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172期1992年1月)
真理論壇:[聖靈月刊]築壇為證──約書亞記第二十二章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數年的戰爭終告結束,每個支派每個家族都分得土地,以色列子民歡歡喜喜地定居在他們的地業。流便、迦得、瑪拿西半支派照著摩西的吩咐。遠離親友,過河與其餘的支派並肩作戰(民三二20-32),在征服迦南的整個過程中,他們不生二心,忠誠擁戴神的僕人約書亞,奮勇作戰,沒有怨言。如今耶和華已照著祂所應許的,使弟兄們得享平安(二一44,二二4)。大功已經告成,約書亞便打發他們回到河東他們所得為業之地。

一、臨別的話(1-9)
1.稱讚(1-4)

約書亞召集了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來,表達對他們的欣賞,稱讚他們一番:
a.順服領導──在摩西的時代,「摩西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遵守了」。約書亞領導的時候,「
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也都聽從了」(2)。他們是一群順服的人,他們知道領袖是神所選立的,順服神也當順服神所選立的領袖,因此他們跟隨領袖爭戰,直到戰爭完畢,自始至終,完全順服,實在值得稱讚(彼前五5-6)。
b.愛的犧牲──他們盡了愛的責任,不單因順服領袖而爭戰,更是為弟兄要得的產業而戰。「你
們這許多日子,總沒有撇離你們的弟兄,直到今日」(3上)。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林前十三5),愛就是犧牲。其餘的以色列人雖然爭戰,仍能與妻兒相見;但他們要撇下妻兒和自己的產業,受分離之苦而過河爭戰,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欽佩。他們的精神媲美保羅,「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誼,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九3)
c.互助合作──愛就是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你們這許多日子,總沒有撇離你們的弟兄,直到今日」(3上),他們不因有了河東之地而自滿,為了能與其餘的弟兄一同享受安居樂業之福,寧願過河與弟兄並肩作戰,表現弟兄友愛之情,互助合作。「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4),你做到了嗎?
d.堅守諾言──約書亞稱讚他們「守了耶和華你們神所吩咐你們當守的」(3下),多年來他們堅守對神的信仰及對約書亞所說的諾言(書一16-18),沒有氣餒,沒有怨言,直到任務完成。
稱讚完畢,約書亞便打發他們回到河東神藉摩西所賜給他們的地業,與家人團圓(4)。

2.訓勉(5-6)
約書亞在臨別叮嚀勉勵他們:
a.謹守神的誡命──誡命律法是神藉摩西所頒布的,雖然回到河東之地,仍不可忘記,要切切的謹慎遵行,行祂一切的道,守祂的誡命。
b.愛耶和華你們的神。
c.專靠祂──從他們的經驗知道,唯有耶和華是最可靠的。
d.盡心盡性事奉祂──不可離棄耶和華去事奉別的神。
兩支派半的人回到河東之地,因有地理上(約但河)的隔閡,與住在迦南地的以色列人不能經常來往,不能再見到約書亞,缺少靈性上的導師,需要特別的叮嚀。

3.祝福(7-9)
約書亞為他們祝福之前,特別提起「瑪拿西那半支派」摩西早已在巴珊分給他們地業,「這半支派」約書亞在約但河西,在他們弟兄中分給他們地業,表明瑪拿西支派所得之地雖分東西。其實是合一的(7)。
約書亞為他們祝福,吩咐他們多帶「財物、牲畜、金銀銅鐵、衣服」,將從仇敵奪來的戰利品豐豐富富的帶回去,與族人共同分享(8;參考:民三一25-27;撒上三十23-25)。於是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與眾弟兄惜別。從示羅起行,奔向重投妻兒懷抱的歸途,回到他們為業的基列地(9)。

二、證壇風波(10-34)

經過多年的爭戰,與長期並肩作戰的弟兄離別,心中依依不捨,但想到再過幾天就能夠回家與妻兒團聚,心情更是興奮。聽完約書亞的勉勵與祝福的話,帶著所得的戰利品,踏著輕鬆的腳步,奔向歸途。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約但河邊,就在那裡築了一座壇,不是小型的複製品,而是一座又高又大壯觀的祭壇(10)。
我們要知道以色列人的祭壇,是照神在西乃山上指示摩西的樣式造的(出二七1-8),只有這個方式建造的才是合法的祭壇,所有獻祭的事都必須在這個壇上進行,倘若有人在別壇獻祭,就是違反律法,敬拜別神干犯神(16;參考:申十二13-14)。他們這一個行動立刻引起其他九個半支派人的猜疑,全會眾一聽見,就聚集在示羅,要去攻打他們(11-12)。

1.興師問罪(13-20)
以色列人在出兵之前,先派祭司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和十個首領(每支派一位,都是以色列軍中的統領)到基列地去調查真相(13-14)。他們到了基列地,見到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代表全會眾責備他們:「你們今日轉去不跟從耶和華,干犯以色列的神,為自己築一座壇,悖逆了耶和華,這犯的是甚麼罪呢?」(16)。並提醒他們要以過去的失敗為鑑戒:(1)從前拜毘珥的罪孽還算小麼,瘟疫臨到耶和華的會眾,到今日我們還沒有洗淨這罪(17)。(2)從前謝拉的曾孫亞干,豈不是在那當滅的物上犯了罪,就有忿怒臨到以色列全會眾麼,那人在所犯的罪中,不獨一人死亡(20)。

