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176期1992年5月)
信仰社會:[聖靈月刊]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潔淨聖殿」的省思

張基順

約翰福音記載主耶穌潔淨聖殿的事蹟:

「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看見殿裏有賣牛、羊、鴿子的,並有兌換銀錢的人,坐在那裏。耶穌就拿繩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又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去!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二13-16)。

這段經文說明:為了方便到聖殿守節獻祭的國內外猶太人。聖殿成為兌換銀錢及出售牛、羊、鴿子等祭牲的場所,因而嚴重扭曲並俗化聖殿作為萬國禱告的神聖地位,十足地淪為「賊窩」(參看:可十一17)。

當耶穌面對此一情景,不禁焦急心焚,義憤填膺地當下取了繩索,作成鞭子,驅趕牲畜,推倒兌銀,斥責聖殿被挪作俗用的嚴重錯謬。

針對這一則事蹟,一般信徒的理解及感受都僅止於「聖殿不可挪作世俗之用」。而且聖殿既是聖靈所同在,便須維持其神聖、莊嚴及潔淨,以方便崇拜、頌禱;榮神益人!因此,各地教會在戮力建構堂皇的會堂,規劃事工的設備上,無不殫精竭智,不落人後。

然而從耶穌「以祂的身體為殿」的話去省思(約二21),卻蘊藏著另一層次的啟迪和警惕,有極寶貴的象徵意義,對我們的信仰生活造就頗多。

一、「潔淨聖殿」也就是要「潔淨心殿」

「殿裏有賣牛、羊、鴿子的,並有兌換銀錢的」。「在殿裏」,可指這些人已信了主,腳站在門內,也就是我們這些信徒(詩一二二2),行事為人活在昏昧無知的陰霾中,仍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敵(腓三18),仍然手扶著犁向後看(路六62)。「兌換銀錢的人」,是指信徒以信主為幌子,達成其牟利的手段。「耶穌就拿繩子作成鞭子」,可指上主眷愛信徒而給予隨時的管教(來十二6)。

總括來說,基督徒的行事為人,若不能與基督的福音相稱(腓一27),必遭上主隨時管教;而行為之所以偏頗,是由於存虛妄的心,偏行己路,所謂「成於心,害於事」,因此要先從「潔淨心殿」上下功夫。

二、「潔淨心殿」是靈修的首要課題

我們受洗,歸主名下,又有聖靈進住各人內心發用,信徒的心殿便成為「神的聖殿」,所以要在身子上榮耀祂(林前六19-20)。而神是聖潔的,我們信徒也要聖潔,才能見神,才能迎接基督內住心中為王,成為「義的奴僕」,忠心事主,為主而活。主應許我們說:「祂要住在我們裏面,我們要住在祂裏面」(透過領受靈化了的聖餐餅、汁,及聖靈),這種「神人合一」的保惠功能,是主所樂見樂為的(約六56;弗二22)。主愛我們信徒是到了「戀愛至於嫉妒」的地步(雅四5),我們既已許配基督作貞婦,就要一生保守身心的聖潔、聯屬。若因「心殿不能潔淨」,以致於光「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三5),除了堵塞自己靈程的長進外,也會惹動主極大極重的僧厭和管教。

三、出賣基督徒的德性是信仰的致命傷

我們信主後,心靈要追求虔敬無瑕疵,行事也要更新長進,唯有信心和行為一致,才是活的。因此聖經提供了一條捷徑:信徒可以觀察受造之物。觀察動物、植物的生活習性,學習牛、羊、鴿子……等的長處;便可以得到智慧(伯十二7-8;箴六6),像牛的忠心、默默耕耘、反芻。羊的順從、友孝、犧牲服事。鴿子的貞潔、喜傳信息、眼眸亮麗、馴良、知歸家之路……;都可以使我們在行事為人上面透顯屬靈人智慧的光明樣式。

然而持平而論,在我們信徒之中,確實存在著許多行為上的偏差和軟弱,而且相當普遍。諸如:

(一) 既已信基督,卻仍割捨不掉金錢、名位的誘惑,羈絆了信仰。少小專注課業、學習才藝,父母天天跟著忙亂。青年忙著升學,學校、補習班兩頭跑。成年急於創業,全心投入,不斷竄升職位。等到事業有成,權位在身,已入網羅,進退維谷;加上嫁娶未信者,聚會禱告竟成往事!待老年猛醒,卻因行動不便、臥病床榻而力不從心。總之:一生蠅營狗苟,向「錢」看齊,所為為何?貪愛世界,專以地面的事為念,自己的肚腹才是他的神(腓三19)。

