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181期1992年10月)
靈修小品:[聖靈月刊]稱頌神救助之恩──詩篇一二四篇

言成

有關上行之詩的作者


在十五篇的上行之詩,其中有三篇的標題寫「大衛」,就是第一二二、一二四、一三三篇,另外第一二七篇是指所羅門的作品。可是從一些聖經古本,如亞蘭古譯本、七十士譯本及拉丁通行本,只載「上行之詩」,而無作者的名字。可能這四篇詩所表現的主題思想、信仰特質與所遭遇的經歷多少與大衛、所羅門的作品有類似之處。比如第一二七篇主題談到教導兒女的重要,兒女有智慧能勝過仇敵的挑戰,智慧的建造才能使家庭立穩,國家安定,得勝仇敵,這思想與箴言、傳道書中論智慧是一致的(參:箴二四3-7;傳九13-16 、18上);第一二二篇是敘述詩人何等愛慕到聖殿親近敬拜神,這與大衛生平的信仰生活的特點是雷同的;又如本詩所敘,有一次受敵人致命的攻擊而靠神的名得蒙拯救,也與大衛曾靠神的名擊敗歌利亞(撒上十七45),使全以色列民脫離非利士人的威脅侵擾,但大衛那時代的以色列人所遭遇的,沒有像本詩所寫的這樣令人驚心動魄的景況。

綜合觀察上行之詩的內容,應是以色列民被擄歸國後的作品,其主題思路是有聯貫性的,所以作品應出自一人的手筆,作者可能是以斯拉或尼希米,作者以被擄歸國後的心情和處境,作一連串的回顧與展望,而寫成上行之詩。除了表達選民對神的感恩與祈求,也間接的教導基督徒如何崇拜神才能蒙神的悅納。

第一二三篇,詩人回顧當時返國重修城牆所遭遇百般的阻擾,而求神憐憫,以致聖城順利修成。本詩則繼續追溯更早的時候,選民在被擄之地所遭遇更大的滅族危機,按其內容推測,可能是以斯帖為波斯國的王后,奸臣哈曼計劃要滅絕所有的猶太人,以洩其對末底改不跪拜他之恨。但神暗中幫助,遂使哈曼計謀全然失敗,以色列人的性命得保存,才能返國重建聖殿、聖城,重整家園,是蒙神極大的恩典,因而寫了本詩記念與稱頌神拯救之恩。

本詩可分為兩大段。首段「1-5」節,是記念神拯救之恩,次段「6-8」節,是稱頌神拯救之恩。本篇以四種意象,描述仇敵的攻擊,即火(第三節的發怒有火的意象)、水、野獸、網羅。第一二一篇寫神的保護,是採「時空交感」的手法,揉合時空,使詩情錯綜幻化,富有意趣;而本篇則採「時空的分段」,將仇敵的攻擊,一聯以時間(1-5),一聯以空間(6-8)的分段對映,使情景相生,顯出仇敵攻擊的威力與兇殘本性,更凸顯神的能力與慈愛。

一、記念神拯救之恩(1-5)

1.神的幫助(1-2上)

「以色列人要說」,這句話是命令語氣(參:詩一二九1上)。神的恩典要常常述說數算,就越激發愛主。

「幫助我們」英欽定本譯作「on our side」,在我們這邊。當尼希米率百姓修造城牆,受仇敵阻擋、要脅,他們就禱告靠神(尼四1-5、8),因此他們知道神站在他們那邊,神破壞仇敵的陰謀,神必為他們爭戰(尼四15、20),果然他們修牆大工告成,是出乎神的幫助,所以保羅說:「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抵擋我們呢?」(羅八31)。

「若」字是強調神幫助的重要性(參:詩一二七1)。除非神的幫助,否則敵人攻擊時,他們早就不復存在了。第一、二節用類似「頂真法」,就是一節的末句重複出現於二節首句,加強神幫助的迫切需要,造成節奏緊張,壓迫感。

2.仇敵的攻擊(2下-5)

a.如火吞滅我們

第三節的「發怒」,思高譯本作「發洩怒火」,英譯本作「怒氣燃燒」(wrath was kindled)。所以第三節是用火的意象來形容仇敵的怒氣猛烈,一發不可收拾,其火舌足以吞滅我們。

b.如水淹沒我們的魂(4-5)

