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真誠
人失意的原因
1.始祖犯罪
耶和華神對夏娃說:「我必多多加增妳懷胎的苦楚;妳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妳必戀慕妳丈夫;妳丈夫必管轄妳。」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裏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三16-19)。
起初,神將始祖安置在伊甸園。園中有各樣的樹,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不愁吃,也不愁穿(創二25)。園內萬物和諧相處。婚姻由神安排配合,不必為擇偶而傷腦筋;人無病痛死亡,得與神同在,平安喜樂,無不如意。可是始祖犯罪,被逐出伊甸園,從此,就常常過著失意的日子。罪從一人入了世界,因此,世人都犯了罪,虧欠了神的榮耀,人的生活就受罪的轄制,又有生老病死,很不如意。如經云:「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裏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羅八20-23)。在這罪惡的世界,無論信主的與非信主的,都會失意而心裏歎息。
2.人無預知之能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什麼事(傳七14)。
「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什麼事」,現代中譯本譯為:「將來要發生的事誰能預知呢?」由於人無法預知將來所要發生的事,而世事無常,難以預料,「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因而面對未來人心徬徨、焦慮不安,常有「悔不當初」的失意經驗,所以,在現代文明社會裏,求助於偶像、算命者亦不在少數。
耶和華真神曾向假神挑戰,耶和華對假神說:「你們要呈上你們的案件」;雅各的君說:「你們要聲明你們確實的理由。可以聲明,指示我們將來必遇的事,說明先前的是什麼事,好叫我們思索,得知事的結局,或者把將來的事指示我們。要說明後來的事,好叫我們知道你們是神。你們或降福、或降禍,使我們驚奇,一同觀看。」(賽四十一21-23)。此段經文指示假神不能預測未來的事件,惟有真神是全知全能,其預言必然應驗,所以神不會因追悔而失意。而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詩二十五12)。
至於聖經所記,神的「後悔」,意思是改變待人的方法,常與「轉意」、「轉回」連用(出三十二12、14;詩九十13;耶十八7-10),所以神的「後悔」,是「事先聲明」的後悔,這和我們通常所用之事後的「後悔」意思不同。創世記六章六節的「後悔」也是神不得不改變待人的方法,並非神自己料想不到的後果而追悔錯恨,基本上,神是不會失意的。
3.認知的差距
a.人與神的認知
「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7-9)。
保羅身上有根刺讓他很痛苦,因此三次求主叫這刺離開他,而主卻認為這根刺加在保羅身上,更有益處,因此,二者的認知不同;保羅當初並不明瞭,直到後來才明白是神的美意。
b.人與人的認知
「我怕我再來的時候,見你們不合我所想望的,你們見我也不合你們所想望的;又怕有紛爭、嫉妒、惱怒、結黨、毀謗、讒言、狂傲、混亂的事,且怕我來的時候,我的神叫我在你們面前慚愧。又因許多人從前犯罪、行污穢、姦淫、邪蕩的事不肯悔改,我就憂愁。」(林後十二20-21)。
保羅關愛哥林多教會,寫信勉勵他們改過向善,用心良苦。保羅擔心再與哥林多信徒見面時,見他們不悔改,彼此的想望、期待不合而憂愁失意。人際關係由於認知差異溝通不良,會導致失意。
c.無自知之明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十二3)。」
我們若客觀地瞭解自己的恩賜、能力、角色,對自己的理想、自我的要求標準不過高,也不作非分之想,則比較不會產生挫折、失意。
4.種什麼,收什麼
「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六7-8)。」
「種什麼,收什麼」顯示出神的公義。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得到惡報,就不免陷入失意當中。亞蘭王便哈達患病,王吩咐哈薛去求問以利沙先知說:「我這病能不能好?」以利沙對哈薛說:「你回去告訴他說:這病必能好;但耶和華指示我,他必要死。」亞蘭王從得意到失意,不過是瞬息之間。其原因是他以惡報善。原來亞蘭王便哈達派兵圍困多丹,要捉拿以利沙先知。以利沙禱告神使他們眼目昏迷,然後帶他們到撒瑪利亞城,又禱告神開他們的眼目,並且以善報惡,在他們面前設擺飲食,使他們吃喝回到他們的主人那裏。過不多久,亞蘭王便哈達聚集他的全軍,圍困撒瑪利亞城,亞蘭王恩將仇報,受神的報應。
