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174期1992年3月)
真理論壇:[聖靈月刊]福從天降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羅西拉

約在兩千年前,在猶太伯利恆的野地裏有牧羊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人就甚懼怕;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日在大衛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裏,那就是記號了。」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二8-14)。耶穌降世,要救人脫離由罪而來的災害和死亡,獲得永生的真福。這應驗古代以賽亞先知的預言。他說: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祂的肩頭上;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祂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祂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祂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必成就這事(賽九6-7)。我們真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裏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所以福樂從天而降,世人當努力尋求真福。

世間怎會有真福?

神人摩西指出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神震怒之下,我們歷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可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九十9-10)。所以我們的一生只有勞苦、愁煩、短暫虛空,世上怎會有真福?有人認為富有是真福,但是我們都知道貧窮的人經過一天勞碌,不論吃多吃少,倒頭便甜睡,而富有的人為了龐大事業,日夕思慮,不得安眠(傳五12)。學識也不是真福,智慧過人,學識豐富的所羅門卻慨歎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增加知識就增加憂傷(傳一18),擁有權勢的也不是真福,因為權勢絕不能久存,政變一到敗者為寇(傳四13-16);名聲也不是真福,因為樹大招風,名高賈禍(路六26);壽高也不是真福,人雖得高壽,但年老力衰,百病纏磨,飲食不舒,行走不便,所謂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人總要歸永遠的家(傳十二6-7,六6)。凡屬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彼前一24)。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十六26),世上確是沒有真福,我們當追求永生的真福。

真福從天而降

經上記著說:「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伯二二21),所以要得真福的第一步是認識真神。牛認識主人,驢也認識主人的槽,真神創造宇宙萬有和我們人類,並厚賜百物給我們享用,祂好像養育兒女般,照顧我們無微不致,祂的永能和神性使人無可推諉,我們人類是萬物之靈卻不認識這天地主宰,撫育我們的神,怎能得著真福?所以欲得真福的第一步是認識這永在的父,全能的神。

保羅說:「世人都犯了罪,虧欠了神的榮耀。」(羅三23),世上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三10);可見人類都在罪的捆綁中,只是人都不知罪,也不承認有罪罷了;人若知罪悔改,得真神憐憫赦免,這是得真福的第二步。

人類的罪,可分為兩大類,就是原罪和本罪。原罪是與生俱來的,木罪是本身干犯的。

讓我們先談談原罪。真神創造了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這對夫婦,他們在神的樂園中優哉悠哉地活著,享用園中的美果,神吩咐他們不可吃園中指定的禁果,並嚴嚴地警告說,若吃了這果必定死,可是他們竟違背了這麼簡單而易守的命令,偷吃禁果而犯了神命,被逐出樂園,於是人類便終生勞苦且有死亡。保羅指出,罪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死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人也在他的權下(羅王12-14)。人類既是罪人的後代,不能擺脫罪的捆綁,這是原罪,與生俱來。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老鼠的後代總是老鼠,絕對不會是龍是鳳。這罪除神以外,無人能赦。

接下來,我們再談到人類的本罪,本罪可分成三大類,就是不知義,不行義和行不義。

不知義是因為無知犯罪,神創造世人,撫育世人,但世人不知神恩義,好像幼童因受管教而怨恨反抗父母,雖屬無知,但卻是罪。所謂不知者不罪乃是饒恕的話,並非無罪。假定有人自小失落,作父母的苦心追尋,卻找不著,這人在外長大成了惡棍,後來與生身父母偶然相會,彼此不相認識,但因某事發生衝突,忿然毆傷父母,雖是出於無知誤會,但不能算無罪,倘日後知道,良心必受痛苦譴責,在法律亦不認無知犯法為無罪,人類不認識創造自己的父神,連牲畜也識主人,怎能說不是罪?(賽一2-4)。

魚缸裏的金魚自得其樂,飢餓時,水面上有東西吃,他們怎會知道主人小心日夕照顧,讓他們享受平安舒快的生活?可能金魚得食認為是自己的本領,世人便像缸裏的魚,身在福中不知福,更不知天父的大愛和恩惠。神人摩西恐怕百姓忘記神的恩惠,特別警惕他們說:「恐怕你吃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們的金銀增添,並你一切所有的全都增加,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恐怕你心裏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祂給你的。」(申八12-18)。人的生活、動作、存留、機會、力量都是神的安排。經上記著說:「人的腳步是耶和華所定,人豈能明白自己的路呢?」(箴二十24),世人蒙神賜恩而不知感激,這屬於不知義的罪。

本罪的第二類是不行義。雅各說:「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四17)。耶穌曾述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在路上遇劫並被打到半死,丟在路旁,曾有一祭司和一利未人經過看見這垂死的人,竟不顧而去(路十30-37),祂又曾述說,有一個富人天天奢華宴樂,又有一個討飯的拉撒路,貧病交逼,天天在他門面前求乞,竟不得憐恤(路十六19-26)。在這兩事件中,可見有些人見死不救,知善不行,屬於不行義的罪。經云:「沒有行善的人,連一個也沒有。」(羅三12;詩十四3,五三3)。我們的俗語也說,凡鼻孔朝下的,沒有一個好人。可見不行義的罪實在多。

本罪的第三類是行不義。世人常說,我沒有殺人放火,姦淫擄掠怎會有罪?孰知罪是多方面的,保羅說:「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提後三1-5)。他又說:「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偶像),而不敬奉造物的主(真神)。」(羅一25)。這些不義,我們只沾上一樣,已足夠成為罪人了,行不義可憎的,都要受審判。

有罪的人需要赦免。大衛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詩三二1),所以知罪悔改,奉耶穌的名受洗,使罪得赦,是得真福的第二步。

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二38)。可見受洗蒙赦後,尚要領受所賜的聖靈,這是得真福的第三步。保羅說:「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弗一13-14),所以我們務要切心求得聖靈作為入天國的憑證。得著聖靈,心中安穩,因為有憑據(林後一21-22),便像得到入天國的入門券,算是得真福的第三步。

得真福的第四步是聽道遵行。耶穌在講道時,有一婦人受感動大聲說:「懷你胎的和乳養你的有福了。」耶穌說:「是,卻還不如聽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路十一27-28)。耶穌又說:「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七21)。雅各也指出要行道,不可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要聽道又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一22-25)。所以聽道遵行是得真福的第四步。

安息天家

按著定命,人皆有死(來九27),死是眾人結局(傳七2),在何年紀死,怎樣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死後能否得著永恆福樂的歸宿。換句話說,要得著安息天家,老約翰在異象中得著啟示;他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裏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啟十四13)。以賽亞也說:「義人死亡,無人放在心上;虔誠人被收去。無人思念。這義人被收去是免了將來的禍患;他們得享平安。素行正直的,各人在墳裏安歇。」(賽五七1-2)。所以保羅也指出人離世,有如睡覺安歇,因為信耶穌的人是有指望的。人生如寄旅,美好的家鄉是在天上。保羅說:「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裏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前四13-17),所以我們若離世與主同在,確是好得無比的(腓一23),這是我們基督徒盼望得到的永恆真福。

結語

真福從天而降,正是老約翰所見的福地。他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他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裏從天而降。他又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二一1-4),這是真福地。


作者: 羅西拉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199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