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50期2015年3月)
靈修小品:基比亞的日子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まつ


《士師記》裡,在作者寫完各士師轟轟烈烈、可歌可泣的故事之後,他在結尾處記錄了一個利未人在基比雅的遭遇,以這個故事標誌那時代國中無王、各人任意而行的情景。照時間序來說,這故事卻可能早過所有的士師,發生在約書亞離世後以色列百姓住在迦南地的初期。1作為《士師記》最後的故事,這段歷史象徵著王國成立前三百多年間以色列民的信仰狀態。雖然原本只是一個利未人悽慘的遭遇,最後卻演變成全體民族的大事件,爆發骨肉相殘的內戰。事件是從一個住以法蓮山地的利未人前去找回出走的妾開始的。

基比亞事件概要


那個利未人住在以法蓮的山地,他娶了伯利恆的女子為妾。但妾行淫離開他,回到伯利恆的父家住了四個月。這利未人起身前往伯利恆找回他的妾,帶著一個僕人和兩匹驢子啟程。他可能非常喜歡這妾,沒有按照律法辦她(參:利二十10;申二十二22;一說妾和丈夫不悅而離去而非行淫),卻想再將她接回家裡。於是他到了岳父家用好話勸她,就在伯利恆住了三個晚上。

他的岳父歡歡喜喜迎接他,第四天強留他再住一晚。那利未人原本想隔天清早就走,但岳父又強留他吃飯直到下午。直到日頭偏西的時候,那利未人不願再留一夜,遂帶著妾走上回途。到了耶布斯2的時候快要日落了,僕人提議進耶布斯住宿,但利未人認為不可進入非以色列人的外邦城住宿,於是繼續往北方走。到了基比亞3的時候日頭已經落了,因此決定在那裡過夜。

他們在基比亞沒有認識的人,無人收留他們。恰巧晚上有一個也是來自以法蓮山地的老年人從田間做工回來,他看到那幾個旅人坐在街上便上去詢問。那利未人告訴老人說他們是以法蓮山地人、到過猶大的伯利恆、現在要往主的殿去。4老人當下領他們進他的家裡,或許是因為欣喜見到同鄉人的關係,不讓他們在街上過夜。他們在家裡洗腳吃喝;然而正當他們歡唱的時候,城裡的匪徒前來圍住房子、連連叩門,要老人交出客人來與他們交合。這惡意和昔日所多瑪人見到進羅得家的天使如出一轍,足可見當地受迦南民族敗壞風氣的影響甚鉅。

屋主老人勸那些匪徒不要行這惡事,說他有個閨女並有那利未人的妾,可領他們出來任憑他們玷辱她們。匪徒卻不聽從。情急之下,利未人就把他的妾拉出去交給他們。或許他不願所打擾的屋主一家人遭遇這突如其來的禍患,顧不及別的就犧牲自己所愛的妾了。結果他的妾徹夜被人凌辱,破曉前才被放走。她拖著精疲力竭的身子回到老人的屋子,無力再推門前進,撲倒在利未人的房門前,兩手搭在門檻上就斷了氣。

清早利未人再度準備行路,開門見到妾卻喚不醒她。他應該立時明白昨晚的事,但他不願再耽延滋事、打擾屋主,遂默不作聲地帶著妾的屍身匆匆離開基比亞。回到家後,那利未人沒有埋葬他的妾,卻以最激烈的方法迅速將所遭遇的不幸傳遍以色列四境。他將妾的屍身切成十二塊,叫人拿著傳送各地。

基比亞戰役


這妾悽慘的死迅速喚起以色列人的道德意識與正義感,因為這樣分屍傳訊的方式自半世紀前出埃及地以來無人行過;那一世代的以色列人第一次見到。以色列人從但到別是巴並住基列地的都如同一人地聚集到米斯巴,5各支派首領及軍長也在會中。拿刀的步兵就有四十萬。他們聚集在主面前商議該如何處理。

眾人聽了那利未人陳述事件經過之後,決定照基比亞人所行的醜事征伐他們,於是挑選人爭戰、運糧,群起討伐基比亞。那時以色列人同仇敵愾、彼此聯合如同一人。

在進攻之前,他們打發人去問便雅憫支派的各家,要他們交出基比亞的匪徒以治死。便雅憫人卻不聽從其他以色列人的話,還聚集到基比亞準備與其他支派的人打仗。當下基比亞人點出七百精兵,都是左手便利的、能毫髮不差地以機弦甩石打人。那時可能很多便雅憫人根本不知道那發生在基比亞的事件,可是他們得知後不但不緝凶懲治,還準備以武力抗拒其他以色列人除惡的行動。這頑固的回應背後藏著便雅憫人包庇歹徒、縱容罪犯的惡意,也暗示著對敗壞風俗的妥協,結果刺激了眾以色列人消滅便雅憫人的決心。