這世上雖有一些不公不義的事情發生在不幸的人身上,以致他們心裏憤懣不平,造成失衡的現象。可是,神是公義正直,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鴻一3)。神吩咐審判官審理案件要以公平、正義為原則,就是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出二十一23-24)。惟有公平、正義,凡事才能達到平衡狀態,否則有虧欠,而這虧欠,神必會施行報應,顯出祂的公義,使之平衡。而「虧欠」則有:
a.人對神的虧欠
經云:「提客勒,就是你被稱在天平裏,顯出你的虧欠。」(但五27)。伯沙撒王對神的虧欠就是蒙恩不報,反得罪真神,敬拜各種偶像,污穢神的器皿,邪蕩荒宴等,這樣的「虧欠」神,就是與所得的恩不相稱,產生神與人之間的失衡。
b.人對人的虧欠
「凡事都不可虧欠人。」(羅十三8)。拿單對大衛說:「你為什麼藐視耶和華的命令,行祂眼中看為惡的事呢?你借亞捫人的刀殺害赫人烏利亞,又娶了他的妻為妻。」大衛侵犯、欺壓別人的家庭,使對方蒙受極大虧損,這是虧欠人,也虧欠神的榮耀。既是「虧欠」,就需要「償還」承受惡報。有如發生車禍的肇事者必須在「民事」上賠償受害者的一切損失。因此,神對大衛說:「你在暗中行這事,我卻要在以色列眾人面前、日光之下,報應你。」以彰顯神的公義與聖潔。
總之,一個人行不義之事,虧欠人和神,當神追討的時候必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如大衛一連串遭受禍患的攻擊侮辱,伯沙撒王聽到但以理不祥的預言,他的國要歸於別人,他們必然陷入失意的愁雲慘霧之中。
當你失意的時候
1.當思想、省察
你要察看神的作為,因神使彎曲的,誰能變為直呢?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什麼事。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傳七13-18)。
我們在失意時,首先要慎言,不怨天尤人,乃要冷靜思想、檢討原因,本段經文說明人的失意有神的因素和人為的因素。至於人的因素,聖經教導我們不要「過分」行事,以免招惹更多的失意:
a.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
行義的才是義人(約三7);但是行義「過分」偏激、極端,顯然是不順從聖靈而行,失去「節制」的果子(加五23)。過分的愛心,會導致反效果,過分的熱心變成「狂熱」,不能榮神益人,損人損己。古人云:「俠以武犯禁」,意思是崇尚俠義的人,因武功高強,做事往往率憑己意而不循法律途徑,以致觸犯國法,在所難免。「濟貧」是行義,「劫富」是觸犯法律,所以「劫富濟貧」是行義過分,自惹災禍。由於行義過分,熱昏了頭,自以為是,不受規勸,過分自逞智慧,以致自取敗亡。經上說:通達人心中有智慧,憑知識行事(箴十六21,十三16),所以能見禍藏躲,步步謹慎(箴二十二3,十四15),四通八達,通情達理,稱心如意。
b.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有「隱而未現的過錯」,「偶然被過犯所勝」,「犯了人所常犯的罪」(民五6)。至於「行惡過分」就是故意犯罪,執迷不悟,不肯悔改。比如以色列王亞哈謝,一日從樓上的欄杆掉下來,就病了,這有神的美意,為要使王生病而求告真神,可是王卻求問以革倫的假神。但耶和華的使者叫以利亞去晉見王的使者,向他們傳警告,亞哈謝王不悔改,反而連續派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捉拿以利亞,卻被從天上降下來的火燒滅了,第三批的五十夫長居然悔改,哀求饒命,可是王始終不肯歸向真神,所以他「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行義過分、自逞智慧,則易自取滅亡;行惡過分,為人愚昧,常不到期而死。惟有敬畏神的人,遵守神的誡命,過中道的生活,必然平安順利,減少許多失意事。
2.更加靠主
人生如意事少,不如意事多。人在失意中,易於悲觀和自棄,但基督徒受苦沒有悲觀的權利。在失意中不但可以增加反省的機會,而且更加靠主,使人生活得更有意義與價值。詩篇第九十篇的作者摩西,他感歎人生的短暫、虛空,可是他一點都不悲觀。注意「他們」(世人)與「我們」(選民)的人生意義不同。「他們」的人生是:如水沖去、如睡一覺。他們如生長的草,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詩九十5-6)。以「早晨」和「晚上」象徵「他們」一生的始末。而「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雖然其中所矜誇的也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本詩以「草」喻世人,以飛鳥喻選民(詩九十5、10下,參賽四十6-8、31)。聖經又以「鷹」喻我們的靈魂。如經云:「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祂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鷹返老還童。」(詩一○三1、5)。我的「心」是指魂,亦指「靈魂」(路十二19上;太十28)。第一○三篇,說話者大衛向第二人稱(你)的聽話者,也就是「我的魂」呼籲,換言之,大衛對他的靈魂提醒說:「不可忘記神的一切恩惠。」
