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1期1996年12月)
時勢評論:[聖靈月刊]從柯林頓的婦女選票談起

榖響

美國總統柯林頓尋求連任成功,成為自羅斯福總統以後第一位民主黨總統連任成功的人。柯林頓政策的彈性極大,不惜接收受歡迎的共和黨議題:平衡預算、學校學童自願禱告、對犯罪問題表現強硬、對電視的色情與暴力大加抨擊。他也發現今年大選最大、最新、最沒有明顯意識形態的族群──足球媽媽。這群中年婦女要接送兒女去踢足球,並在場當義務觀眾,她們有一個共同關切的問題:子女的教育。她們擔心教育水準低落、校園安全、小孩上大學的學費、小孩成長後的就業等。柯林頓於是提出許多教育政策的政見,獲得足球媽媽的認同,路透社選前最後一次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婦女選票一面倒向柯林頓(聯合報,11月6日)。

教育一直是人類文明的最後希望。文明要靠教育才能傳承,也要靠教育才得改良,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感受最深切的卻是這些「足球媽媽」。她們在孩子身上看到壓力、挫折及恐懼。整個教育環境遭受的破壞比生態環境更嚴重,如果不立即執行「環保」的手段,人類的文明也要像地球一樣的趨向毀滅。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孩子的成長也只有一次。地球被破壞是看得見的,有些或許還可以彌補、搶救;孩子的人格被扭曲卻是不知不覺的發生,直到整個社會都付出代價的時候,我們甚至還不知道原因何在。

孩子的教育環境是多重的,包括家庭、學校、社會三個面向,構成一個鐵三角的關係,任何一個面向的缺陷都是整體的破壞。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十二6)

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的觀察及實驗發現,決定靈魂生命之結構的最重要因素是在幼年的早期階段產生的(阿德勒,《了解人性》,頁13)。從小孩階段發展到成人時期在根基上完全沒有變。某一心理現象的外在形式、具體行為、言辭表達可能改變,但是其基礎、目的、動力等引導生命邁向最終目標的每一項,都保持不變。既然如此,「教養孩童」的責任是何等重大,更是影響一生的關鍵所在。而且教養的重點是「走在當行的路上」,包括信仰的認知、道德的培養、生活習慣的建立,在三、四歲左右幾乎可以定型了。因此父母應該妥善安置孩童的成長環境,勿使孩子在恐懼、嘲笑、自卑的心理中造成人格上的缺陷。

「父親是兒女的榮耀。」(箴十七6)

父母在兒女心中的地位非常崇高,以角色的認同而言,男孩模仿父親,女孩模仿母親,如果父母親的行為不能作信仰的榜樣,在孩子的心中必然引起矛盾與衝突,使孩子不知如何適從。夫妻關係發生問題,受害最深的往往是無辜的孩子,因此有問題的孩子通常來自有問題的家庭。現代社會離婚率越來越高,造成單親家庭的現象。父母任何一方的缺席都將是孩子成長環境的嚴重障礙。在信仰的教導上也是一樣,如果父母的信仰觀念不同,孩子的困惑可想而知,這也是青年男女選擇婚姻對象時所應考慮的部分。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

現代媒體進步,報章雜誌、電視電影、電腦網路幾乎無孔不入,資訊氾濫到讓人沒有選擇的時間,甚至失去選擇的能力。而目前色情和暴力卻充斥在各種媒體之中,如果我們的孩子整日曝露在這種資訊污染的環境中,他們的心豈不是「變黃」,就是「變黑」?前不久,報紙報導一位十幾歲的女生一年換過幾十個性伴侶,而且在警察先生面前侃侃而談,似乎很得意自已的「成就」。家庭破裂、父母離異是第一個原因,各種媒體的推波助瀾也不可無過。到底我們的文明是進步?還是退步?資訊發達的結果帶給人類很多的方便,地球如同一個小村落,將人類更緊密的結合一起,但是,另一方面是不是也使人性軟弱的互動更加快速,互相污染的層面更廣闊了?我們如何保守自已的心?如何保守我們孩子的心呢?

政府最近積極的掃蕩行動頻有斬獲,大快人心。其實更需要的是在我們的心靈中也要有掃髒、掃黃、掃黑的魄力與作為。祈求「主以公義的靈、和焚燒的靈,將錫安女子的污穢洗去,又將耶路撒冷中殺人的血除淨,那時,賸在錫安留在耶路撒冷的,就是一切住耶路撒冷,在生命冊上記名的,必稱為聖。」(賽四4)。


作者: 榖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