以色列人點出拿刀的四十萬戰士,準備和兩萬六千的便雅憫戰士交戰。他們上伯特利6求問神該由誰率先上頭陣,神說猶大,以色列人便在早晨起來對基比亞安營、擺陣準備爭戰。然而第一次交戰以色列人卻被便雅憫人殺死兩萬兩千人。雖然損失慘重,以色列人卻不氣餒作罷,彼此奮勇次日再度擺陣作戰;但第二次交戰以色列人又被便雅憫人殺死一萬八千人。當日眾人到伯特利在會幕前7哭號,又禁食、獻祭,再度詢問神是否罷兵。神回答說:「你們當上去,因為明日我必將他們交在你們手中。」

於是以色列人第三日再度對著基比亞擺陣,和前兩次一樣;但這次他們用計調虎離山,以伏兵襲擊便雅憫人。前線的以色列人詐敗退陣,引誘便雅憫人出城追趕。此時預先埋伏的一萬精兵就從馬利迦巴8急忙闖進基比亞城中屠城,又以煙氣上騰為號夾擊出城的便雅憫人。當日以色列人追趕便雅憫人直到基頓,9殺死兩萬五千便雅憫人,隨後又轉到便雅憫支派的各城邑猛攻、殺盡一切所遇見的並放火燒毀。便雅憫人僅剩下的六百人逃脫,躲在臨門磐住了四個月。

以色列人付出極大的犧牲掃蕩了便雅憫人,後來卻懊悔了。他們又上伯特利放聲痛哭;這次是為以色列中缺了一個支派,因便雅憫人險些被徹底剿滅。以色列人決定為剩下的便雅憫人找妻子。然而因為他們曾經於米斯巴在神面前起誓不將女兒嫁給便雅憫人,他們只能訴諸強硬的手段。以色列人查出當初眾民集結於米斯巴的時候,基列雅比10人沒有一人進營到會眾那裡,遂動用一萬兩千名勇士、以殘暴的殺戮除盡基列雅比一切男子和已嫁的婦女。以色列人在基列雅比人中找到四百名未嫁的處女,就將這些剩下存活的處女送給便雅憫人為妻。

然而四百名處女仍不夠給六百名便雅憫人。因此他們又安排便雅憫人去示羅,要他們在葡萄園中埋伏,逢主的節期的時候出來搶跳舞的示羅女子為妻。便雅憫人照樣而行,回到自己的地業重修城邑居住。這個為期近半年的風波與戰爭終告結束。

教訓與警戒


基比亞事件的餘波導致以色列人嚴重的損失與內耗。除了基列雅比及許多便雅憫支派的誠邑遭到徹底的破壞,戰爭兩方的傷亡將近十萬人,還殃及許多無辜的婦女孩童。其中便雅憫支派更險些滅亡!他們在進迦南地前二十歲以上的能出戰者有四萬五千六百名(民二十六41),在基比亞戰役後僅剩下六百人。這樣的結果應該是那利未人始料未及的。他的本意或求助或通報,不得不使用極端的方法已引起所有以色列人的關注,但豈是唯恐天下不亂、樂見自己族人兵戎相見的人?誰知爭端一發不可收拾?好在以色列人即時醒悟而停止殺戮,便雅憫支派才得以保存下來;以後的士師以笏、以色列的第一位國王掃羅也當然是那六百人的後裔了,然而整個支派在士師時代的衰弱從經上鮮少提及可見一斑。基比亞事件為何造成這麼大的傷害?戰爭的雙方固然都有責任。其中的教訓值得我們思考。

以色列人方面,雖然最初他們並沒有任何可責之處,然而在征討自己兄弟的時候顯出他們意氣用事的愚昧來。他們或許原本是決心照神的吩咐想消滅民中的惡人,11但後來卻演變成人意高漲、復仇為主的行動。其實,從便雅憫支派拒絕交出歹徒、挑出戰士準備和他們作戰開始,以色列人可能已在憤怒中迷失了。那時人意已凌駕神意,但他們還以為自己在替天行道!所以他們並未真的遵從神的帶領,也因此蒙受極大的犧牲。

