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誠人
世事如棋局,變化莫測;漫漫歷史長河中,波起波滅,浪淘盡了多少風流人物、英雄豪傑?荏苒歲月飛逝者,百代功業轉眼亦成了過眼雲煙。帝王將相也罷,或孤臣孽子、忠臣對奸賊、黑臉對白旦,或才子佳人、能人異士、凡夫俗子,他們的愛恨情仇、功過得失,無不在幕起幕落的時光隧道,濃縮成一卷一卷的膠卷,幻化成供現代人觀賞的歷史戲台。
保羅見證說:「神把我們使徒明明列在末後,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為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林前四9)。初代信仰處於非常的逼迫和苦難中;這場景乃是真槍實刀地在羅馬的圓形劇場內正式上演的。
基督徒如同死屍般地被拋入場中,與野獸格鬥,殉道而死;甚且列在末後進場,那是刑場上表演的最高潮,成為一場天使世人同觀的大場景。這場戲,更開啟了教會永續發展,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契機。福音藉著保羅這一顆埋在地裏的麥子,而生出了許多子粒來,直到今日。大哉!神智慧的奧秘,其蹤跡難尋。
英國國寶莎士比亞,在其所著名劇《哈姆雷特》(Hamlet)(註一)中,談到有關藝術特性與功能的惟一一段話是藉著王子之口所傳達的:「演戲的目的,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都像是舉起鏡子直照人生: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一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
偉大悲劇、喜劇的作家們,通過他所編造的人物與劇情,表示了他對整個人生的各樣看法:剛強與軟弱、偉大與痛苦、崇高與可笑、奸惡與善良、罪惡與美德。戲劇乃是藉著與人生景象脫離的孤立場景,使人們得著娛樂,感情獲得昇華,更警惕我們時代發展、道德演變的模式。
這些孤立的場景,就其本身而言,僅僅是短暫易逝的幻影,但是突然,我們在這些幻影背後看見並面對一個實在,這個實在就是歌德對一切藝術的詮釋:「對現象的最強烈瞬間定形。」(註二)。這種定形是靠直觀而非靠概念,以感性形式為媒介,而不是以思想為媒介。不可否認地,它的影響日趨擴昇。
有人如是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傳媒發達、幾乎無所不在的今日,大部分人無可避免沈落在純粹的感性形式的世界中,成了無所不吃、大量進食垃圾食品、觀賞垃圾訊息(garbage message)的沙發馬鈴薯(couch potatoes)(註三),甚至惡化為couch case(註四),許多人身受其害而不自知,這真的需要我們智慧的選擇與教導。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認為:「教導人們學會觀看」是藝術家創作繪畫和雕塑的意義。
這句話也適用於戲劇藝術的欣賞。當我們能用真理的角度洞察,戲中人物內心生活的各種形式,從聖經的倫理尺度來汰選合宜造就人的影片,並思索生命在各種背景下,人的靈魂所遭遇到各種多樣化的韻律、節奏和脈動。這類欣賞藝術的靜謐(calmness)會引導我們進入真理的深沈中。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我們亦是戲中人,扮演著各自的角色;真神、世人、天使一同在觀看。若神言在心,「凡事都能扶助真理,不抵擋真理。一切的事都是為造就自己與別人。」(林前十三8、19),那我們演的必是喜劇,而非悲劇,你說是嗎?
註一:譯名「王子復仇記」
註二:《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思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1994年10月,桂冠圖書公司。214頁
註三:指習慣終日躺在長沙發上,看電視吃油炸馬鈴薯片(patato chip)的人
註四:美國俚語,指「受某些事物刺激」而引起精神怪異的人。
(原[青年團契]1997年01月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