅持在不轉彎的路口下車,好讓我容易調轉車頭。單純的個性,使她極易相信弟兄姊妹的話。熱情,往往使她很快付出。根深柢固的信仰,使她在很疲倦中,一樣事主喜樂。無論任何場所,她甘做僕人。極有屬靈智慧,及很強的融合力,穿插運用,巧妙配何,在短時間內,使一群人一下子自自然然的熱絡起來,好一個薑是老的辣。

說到她的遷徙,這並不是第一次,但為什麼這次這麼不一樣?一直喚不回這次才認知的全貌──用做大事的精神來做小事;自己不足、充足時,都想做給人;在百般憂愁中,仍很輕易的轉成施比受更有福的那分挺拔。星期五再踏入副堂,好像少了什麼,一直到認真追憶,動筆直鋪,這一切才又再甦醒過來。那種「回家」的感覺真好。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竟是如此縮短。就是在那麼多個自自然然、漫不經心的話家常中,輕易讓人除去外表一切,用心靈溝通起來。灑滿一屋的溫暖,在嚴冬顯得更加溫馨。不用什麼高言大智、長篇闊論,倒盡其所能,身體力行的實際,和我們這出入開車、上下樓梯像趕場似的,真自覺相形見絀。

細細品嚐她說過的話和表情,深值反芻再三。她的「誠」──無論病苦、憂愁、喜樂,種種的流露,最後都終結在她有力的見證。她得福的根源是鍥而不捨,緊跟隨她;時時交託、時時禱告。她的「讓」──她總是高估別人,和她多說幾句話,司令他相當雀躍。有一次,她孫子咳得無法入睡,她急著找幫忙的幾個人正好無法分身,隔天我打電話回去,她開開心心地說,正好家人趕回來,且一而再、再而三的說「有心」、「有心」就好;我心想有心但沒有行動啊,豈料到她這樣安詳無爭且凡事往好處想。她的「禮」──她反應極快,待人接物總是面面俱到。她參加甫受洗一星期的信徒喪禮,因為臨時才知道,來不及換裝,這下難倒了一向重禮節的她,我知她重情講義,不去會更難過,就這樣帶著一顆同哀同感的心,前去弔喪。她的「勤」──她初作的點心,不一定合大眾味,大家又客氣不語。她心思極細,觀察剩下的分量,檢討改進自己的技術。有時一早六點,她趕去教會發麵。經常一邊忙點心,一邊頻喊太活躍的男孫。有一次大家玩累了,結伴回到教會已是晚上十點,每人心急的想快點回家,只有她一跨下車,看見開會人員還在挑燈夜戰,立刻收起疲倦意念,表示想為他們準備宵夜。

她搬離又搬回教會區,已記不清幾次了。當她一次次眉頭深鎖──在美這樣難打天下。以年輕一輩,想來安慰這信仰已幾經風霜,幾近爐火純青的上一代,實很不恰當。我側頭思良,告訴她初來美時,我一年搬六次家;她不禁失聲大笑,大概不知比下不足足有餘哩。既然人已盡了力,望在多磨的環境,接收一次次的錘鍊,將人心意念都剖明開來,瀝經雜質後,可安然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

下午四點,長途電話傳來熟悉的台語聲,見證神如何帶領她們在大風雪中搬家,又照顧生活。還是那句話「是距離太遠了,否則希望你們在此分享我的喜悅。」但願祖孫三代的安定生活外,可以為福音,在偏遠的地方,多出一個新據點。

結語


想著、想著,這些小人物的身影愈泛愈大。靈感如泉湧滾滾而來,欲罷不能,和初被邀執筆,怕不能近三千字的恐懼感,判若天壤。我樂於道盡小人物──安於聽別人且慣於隱藏自己──的種種感人事蹟。寫著、寫著,我有身影逐漸縮小的感覺,我想,我是被感動、被造就了。


作者: 安逸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