(二) 教會發達,事工日繁。有人因長期承擔過重的聖工,又不能透過事工運作,或者接棒無人,以致積怨牢騷。有人眼見教會行政革新牛步,急得到處抨擊。有人生活中遭遇突來的病亡、誣陷,事業違拗,婚姻挫敗,而怨主怨己。

(三) 難得撥空聚會,卻因俗務煩心,以致聽道罔聞,習焉不察,就連禱告也關不上心門!平日未曾靜思咀嚼,使真道紮根心田,發旺成蔭,禱告又不得要領,加上長久與未信者周旋,道理無法落實去處理現實生活中的難題,利刃既鈍,馨香失味,信仰原本在前,反倒在後。

(四) 三五好友,終日群聚閒聊虛談,熱衷政治活動,隨時隨處關心股市行情,追逐日光之下的新鮮事。主的聲音已然模糊淡忘,任憑教會再三勸勉呼喚,始終喚不醒沉睡的心靈,甚至拿「只要守法行善,宗教是多餘的」來填補內心的矛盾掙扎。

(五) 婆媳不和,妯娌不睦,親子無話可談,兄弟嫉恨成仇。夫妻詬罵分居,子女忤逆、頂嘴、蹺家,「無親情、不解怨」,變本加厲的情形,比未信者還嚴重。「基督是我家之主」、「愛配偶如己」,對信徒成了反諷。

(六) 自家裝潢考究,設備一應俱全。穿名牌、開進口車、起高樓、荒宴醉酒(生日、發薪、入厝、酬神等宴席都參加無誤,與客戶應酬,煙、酒、檳榔百無禁忌)。流行歌曲、影帶等聲光娛樂無不精通。寧可在家打電動玩具,也不願參加聚會;應了「專顧自己的房屋,卻讓神的殿荒涼」的話(該一9)。空有世間才幹及學識,對聖工卻望而卻步,將清心寡慾視為愚昧,將聚會視為閒散人的消遣。另有一種人,把自己想成是「教會的客人」,只接受別人服事,忘了「施比受更為有福」的道理。

(七) 在別人面前不敢主動表明自己是「真耶穌教會」的信徒,也不能穿起平安的鞋,到處做見証。對「與人分享福音好處」的行動表現冷漠。

(八) 憑外貌親近人、接待人。效法世界的惡習歪風,放縱眼目的享受。不知道用心擦拭心眼,參透屬靈敬虔的奧祕事,察驗何為真神純全善良的旨意,為護持自己尊貴的身份,做成得救功夫而努力。

(九) 未能將起初的信仰堅持到底。信仰不冷不熱,天國的旅程遙遙縹渺,手腳卻越發酸軟無助,甚至誤入歧道,投向黑暗的深淵。至於將信仰傳承給代代子孫,更是奢望,所謂「信仰不超過三代」,便是出於無奈的話。

(十) 利用會友的互信互諒,大肆進行標會、兜售貨品、拉保險,不幸而引發倒會訛騙等糾紛,致令良善的信徒投訴無著,憤恨生怨。類此以敬虔為牟利手段的假信徒,像摶麵的酵,讓人防不勝防!

四、主以慈繩愛索牽引信徒

我們的行動雖多有可議之處,但主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祂以「慈繩愛索」牽引我們走往光明道路,又把真理的靈糧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自由飽嚐(何十一4)。祂的管教嚴厲,卻充滿公義憐憫,意欲治死我們的邪情私慾,使我們不偏向左右。在方動念間,祂已護住我們,搭救我們,不願一人沉淪,就像母雞展翅,聚攏眷顧小雞們(太二三37)。所以越經歷試煉、管教,越顯出上主旨意的美好純全,終身沐浴在聖愛的溫馨。

保羅曾說:我們學了基督,聽過祂的道,領了祂的教,學了祂的真理,就要脫去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四20-24)。「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實即是信徒潔淨心殿的指標和境界。再透過行為的表現就是他所見証的:「我效法耶穌,你們也該效法我」(林前十一1),「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裏,哪裏就得以自由。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前三17-18),人人都是「小耶穌」。

心中有神的靈充滿,又常常敞著臉,與神懇談、傾心、團契,親近神則真善美聖,行事為人必知節制,然後從心所欲不踰矩,無入而不自得,身上必有主的榮耀形狀彰顯;這是信徒畢生靈修的極致,也是趁著今日還有指望,你我所當全力以赴的!


作者: 張基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199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