當以色列人第一次去求問神的時候,他們不是問神是否動武和自己的兄弟交鋒,卻是直接問神誰應先上去爭戰。這其實是一種強求,因為他們早已定意要用武力處決便雅憫支派了,忘了原本的目標只是那些基比亞的匪類、忘了很多不相關的便雅憫人其實是沒有責任的。試想那時即使神說不要戰鬥好了,以色列人仍舊會出兵的,因為他們已認定這事非以干戈解決不了。雖然他們看似在執行神的命令,但其實早已將神的意思擺到旁邊了,以致付出慘痛的代價,四萬人因而喪命。這故事也告訴我們,先詢問神未必保證爭戰勝利,關鍵在於是否敬畏神、尊主為大。若尋求神的意思卻沒有放下自己的意思,最終仍是依自己的情緒行事,不能顯出神的榮耀。以色列人執意打倒便雅憫人、從他們被殺四萬人之後卻不肯善罷干休能看得出來。雖然最後神應許他們得勝,但這樣的「正義」已無異於不問是非的多數暴力了!他們對便雅憫人的窮追猛打是在失去理智下激憤的行動,欠缺有遠見和周詳的考慮,也難怪後來悔不當初。為了一時衝動的決策,他們還需再殺害基列雅比的人並連累數百名女子,這些都是憑自己的血氣爭戰後必須付出的代價。

今日也一樣,當一個教會不再尊主為大、一心只想用強硬嚴厲的手段制裁惡人時,最終亦會犯下後悔莫及的錯誤。若教會領導人憑血氣行事更勝敬畏神,他們可以傾全力對付內部的犯罪者、用盡各種行政資源與傳播資訊消滅敵人、無遠慮地只想除掉異議分子,如此必將造成教會的內耗與嚴重損失,甚至是無法彌補的破口。我們若謹記以色列人過去的教訓就不該讓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便雅憫人方面,他們固然是有錯在先、挑起爭端的人,得到應有的懲罰也是應該的。他們被自己所引起的公憤吞滅了!雖然其中可能有許多無辜的人,但他們因為縱容邪惡、圖謀乖僻而隨著惡人一起敗壞、一道滅亡。試想,如果其中有人願意聽從以色列眾人的話、奮勇起來揪出犯人,那麼便雅憫人或許還能與其他支派的弟兄維持和睦,就是另一番故事了。奇怪的是當以色列人同心通緝犯人的時候,便雅憫人竟也同心包庇犯人,以致惱怒的以色列人索性屠殺全城、摧毀一切、玉石俱焚!那些犯下大惡的兇手或許在基比亞戰役期間尚且逞兇鬥狠、得意忘形,以為追討罪惡的事不會臨到,對打著肅清罪惡之旗號而來的以色列人予以痛擊,似乎完全忘記神的存在!然而神是公義的;祂天天向惡人發怒,必然剪除作惡的、使他們歸於無有。便雅憫人在輕敵的驕傲中落入以色列人手中,那時任何作為都已經太遲了,在眾人的怒氣消散之前無人能逃脫作惡的刑罰。他們的潰敗不僅表示公義得到伸張,也表示神必會追討罪孽、若不及時悔改一定滅亡。

便雅憫人的下場結果告訴我們:惡人得勢與誇勝終究只是一時的;他們的強暴必將自己掃除、必被自己的罪孽捉住、因自己的惡跌倒。如經上所說,惡人所怕的必臨到他(箴十24上)。既然惡人終不得善報,放任作惡的、容讓惡人的難道會得平安?其實當我們對作惡的選擇沉默、妥協或縱容的時候,這已暗示著自己的行為也沒多好,只圖自己安逸而忘記會追究惡事、紀念罪孽的神。我們若對眼前的惡事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間接幫助惡人成就邪惡,如此必波及許多無辜的人甚至自己。知情的人若不能壯膽阻止惡事,以為事不關己,最後就會在無知中滅亡了!我們不該在惡人面前退縮,倒要責備行暗昧無益之事的人,尤其在教會這屬神的國度裡更不該容讓不義的事而讓惡者盤據。

結論


王國時代神對何西阿說:「以法蓮深深地敗壞,如在基比亞的日子一樣。主必記念他們的罪孽、追討他們的罪惡。」(何九9),又說:「以色列啊,你從基比亞的日子以來時常犯罪。你們的先人曾站在那裡,現今住基比亞的人以為攻擊罪孽之輩的戰事臨不到自己。我必隨意懲罰他們。他們為兩樣的罪所纏;列邦的民必聚集攻擊他們。」(何十9-10)。由此可見,「基比亞的日子」是敗壞的代稱,是以色列百姓從進入迦南地以來離棄神、時常犯罪的肇始。自士師時代到以色列國耶羅波安第二在位、國力鼎盛的六百年間,以色列人一再敗壞,沉溺在罪惡裡卻還以為神不會追討。因為敬畏神的心蕩然無存,他們憑血氣行事、不停止作惡,甚至比不信神的人還糟糕!