「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九十10下),乍見之下,我們的人生似乎是很虛空失意,其實不然;感謝神,儘管我們人生過程仍有失意挫折,有生老病死,我們的靈魂仍可如鷹,展翅上騰,歸回神的居所,所以我們當效法摩西,求神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以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榮神益人。
3.忍受打擊
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說句狂話)我更是。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裏。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裏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各處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十一23-29)。
從前有人在非洲發現了一顆有史以來從未見過的大金鋼石,把它貢獻給英皇,作他冠冕上的飾物,英皇立即把它送到阿姆斯特丹,交給一個最著名的寶石匠,請他切磋。那寶石匠拿起這顆金鋼石來,先刻上一深條痕,然後拿起鐵鎚把它狠命的一擊,一塊世上罕有的寶石便立刻分裂為二。這一擊,使這璞中之玉成為世上最玲瓏、最眩耀的兩顆金鋼鑽。
保羅為主耶穌,為眾教會,所遭受的打擊,真是磬竹難書。保羅面對這許多接踵而來的不如意事,並未使他趨於頹靡不振,他忍受打擊,愈挫愈勇,百折不撓,所以他最有資格稱作基督的僕人。如同璞中之玉,經過猛力一擊,成為世上最有價值的金鋼鑽。
4.受安慰
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裏同心。我也求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幫助這兩個女人,因為她們在福音上曾與我一同勞苦;還有革利免,並其餘和我一同做工的,他們的名字都在生命冊上。你們要靠主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2-7)。
友阿爹和循都基都是與保羅同心合意興旺福音,這兩個女人後來彼此不合。保羅在書信中特別勸導其他信徒幫助她們要在主裏同心。不能同心就無法同行,不但影響教會聖工的發展,當事者內心悶悶不樂,心情陷入失意的低潮中。所以保羅勸大家要喜樂。喜樂的方法有二(保羅也在暗示那兩個女人如何化解衝突,彼此同心):一是對人方面,要有謙讓的心。以實際行動,叫眾人知道,具體表現出自己對別人的謙讓。二是對神方面,藉著禱告,將我們所要的告訴神,交託神,如此做,神就會賜意外的平安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撫平、安慰我們受創傷的心靈,然後才能與別人同心合意,彼此和睦(林後十三11中)。
哈拿起初不能生育,毗尼拿就作她的對頭,大大的刺激她,要使她生氣。這時,哈拿並未以惡報惡,對付毗尼拿,可知哈拿為人厚道謙讓,只是她被刺激時,以哭泣不吃飯,渲洩自己不平情緒,並且上聖殿,祈禱耶和華,在祂面前傾心吐意。當祭司以利對她說:「妳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願以色列的神允准妳向祂所求的。」哈拿交託神,內心受安慰,說:「願婢女在你眼前蒙恩。」於是哈拿走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
不因主而跌倒就有福了
施洗約翰因指責希律王的罪惡而下監。他是基督的先鋒,為耶穌作過見證,他在監牢那段失意的日子裏,就打發門徒去問主說:「那將要來的是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可能施洗約翰認為主會來救他,何以未見主的拯救?人在失意當中,如遭受宿疾纏身、親人永別、意外災禍,有時信心會軟弱,心裏疑惑、埋怨主。
主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耶穌所回答竟是約翰所已知的,然而耶穌希望他加以深思揣摩主所回答的話,為什麼主不救他脫離苦獄?究竟基督降世,主要工作是什麼,耶穌要我們去揣摩祂話語的意思(太九13)。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這是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已暗示有人因不了解祂的意念和作為而跌倒。當人在失意時,要加以體悟神的訓誨,明白神的旨意,縱然我們不能完全明白,也要篤信不疑,不因主而跌倒就有福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