第四-五節,英譯「我們的魂」。詩人以河水喻敵人的勢力浩大,如急流的水沖來(賽五九19),軍兵如洪水(但十一22)。但神有時亦以水沖走敵軍(撒下五20)。

「狂傲的水」是擬人為物的轉化,將河水賦與活的生命力,說明河水(仇敵)因聲勢浩大而態度狂傲,氣勢凌人,攻擊我們的魂。仇敵常以攻心為上,要沖沒我們的信心。

第三至五節,呂譯作「向我們發烈怒時,他們早就把我們活活吞下去了,那麼,大水早就漫過我們,急流早就淹沒我們了;那麼,狂傲的水早就把我們淹沒了。」注意,這三節共提到四次的「早就」。意思是若非神在我們這邊,仇敵如火的暴躁,如水的狂傲,早就把我們滅了,這是強調時間性,以仇敵的力量很快就足以把我們消滅,相對地,也彰顯神的能力凌駕仇敵之上。

二、稱頌神拯救之恩(6-8)
「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8上),呼應「以色列人要說」(1上)。首段「1-5」作者以祭司的語氣,命令與教導百姓要記念神的恩典,後段「6-8」則百姓應聲稱頌神的話,一呼一應,稱頌神,正如保羅說:「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三16)。

1.神的保守與搭救(6-7)

前段「1-5」是強調仇敵攻擊的主動性與時間性,本段寫仇敵攻擊屬空間性,在地上張牙舞爪,如同猛獸要尋找可吞吃的人,在空中則設有網羅,仇敵的攻擊有看得見的殘暴與看不見之陰險,令人防不勝防。本段同時強調神主動的干預,「祂沒有把我們……交給他們吞吃」(6下),「網羅破裂,我們逃脫了」(7下),都顯明主權在神,得幫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8)。

a.神的保守(6)

由神未將我們當「野食」看待與仇敵露出牙齒的猙獰狀,可知本節把我們喻作有牧人的羊,把仇敵喻作野獸。大衛曾對掃羅說:「你僕人為父親放羊,有時來了獅子,有時來了熊,從群中啣一隻羊羔去,我就追趕牠、擊打牠,將羊羔從牠口中救出來,牠起來要害我,我就揪著牠的鬍子,將牠打死。」主耶穌說:「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六37)。

b.神的拯救(7)

本節「我們」,英譯作「我們的魂」。我們的魂像雀鳥,性喜雀躍、歌唱,過著高超屬天的生活,若不小心易陷敵人所設佈的網羅。但只要神在我們這邊,我們能從捕鳥人的網羅裏逃脫,好像彼得被囚,把他關在第二層監牢,交付四班兵丁看守,門禁森嚴,但主卻能差遣使者救他脫離希律的手。

哈曼得到亞哈隨魯王的批准,擇定亞達月十三日,要滅絕各地的猶太人,想不到神在以色列人這邊,遂使哈曼的奸謀全然失敗,哈曼反而害了自己和全家人的性命。如同大衛的禱告:「求祢保護我脫離惡人為我設的網羅,和作孽之人的圈套,願惡人落在自己的網羅裏,我卻得以逃脫。」(詩一四一9-10)。

本節的網羅與四、五節的波濤、河水是相呼應,這兩種都是攻擊我們的魂,而且都含有使我們的魂全部陷入其禍患裏,但是主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soul),不要怕他們……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麼?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太十28-29)。

2.得幫助的原因(8)

a.因我們倚靠造天地的神,比起「人」起來攻擊我們(2下),則顯得人的攻擊微不足道。

b.因我們靠神的名,經上說:「耶和華的名是堅固台,義人奔入便得安穩。」(箴十八10)。第一、二節,神的幫助是「果」,本節神的幫助是「因」,意即神在我們這邊,是因我們靠神的名。是我們奔入神名的堅固台,則神在我們這邊,我們便得安穩救助。

本詩的結構


本篇的結構是屬對照體(chiasmus),其形式如下:

A.神的幫助(1-2)

B.仇敵的攻擊(3-5)

a.如火吞滅我們(3)

b.如水淹沒我們的魂(4-5)

B.仇敵的攻擊(6-7)

a.如獸牙吞吃我們(6)

b.如網羅陷害我們的魂(7)

A.神的幫助(8)

從結構分析,這是一首首尾呼應的詩,詩的結構嚴密,使詩的氣勢增強。並且讓我們了解本詩的主從關係與因果關係,仇敵攻擊應是主體,神的幫助則為附屬,但藉仇敵攻擊反襯了神的權能與慈愛的搭救保護。我們希望神在我們這邊,我們必須憑信心靠神;親近神的,神必親近他。


作者: 言成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199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