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果
主耶穌按著舊約聖經預言,騎驢駒光榮進入耶路撒冷城時,正是猶太人準備守除酵節期的時候,這也是主耶穌在世上最後的時日。無獨有偶,四福音書對於這一週左右的時間,記載的內容詳細且篇幅都偏重,似乎是隨著主耶穌受難的臨近,緩慢了腳步,鉅細靡遺地記錄著,不願錯過主的任何教導。
主耶穌此次不迴避地進城,從容坐上驢駒,接受沿途的眾人將衣服、樹枝鋪在地上,前行後隨地夾道歡迎,此舉驚動了全耶路撒冷城,當然引起猶太公會人士的側目和揣測。接下來主耶穌潔淨聖殿、用比喻教訓眾人、清楚講解誡命,又明示假冒為善的禍害,再再都讓在場的公會成員無力反駁、無地自容。在說完一段末世的預兆之後,時間已推進到逾越節前二天,家家戶戶正準備著過節的羊羔,要記念神的拯救並守七天的除酵節來離罪入新。但此時,主耶穌也如同那將宰的羊,被暗暗聚集、密謀商議的猶太公會成員們,準備用詭計不張揚地殺害(太二六1-5)。
誰入了詭計,出賣主耶穌?──加略人猶大
猶大是主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原意是「讚美」(創二九35),在當時是很普遍的名字,為了和十二門徒中的另二位「猶大」區別,稱他「加略人猶大」。根據使徒約翰的描述,「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約十二6)。想來猶大必定很精明,才被委託管理錢財,卻也因為工作之便竊取私利。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六10),猶大私下去見祭司長,主動談交易,詢問交出主耶穌的價碼,並甘做內奸,找尋機會要把他所放棄、忽略、不看重的主耶穌,用所講定的三十塊錢,趁機交換出去。最終,還以請安的親嘴當為暗號,背棄、出賣了主(太二六14-16、47-49)。
三十塊錢,不是小數,乃是當時一個男丁一年的工資(可十四5),是贖一個奴僕身價的數目(出二一32)。猶大看重這錢財勝過主耶穌,不惜違背良心道義,爭取錢財入囊袋;但就在這相近的時間點,同樣面對豐厚的三十塊錢時,有人卻選擇把它的貴重價值,全然用在主身上。
誰膏了主耶穌?──伯大尼的馬利亞
相離耶路撒冷不遠的伯大尼,是主耶穌常停留休息的村莊,這次在坐席的時候,馬大和拉撒路的姐妹馬利亞,拿了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到主耶穌面前,把膏澆在祂的頭上。正當滿室充滿馨香之氣時,門徒中有人很不喜悅,甚至發怒出聲教訓。
他們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他們真的識貨,清楚看到了那香膏的價值,但,不認同把這樣的寶貝放在主耶穌的身上是明智之舉,甚至覺得是一種枉費!雖然奉獻一事,本是他人心甘情願的私事,但如此貴重的價格,還是讓門徒很不開心,便拿可以「賙濟窮人」來比較,凸顯道德善行的重要而加以指責(申十五11;可十四3-5)。
主耶穌看出他們的意思,知道他們在為難馬利亞了;主說:「她做的是一件美事」主耶穌肯定了馬利亞的奉獻,就像之前肯定寡婦的兩個小錢一樣;不是數字,是她們從心而發的甘心樂意。做在主耶穌身上,又被主肯定的事,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她是盡她所能的」主耶穌還看到了人的盡力;有為主獻出的心,又能善用我們所擁有的資源,錢財、才能、時間……,將最好的盡力獻上。
「她是為主的安葬預先澆上」。將香膏膏在人死後、入殮前是猶太人的安葬風俗;主耶穌多次預言自己將受難受死(太十六21,十七22-23,二十18-19),最後一次還猶言在耳,但祂說的話,門徒中有誰聽到、聽懂、聽到心裡了呢?──馬利亞有。
一件美事的成就,除了有願意做、可以做、盡力做的心之外,如果沒有把握到機會,也只能是憾事。抹大拉的馬利亞,即使手中也有香膏,卻沒能膏到主(路二三55–二四3)。馬利亞可以細聽、思想、存記神的話,才能看到機會、把握時機,做成蒙主記念的美事、成就有永恆價值的善工(可十四6-9)。
賣主或膏主
猶大的出賣主和馬利亞的膏主,都是一種選擇,但選擇通常不會是即興之舉;人心中意念的蘊釀帶出行動,而行動後的結果,將會隨著時間的繼續而出現。
猶大心繫錢財賣主後,隨即後悔自己有了罪,但仍需擔其罪的後果(太二七3-4;徒一18-20)。馬利亞適時膏了主,得到主耶穌的肯定,也要我們往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福音,也要訴說、記念這件美事。此美譽就從當時延傳到如今,這是多大的福氣!(太二六13;可十四9)
看似一念之間的選擇,有著大不相同的結局,讓我們不得不更加謹慎,在信仰路上,要常常思想、察驗神的話,保守己心,使我們凡事嚮往膏主、榮耀主的方向前進著。阿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