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29期1996年10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你失意嗎?

劉存信

你的人生如意嗎?

如果你的人生不如意,請不必沮喪,本文將提供一些觀點,試圖消除你的傷痛。

失意一下又何妨?


中國人很早就體認到人生的無常,所以知道不可能盡如人意。因此俗話說:「盡人事,聽天命。」又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種古老的智慧不是消極的宿命論,毋寧是一種務實的人生觀。這種務實的態度,用在高度文明的現代化生活,更是貼切。因為我們都體會到,在現實生活中,隨時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壓力、挫折、無力、失意、不滿;隨時都有太多的衝突、障礙、阻礙橫在面前。縱使我們有三頭六臂,也無法掌控整個情勢。這時,任何一個抉擇,都可能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我們既無法做十全十美的打算,又如何使事情盡如人意?

所以,失意一下又何妨?為何要把自己逼成失眠、便秘、胃潰瘍,最後進醫院?更不用把自己或別人逼到人生無趣而自殺?詩人王維的高級境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或許仍值得我們深思。

另一方面,基督徒對失意抱持著另一種智慧,這種智慧不是從現實生活經驗中歸納得到的,這是由於對神真誠的敬拜而來。因為基督徒是用心靈與誠實敬拜真神,所以基督徒並不在乎現實世界的得與失。無論得失,基督徒在乎的是,在心靈上追求與神契合,並從神那裡領受內在的生命。保羅對此感觸特別深,他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0-13)。

所以,不如意時,保羅一定微笑地在想:失意一下又何妨?

怎樣你才會滿意?


為什麼我們會失意?失意來自意念的執著,而意念的執著來自個人自我的期許,自我的期許又來自社會上的觀念。是的,社會上有許多的流行觀念,在電視螢幕上,在報紙版面中,在師長的要求中,在朋友的面子上;在在都明示或暗示我們怎樣才是成功,怎樣才是美麗。於是,你必須上大學,否則你沒前途;你的身材要標準,否則會遭男人唾棄;你必須要有房子,否則你娶不到好老婆;你必須要有金卡,消費才有氣派……

這些社會上流行的價值觀,說得容易,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萬一我的智商不足以上大學,怎麼辦?萬一我天生醜顏,怎麼辦?萬一我愛上不賺錢的藝術工作,怎麼辦?其實,說穿了,這些都是物質主義的觀念在作祟。我們會覺得人生失意,是因為我們無法跟上社會中主流派的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不折不扣的正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代表。資本主義社會的運作,強調消費市場。但是,如果欲求超過自己的能力,結果將會是什麼?最後的結果將是:對生活不滿意,並且,永遠處在失意之中。

因此,為避免這種自尋煩惱式的失意,我們不能陷入世俗的價值觀中而受苦。雅各書怎麼說的?它說: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四1-4)。難道我們真的是那種貪求無厭的人嗎?

失意感都是負面的?


每個人免不了都會失意,然而,失意感不見得都是壞事,因為它透露出某些訊息,正如病痛警告我們,肉體生病了;正如沮喪提醒我們,心理出問題了;失意感也在揭露一些訊息。所以,當我們身陷失意之時,不要假裝無事,故作堅強狀,反而要冷靜地面對問題的癥結所在,以便找出失意感所隱含的訊息:

訊息一:是否我對現實生活的認知錯誤?以致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太大,導致失意?

若然,我們必須要改變對現實的認知,以務實的態度來斟酌現實生活。最好找一位可信任的長者或輔導員來討論,別人的建言,將是我們最好的現實指標。當你改變想法之後,你會發現生活將會如意多了。

訊息二:是否我生活鬆懈,疏於努力創新?以致生活得過且過,不盡如意?

若然,這時對現況的不滿意,正是更上一層樓的最佳時刻了。因此,不如意有時是上進的動力。此時,我們必須努力改進現況,甚至是重新創造新的生活方式,往更高的理想邁進,否則,何來進步與創新?

訊息三:是否這失意來自神特殊美意?

有時,人生的挫折與不如意來得莫名其妙,我們無法理解其原因,縱然自問為什麼,卻得不著答案。此時,它可能來自神的操練,可能是神要磨練我們對祂的信心?或是要考驗我們的耐心?或者要我們體驗別人的苦難,再發揮愛心?我們無法確定。但我們卻十分肯定,神絕不會是惡意的。反之,祂一定有其美意。當然,這樣的事例與教訓在聖經中俯拾皆是,尤其是約伯記更是集中地探討此一主題。總之,人生的失意,在神的眼中是一門功課——神給人的功課,但絕不是神的目的。神的心意若不是為了我們的益處,就是為了其他人的益處。若然,在失意中,我們不要以為奇怪,倒要心存喜樂,其中可能有神的美意(彼前四12-13)。

失意對基督徒的殺傷力


最後,我們必須提醒所有的兄姊,失意本身不可怕,但是要注意其併發症,就是,因為失意而失去信心,最終導致信仰的崩潰。試想:神的救恩是極大的智慧,難道會因為個人的生活失意而失效?所以在失意中,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被神拋棄了。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不可太重感覺,因為人的情緒或感覺是多變的,有時更是自我中心與膚淺的。這能對屬靈的事有所助益嗎?如果神的救贖之功是極其深刻複雜的,豈能因自己的不如意就全盤推翻?較之於他人,我們應該更有智慧與勇氣,克服並超越生活的起伏才對。畢竟,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饑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更不必提失意了(羅八35-39)。


作者: 劉存信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