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163期1991年4月)
時勢評論:[聖靈月刊]清明談慎終追遠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牧笛

送走酷冬,乍暖還寒,只見江南又綠、大地春回。笑靨在青翠的田野間、在孩子的粉頰上、更在你我的心坎裏顯露,因為「祢眷顧地,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祢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祢的路徑都滴下脂油……」(詩六五9-13)。

春分之後,清明又屆,對中國人來說,慎終追遠的美德,在此時節格外令人深刻:在郊區的路上,三五成群,扶老攜幼前往祭掃祖墳;某些團體舉行遙祭列祖列宗的盛大活動祭典……,在在都表現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

在這些祭祖、追遠的活動中,我們覺得必須有一些正確的認識與作法:

一、確知人類的源流

神在亙古之初,以地上的塵土造出第一個人類──亞當,又用他的肋骨造出第一個女人──夏娃,是為人類始祖,藉著這個本源,繁衍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追遠當知此源,方具實義。雖仍有人相信進化之說,但進化的「證據」──頭骨、牙齒……已多次被科學證實係偽造或誤認,不可採信,學者亦明白指出:「其他動物雖或有智能極高的表現,但均係本能的反應,絕無人類具有的理性,能表現發明、製造、選擇及溝通思想的能力。人與動物絕不可能是同一來源。」(Dr. Mortimer J . Adler :「Great Ideas from the Great Books」)

二、追念祖德以為佳範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急功近利,失卻了傳統的純樸敦厚,是現今社會的缺憾與隱憂。一個真正重禮好義的社會,一個真正慎終追遠的民族,應該發揚祖先德修,以為後世效仿。歐陽修由母親口中,知道了父親悲天憫人的胸懷、孝心善行的佳範,在重修先父墓園的同時,那種仰景追思之情,令人感佩(瀧岡阡表)。南朝以色列國約雅敬年間,利甲族後人恪遵先祖遺訓──不蓋房、不喝酒,深得神的喜悅,應允其後永侍神前(耶三五章)。長輩有美德流芳,晚輩願追效祖訓,實乃美事(詩七一17-18;申六20-25)。

三、思慕天上更美家鄉

人生如寄,神給人的一生,如同草木榮枯,極其短暫,轉眼成空便如飛而去,返回賜靈的神那裏,這是定命。但積極地說,這才是人生歸宿、吾人當努力的目標,地上的帳棚拆毀之後(肉體滅絕),我們將得神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榮耀靈體),這個確定而活潑的盼望,有主親自以聖靈作憑據(林後五1-5)。故我們當持守起初確實的信心,堅定不移,忘記世上一切榮辱、得失,戰戰兢兢向著那標竿──榮耀天家奔跑,直到主的面前,這才是真正的慎終,知思想人生的結局。

讓我們彼此勉勵,互相提醒:「慎終追遠」;既知道那日子已臨近,更當如此。


作者: 牧笛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199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