非尼哈對他們提出警告:「你們今日竟轉去不跟從耶和華麼,你們今日既悖逆耶和華,明日祂必向以色列全會眾發怒。」(18),非尼哈不單關心兩支派半人可能犯罪的事,更關心全會眾會因此而連累受神的刑罰。
以色列人兄弟情深,所派出的代表提議:「你們所得為業之地,若嫌不潔淨(靠近拜偶像的人,
離拜神獻祭的地方太遠,拜神不便),就可以過到耶和華之地,就是耶和華帳幕所住之地,在我們中間得地業。」他們願意憑著愛心把地業分給別人,大家一同敬拜真神。「只是不可悖逆耶和華,也不可得罪我們,在耶和華我們神的壇以外自己築壇。」(19)。
河西各支派的人如此緊張,派人調查真相,興師問罪,顯明他們對信仰的認真。試問,今日的教會對信徒發生信仰危機時,是否如此緊張,試圖挽回呢?

2.釋疑修睦(21-34)
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回答以色列軍中的統領,他們用莊嚴重覆的語氣宣告:「大
能者神耶和華,大能者神耶和華(是神的三個稱呼,El, Elohim, Yahweh)祂是知道的」,徹底否定 「悖逆‥‥干犯‥‥」的指控(22),如有悖逆或干犯神的事,「願耶和華親自討我們的罪」(23下),甘願受刑受罰。然後鄭重宣告:「我們行這事並非無故,是特意作的」,其意義和作用如下:
a.這是一座「證壇」,乃是為你我中間,和你我後人中間作證據(27、28)。
b.這壇證明我們是一家人,且有共同的信仰──不會因約但河的阻隔,使我們的子孫被遺忘,不再與耶和華的信仰有分(27)。
c.這壇是要提醒後代的子孫,堅固他們的信仰──日後我們的子孫就可以說:「看哪!我們的祖先造了一座壇,跟上主的祭壇一樣,不是要獻燒化祭或其他的祭物,而是要在你我之間作為證據的。」(現代中文譯本:28)。
d.我們絕不會悖逆神,另築一座壇,轉去不跟從祂(29)。

祭司非尼哈和眾首領聽過解釋之後,異常滿意,誤會盡消,反而把築壇看為是一件「美事」。他們一行人回到迦南地向以色列人報告,以色列人以這事為美就稱頌神,這場風波就此圓滿結束(30-32)
流便人和迦得人給這壇起名叫「證壇」,意思說,這壇在我們中間證明耶和華是神(34)。

三、教訓
這場風波具有重大的意義,對我們有很好的教訓:

1.以色列十二支派分住約但河兩岸,雖有約但河阻隔,仍是一家人,且拜同一位真神。今日真教會信徒雖分住各地,我們不因地理的阻隔或生活習慣的不同,而分爭結黨,彼此分離,不相往來。我們當「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因為基督的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弗四3-4)。

2.以色列人非常注重信仰的堅定與忠貞,絕不馬虎與妥協。為了保持純正的信仰,甚至不惜一戰。這一種表現,對任何投機或游離份子,是一當頭棒喝。

3.他們處理信仰危機的方法是(1)調查。(2)愛的勸勉。(3)讓對方伸訴。可作我們今日治會的參考。

4.他們從過去的失敗,學了教訓。「拜毘珥的罪孽」「亞干的鑑戒」慘痛的經驗,歷歷在目。不要重蹈覆轍(參考;林前十1-12)。

5.他們關心後代的信仰,恐怕他們的子孫因約但河的阻隔而不認識耶和華,不敬畏耶和華。我們也當關心下一代的信仰,趁早教導他們(箴二二6;申六4-9;詩七八1-9)。

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憑著愛神和愛弟兄的心,他們中間一切大能的勇士,都帶著兵器過河,幫助河西的弟兄與敵人爭戰,直到大功告成才凱旋榮歸。河西的弟兄看到兩支派半的人築壇,以為他們離棄真神去事奉別神,憑著愛心去勸勉他們,經過解釋,消除誤會。在本章我們看出,以色列人是神的子民,有一家人的精神,正如經上所說:「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一三三1)。

□講道資料

1.築壇的地點走河西或河東?
到底他們是在約但河西邊或是在東邊築壇,學者爭論不休。主張在河西築壇的人,根據「在迦南地屬以色列人的那邊」(1l),表示在河西築壇。但主張在河東築壇的人,認為11節的話是以色列人之間的流言,不一定正確。兩支派半的人認為耶和華把約但河定為交界。使他們與河西的同胞分隔,這樣「就使我們的子孫,不再敬畏耶和華了」因此特地築一座壇做為證據,證明他們及其子孫與河西的以色列人是一體的,也一同敬拜耶和華,有一體的信仰(25-29)。這壇既為「證壇」,是要給後代的子孫看見後,知道他們與河西的人是一體的
,那當然是築在河東。如果築在河西,因約但河阻隔而看不見,有何意義呢?

2.愛的勸勉(19)
河西的弟兄有寬大的心,對河東的弟兄:「你們所得為業之地,若嫌不潔淨,就可以過到耶和華之地,就是耶和華帳幕所住之地,在我們中間得地業。」他們願意憑著愛心把地業分給對方,只要求對方不可悖逆耶和華,在耶和華我們神的壇以外為自己築壇。並提出過去慘痛的經驗勸勉對方,愛的勸勉能產生最大的功效。經上說:「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膏油與香料,使人心喜悅;朋友誠實的勸教,也是如此甘美。」(箴二七5、9)。


作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199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