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0期1996年11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從教會發展看隱藏現象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潘誠人

古時,神藉著彌迦先知曉諭我們:「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罷!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們的道教訓我們。」(彌四1-5)。又說:「以色列啊!日子必到,你的牆垣必重修,到那日,你的境界必開展。」(彌七11)。感謝神,本會自1926年自大陸傳入台灣,主耶穌基督豐富的恩典,真神親手帶領,聖靈同工,神蹟奇事顯明,至今建立教會、祈禱所一共264處,信徒四萬六千多人。今年巧逢台灣傳教七十周年,神恩普及,各地教會擴大佈道,正積極投入,為拯救同胞靈命而奮戰不懈。

我們深信教會不斷地發展,是主親自的應許,必然成全;然而隨著信徒人數的增多,教會組織益形龐大,投入的聖工人員也成正比的加多。雖然如此,仔細審視本次信徒代表大會議案,聖工概況圖示,卻可發覺聖工人員成長逐年增加(包括傳道、長執)。受洗人數卻連年持續走低,參加靈恩會之信徒領杯數近兩年(1994-1995年)之比較人數是急速下滑,嚴重減少。如果數字會說話,那麼它大概在傳遞以下這樣的信息:

(一)工作人員增多,但是投入的人力資源都沒有效果,好像大家都很忙,但是忙的結果如何,那是另一回事。

(二)工作人員很多,但真正在工作的人卻不多,若套用Paranto Principle的公式,可能是少數的人在承擔多數人的工作,其比例是百分之二十對百分之八十。換句話說,那就是工作集中在少數人身上,少數人負擔太多聖工,其不良後果正逐漸顯現。

教會是主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弗一23),其發展乃是必然的,因為主耶穌告訴我們:「祂所作的事,信主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更大的事。」(約十四12)。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教會發展的過程中,要怎樣做才能有效的達到主的要求--作更大的事,擴張我們的帳幕呢?主親口告訴我們一些實用的原則,祂說:「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路十四28-29)。以實用主義(Pragtism)的觀點看教會發展中的隱藏現象,無疑地是具有屬靈智慧的。一個人不會算計花費就蓋不成房屋,那麼,要建造神的家,屬靈的聖殿,豈可不按步就班,採取較踏實的原則去算數,計劃人力資源的分配、訓練、養成、激勵等工作呢?

聖工發展的瓶頸是我們急待突破的問題,而問題的解決需要找出其原因來;當然冰山底部百分之九十的狀況的確是難以掌握的,我們應該就不同的病對症下藥,處理問題則毋庸議;然而更重要的是,執其事者當重視在教會發展的過程中,人力資源運用的實際問題。以下就此問題依個人淺見提供一些省思與事奉心態的調整與參考。

人盡其才的人力資源配置


唐朝魏徵於諫太宗十思疏中提到,君王治國要「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道哉?」經驗告訴我們,「適才適所」才能發揮最大的工作效率。人各有所長,能截長補短,才能互補其短,發揮其長,那麼雖然資質平庸的人調配得當,也能有優越的表現,如水火之互濟一般,尤其領導者更要有識人之能,具備運用能力的靈活性,才能順利推展聖工。有智慧的領袖要能識人、用人,而非事事親躬,代下司職。日本戰國時代之武田信玄(註一),非常重視人力調配,他重視部屬均衡的配合——急性勇敢者與謹慎穩重者共事,把性剛者與溫柔者安排在一起,沉默寡言忠信者與能言善辯勤快者組合。他以「人即石牆,人即城」的原則,逐步建立其龐大的武力,攻城逐地,而為一方之豪傑。聖經告訴我們:「房屋因智慧建造,又因聰明立穩,其中因知識充滿各樣美好寶貴的財物。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你去打仗要憑智謀,謀士眾多,人便得勝。」(箴二十四3-6)。

