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162期1991年3月)
信仰社會:[聖靈月刊]三種禱告的人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言成

人類有敬拜神的本能。每一個時代的每一個種族,都有其不同的宗教。當人類遭遇危急而無能為力處置時,很自然地會把自己的處境、內心的焦慮渴求,藉著禱告向神求助,因此,禱告也是人和神的一種溝通方式。人際關係的和諧圓融需要相互溝通;基督徒和神之間也需建立親密關係,禱告才能蒙神悅納。但是人際關係常產生隔閡、誤解、齟齬、衝突,人與神的關係也會有溝通不良的時候。每個基督徒的禱告方式不盡相同,有些人禱告蒙神垂聽,在生活中得到神的指引安排,凡事順利,過豐富的人生;有些人的禱告則徒勞無功或事倍功半。

本文謹列舉三種不同的禱告方式加以探討。

一、自以為義的構告

經云:「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神啊,我感謝祢,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十八9~13)。

法利賽人只是履行律法所規定的什一捐與禁食,就將自己理想化,感覺自己很完美(其實在靈修生活中,追求完全的目標與現實生活尚有一大段差距)。於是在神面前自言自語、大言不慚,對別人則頗多論斷、指責,更嚴重的,就像丟特腓,在教會好為首,用惡言妄論使徒,擅自專權,自己不接待弟兄,也禁止、甚至趕出接待弟兄的人(約叁9~10)。有學者曾說:共產主義的專制、獨裁和恐佈的行為,是因他們持有聖賢主義的心態,以聖賢或救世主自居,這樣,便使得他把自己或自己的黨,抬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事事要別人屈從自己。竭力追求完全、而以自己的「完全」自持、自傲的人,對這樣的陷阱當格外警覺才是!

當用什麼心態來面對別人的軟弱呢?亞伯拉罕獲悉神要毀滅罪惡的所多瑪城時,他並未幸災樂禍,反而在責任感與愛心負擔的催促下,向神懇切地代求,這才是一個完全人的自然表現。

二、自我為中心的禱告

自我為中心是指以自己的需要為優先、自己的觀點作法為是,而罔顧他人的感受之意。自我為中心的禱告,往往是自我設限,既得不到神完整的賜福,有時也完全得不到神的回應。如聖經中記載雅各、約翰與其母親的祈求。

「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她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神一件事。耶穌說:妳要什麼呢?她說:願 祢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 祢右邊,一個坐在 祢左邊。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太二十20~22)。

約翰是耶穌所愛的門徒,吃飯時常挨近耶穌,他同兄長雅各皆曾有在山上親睹耶穌變貌的特殊經歷,再加上母親出面「關說」,他們以為耶穌必定會應允他們所求。他們雖然撇棄一切跟從主,受教三年多,心中仍充滿個人的私心,想要突出於眾門徒之上。所求動機固然不對,在時機上更是令人痛心,因「那時」主才談論自己將受的苦難不久,他們就來為自己求榮耀。為何會錯得那麼離譜呢?即可怕的「自我中心」,未能心主心,體貼耶穌的心境,也未有同喝主杯的決心,只一心思想名利。

基督徒的禱告當以榮神益人為中心,先求神的國、神的義,如此生活上所需的,神也會連帶滿足我們。就如所羅門向神禱告,他不為自己求壽、求富,只求智慧,可以服事人民,榮耀真神,所以禱告蒙神喜悅。神對他說:我將應允你所求,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這樣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不但如此,你所未求的富足、尊榮,我也要賜給你。

三、按神旨意禱告的人

經云:「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五十五8~9)。

神的意思與人的意思常不一致,甚至對立。自從始祖犯罪墮落後,人的行事為人更是常依照自己的私慾,不照神的旨意,因此容易落入魔鬼的圈套。彼得勸阻耶穌赴耶路撒冷走十字架的道路,即是一例。

保羅曾三次祈求神除去他肉體上一根刺的痛苦,後來他明白神的旨意,藉著一根刺的操練,使他更謙卑靠神,因此他樂意接受神的安排,不再執著自己的意思。所以一個靈性成熟的基督徒,他的禱告應是「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神的意思」(路二十二42)。

大衛曾作詩:「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詩一三一1~2)。孩子剛斷奶時,會掙扎、反抗、哭鬧,極不諒解母親的作為。可是等他適應後,就會明白母親的好意,對母親的作為重新產生更堅定的安全感。一個順服神旨意的人,往往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到最後,他的心境是,任遭何事皆平靜安穩,把自己完全交託給神,相信神的安排最為妥善。所以他的禱告,已由唯我而到無我,完全以神為中心。

以上所討論的三種禱告型態,從自義、自我、到按神旨意禱告,往往也是一個人禱告的追求過程。筆者信主後,約二十年才求到聖靈。這段漫長的祈求,也曾經歷這三種心態。第一階段的禱告是很迫切的,時間也很長,因此對那些輕而易舉就得到聖靈的同靈很不以為然,帶著一種自義的心態。第二階段,由於年齡漸長,傳道者也經常提醒:沒有聖靈的人將來不能進天國,禱告便由「自發性」進而帶有自我強迫意識,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每當靈恩佈道會日期一近,就開始計畫如何加強禱告的次數與時間,並自忖神是「理當」賜聖靈給我了。這是「自我中心」的幼稚想法,其實神自有祂的時候,人怎能以自己的努力來責求神呢?到第三階段的禱告,雖也含早日得著聖靈的意願,但禱告卻偏重於對神的頌讚與感恩,不再患得患失,承認為自己尚需再接再勵,也相信凡事都有定時,「願主的旨意成就便了」。所以心靈感覺很平穩安靜、輕鬆喜樂,並且有「與主密相契」的溫馨感受,不久,就得到聖靈了。因此,對於禱告,個人認為應存的最好心態,可以歸結於一段經節: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6~7)。


作者: 言成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199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