我們當從歷史學到教訓、儆醒提防同樣的悲劇在教會裡重演。有經上所記的故事作借鏡,我們不該忘記公義的神所要求我們的。求神賜給我們智慧,使我們不陷在基比亞的日子裡,而能謙卑順服神的帶領、分辨是非善惡以作誠實無過的人。



註:

1.線索:整個故事中唯一記有名字的人物是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士二十27-28)。他與約書亞是同時期的人、在約書亞離世後擔任大祭司。此外,故事中沒有提到任何士師或領袖,但以色列人卻能上下一心聚到會幕前、熱心執行消滅民中罪惡的事、遵守對神的誓言等,可推測應該是在士師時代開始前至俄陀聶領導期間、以色列百姓尚事奉主的時候,以「士二10」作為背景的時代。

2.耶布斯即後來的耶路撒冷(大衛王朝以前為耶布斯人佔據),隔著利乏音谷位於伯利恆北方約九公里處,屬於便雅敏支派所得之地最南邊的城市。

3.便雅憫支派的地業在猶大與以法連支派之間。基比亞(意「山谷」)距耶路撒冷北方約五公里處,而拉瑪(意「小山丘」)則距八公里,皆在同一路線上。

4.主的殿可能指的是當時會幕的所在地示羅(意「歇息之地」),位於以法蓮支派的地內、耶路撒冷北方偏東約三十公里處。那利未人或許有意前往還願或獻感謝祭。

5.但(意「審判、伸冤」)在米倫水北方、黑門山南方,位在東瑪拿西和拿弗他利支派地業的交界,是以色列地北方的代表城市;別是巴(意「盟誓的井」)在猶大支派屬地(書十五28),是以色列地南方的代表城市。基列地(意「多岩之地」)為東瑪拿西支派的屬地(書十七1、5-6),位於約但河東。因此可說是從北、東、南各地的人都聚集過來。米斯巴(意「遼望臺」)在拉瑪西北方三公里半,幾乎位在應許之地中心的位置,也是便雅憫支派的屬地,因此便雅憫人會得知這事。

6.伯特利(意「神的殿」,又稱為路斯)位於耶路撒冷北方約十六公里半,屬便雅憫支派的城(參:書十八13)。

7.《士師記》中只有在二十章27-28節提到約櫃。而「在主面前」(26節)就代表在約櫃前(參:恩沛,<聖經中的約櫃>,《聖靈》440期,2014年五月號,64-69頁),這也說明了為何大祭司非尼哈會在那裡侍立。會幕可能因為這次軍事行動的關係從示羅遷到米斯巴又到伯特利。

8.馬利迦巴(意「裸露的山」)在經上只出現一次,所在位置不詳,可能是鄰近基比亞的小村莊。

9.基頓在經上只出現一次(這裡的基頓和「代上十三9」的基頓不同,意「削減、縮短」),是位於基比亞和臨門間的城鎮。臨門(意「石榴樹」)為建在大磐石上的城鎮,位於基比亞東北方十一公里半、伯特利東方四公里。

10.基列雅比(意「乾的多岩之地」)為瑪拿西支派的城邑,位在約但河東岸、雅博河北岸。基列雅比人沒有前去攻打便雅憫人或許因為其祖先基列(瑪拿西的孫子)的媽媽是便雅憫支派的瑪迦(參:代上七12、14-15)而有姻親關係。

11.在百姓進迦南地之前摩西曾傳達: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居住的各城中,你若聽人說,有些匪類從你們中間的一座城出來勾引本城的居民,說:「我們不如去事奉你們素來所不認識的別神。」你就要探聽、查究、細細地訪問,果然是真,準有這可憎惡的事行在你們中間,你必要用刀殺那城裡的居民,把城裡所有的,連牲畜,都用刀殺盡(申十三12-15)。在基比亞戰役中能看出這樣的動機,以色列百姓因而完全沒有顧惜便雅憫支派的任何人。



作者: まつ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1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