團隊成長的協調合作精神


許多同靈在教會事奉工作上,經常面臨一些困境,有些是個人工作態度上的問題,例如:有人過於火熱燥進,不易協調服從;有些人則過於冷淡,使工作推展後繼無力。前者不懂隱藏的藝術,後者又過於消極逃避。如此形成一種相當特殊的事奉工作上的失衡現象。於是願作的人抱怨「吃力不討好」,冷淡的人則對教會失去向心力。事實上,教會的成長是整體性的,成長雖是由個人開始,但其目標及果效卻是要建立基督的身體,使教會完全而達到整體的成長。因此保羅明說:「神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1-14)。反過來說,當個人的成長受限、受阻擋走回頭路時,團體的成長也受到影響(注意:十個探子都是從各支派選出的領導人),不信從神的帶領,結果冤枉走了四十年的曠野路。直等到全體以色列人的信心磨練至剛強壯膽的階段,神再帶領他們進入迦南爭戰得地。我們當注意審慎防備這段史事重演。事實上,每個人的軟弱各自不同,狂者、狷者皆有所長或有所鍾,鐘鼎山林各有天性,是勉強不來的;能本著體恤愛人的心,在聖工上,合作協調、互相順服、彼此激勵,這種態度才是正確的。主的身體只有一個,保羅提醒我們不要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林前十二22-23)。今天是一個團隊工作的時代,可悲的是,許多聖工的推展受挫,都是由於缺乏協調合作而造成的。群育教育的提昇已到不可或缺的時候了。如何在整體事工的「群育」基礎訓練工作上來改進,的確是值得深思的。

人力素質的提昇與操練


在聖工發展過程中,許多同靈面對著難題,或來自他人的阻擾,或來自於對工作本身的無力,以至於影響到他們對事奉工作的熱誠,甚至影響到他們對信仰的認同,產生本末倒置的矛盾現象,所以我們會看到一些原本熱心工作的同靈,不知怎麼地,卻漸漸遠離了教會,甚至遠離了神。類似這種「以利亞症侯群」也是常見的情形。我們如何釐清信仰與事奉的分際,保持清明的思考,以明辨的態度分清楚輕重緩急呢?主耶穌在離開門徒之前,在客西馬尼園時,提醒門徒說:「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太二十六41)。

這個世代是講求行動的時代,人們總是陷落在要完成什麼事的概念上打轉,在行動的謬論中(acction fallacy)證明自己的存在。許多熱心工作的人以為工作代表一切,以工作代替了與神的關係--敬拜神與禱告,代替了對神的信心,代替了對同靈的愛心--包容與赦免。甚至以自義式的隱藏--如以法蓮人對基甸與耶弗他的抱怨,來證明他們的正義(見士師記)。這種工作上的迷惑,豈不是主耶穌要我們極力避免的呢?工作的確可以變成一種迷惑。想一想,主往曠野去禱告時,是很多人認為他應該工作的時候(可一32-37)。

或許對工作觀偏差的認知與行為可歸諸信仰素質的低落(對真理的認知不足)與屬靈操練的缺乏所致吧。

人力素質的提升與轉變,其方向是由內而外,而非由外而內的。由外而內的變革是技術式的,而由內而外的變革乃是原則的。主釘十字架前,彼得誓言眾人雖然離開為主緣故跌倒,他卻永不跌倒,主卻豫言彼得將三次不認主(太二十六31-35)。在血氣中行事的彼得志氣頗佳,心靈願意,肉體卻軟弱了。果如主言:彼得三次不敢認主。然而當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彼得一反膽怯之軟弱,高聲證道,引人歸主,面對官府,毫無懼意;作工得果效,建立初期教會,不負主託,榮耀主名(見使徒行傳)。這種轉變與突破乃是由內而外的,由於聖靈的大能,使他徹底的改變。這種轉移就是所謂典範的轉移(Paradigm Shifts)(註二)。它能使我們在行事為人上以真理為基礎,心竅操練得通達,能分辨好歹,不致於中了魔鬼的詭計;在觀念上的轉變,靠神的大能,不靠人的聰明。在聖工的協調上能設身處地去了解他人的感受,同心協力,不計個人恩怨。在工作的互動淬鍊中,能秉持主愛,不猜疑抱怨,互相代禱扶持;不逃避、不依賴,積極投入,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

結論


教會發展的停滯(stagnation)必有神的美意。主耶穌是否在隱示我們,在隱藏現象的背後有一些問題的存在?在聖工會議已經落幕後的迴思中,什麼是我們所缺乏而急需改進的呢?筆者認為,人格化的管理首重信任與尊重,美國「改造管理」的專家前辟(James Champy)說:「缺乏尊重或許是管理上最具毀滅性的原罪。」當信任感隨著壓抑與爭論而隨風飄逝時,冷漠、憤恨與不平之感便會到處蔓延。教會發展中所隱藏的問題因壓抑而無法探討時,停滯乃是必然的。若是組織內,看風的與望雲的人數增加,我們怎麼收割呢?主的警告值得我們思索:「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路八18)。當我們具有某種形式的「有」時,是否失去了我們「自認為有」的呢?

註一

《松下幸之助的領導祕訣》,松下幸之助,P.170

註二

《全力以赴》,Stephen R.Covey著,徐炳勳譯,P.51


作者: 潘誠人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