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佳舟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這不只是孔夫子的處世原則,更深深影響數千年以後的我們。在我們生存的社會中,因為「不法的事增多」,違法亂紀的現象普遍,使得原本就有「明哲保身」觀念的人,更加「識時務者為俊傑」。
試想:在你見義勇為去幫助車禍受傷者,卻被指控為肇事者之後,在樂善好施、積極助人之餘,卻被說成「愛管閒事」之時,你還會堅持你的正義原則與道德勇氣嗎?於是冷漠、無情、少管閒事就成了許多人的處世心態。有些人便看準這點而明目張膽地違規犯法,肆無忌憚,我行我素。所以,我們可以看見大樓、公寓、社區許多該有的,沒有了,該沒有的,有了!處身於這樣的社會環境,該如何完成主耶穌差遣我們到世界,作鹽作光引人歸主的任務,實在值得好好思考。
尋求和睦 一心追趕
在是非、對錯混淆不清的時空環境裡,想要與左鄰右舍、形形色色的社會大眾,維持和睦和諧的關係,又不能是非不分、委曲求全,實在不容易。所幸因著救主的應許,使我們深信以溫柔和睦待人是有福的,正如保羅的勸勉:「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十二18)。彼得提醒:「人若愛生命,願享美福,須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也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因為主的眼看顧義人;主的耳聽他們的祈禱。惟有行惡的人,主向他們變臉。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驚慌;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裡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彼前三10-17)。
因此,基督徒在待人處世的態度上,就不是取決於「別人待我如何?於我何益?吃力不討好、莫管閒事、被當作傻瓜……」之類的考量,而是建立在真理的基礎與對基督的信心之上。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七12)。這就是我們的信念,有別於一般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消極心態。
積極投入 不問收穫
在許多人埋怨環境髒亂、交通混亂之時,卻忘記自己也經常是髒亂與交通混亂的製造者。為什麼不從自己做起呢?為什麼總是看到他人眼中刺,卻未想到自己眼中的樑木呢?因此,對真理有信心的基督徒應該是在真理的實踐上,表明他的敬虔。或許有人以為個人能力有限,所能發揮的影響力也有限。杯水車薪固然是事實,但是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卻是不變的哲理。所以,當如何善用教會人力資源,而不自私自利地只講求做什麼才有立竿見影的績效,或只談「請你來聽福音、信耶穌」,其它一概不知、一律不管的心態;積極地去關懷社區、鄰里,實在是目前當務之急。
大同教會每次靈恩會及特別施洗,地點均在內雙溪。洗禮場所的工作人員,每次都要花費數小時去整理垃圾,但還是免不了有大堆廢棄物,不但有礙觀瞻且臭味薰人。因此,整理洗禮場地的同靈大都異口同聲、笑談「台灣是垃圾島」,但為了洗禮,不得不充當環保局員工,清理那堆積如山、惡臭難聞的垃圾。事後大家也互相勉勵,總算為環保盡了一份心力;而且每次都在洗禮現場佈置教會旗幟,久而久之,也確實讓人有一種不問收穫、只求默默耕耘的紮實感。
某一次大同教會又為一病危慕道朋友舉行特別洗禮,恰巧碰到一位擔任教職的同靈,她所服務的學校就在洗禮場附近。她說,在她任職的學校,她經常在週一交待老師,帶領小朋友到溪邊清理垃圾、整理環境。因此,我們所見到的洗禮場確實比往前乾淨許多,雖然未臻理想,但已明顯看到了改進以及未來的希望。
幾年前,北投教會也曾動員信徒,穿著印有「讓我們對地球的愛,像神對我們的愛--永不止息」的運動衫,到水源地清理環境,既可郊遊活動,又能為社會關懷盡一份力量,同時也以實際行動表明了本會愛鄉里、愛家園的精神。
今後,世界問題與人類所面對的困難,將是不分國籍、種族、區域的,因為地球終將成為一個村落。而主耶穌也交待我們要「愛人如己」,雖然處身於「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漸漸冷淡」的世代裡,為了要將福音宣揚開展,我們更要本著基督犧牲服事、愛罪人的精神,努力做好敦親睦鄰的工作,不管得時不得時,總要盡力去做。因為我們知道:眾人所行的善事都必從主耶穌得到當得的賞賜。所以,教會、同靈個人都應該有其可以積極投入的公益活動,只要盡心、盡力,其成果是可以預期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