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徒保羅以書信告訴當日羅馬的信徒:這樣說來,猶太人有甚麼長處?割禮有甚麼益處呢﹖凡事大有好處:第一是神的聖言交託他們。即便有不信的,這有何妨呢?難道他們的不信就廢掉神的信麼?(羅三1-3)
使徒教會建立之後,由於得救的過程未如舊約律法的繁瑣,終身追求尚不得完全(羅三20);基督的救恩則不然,只要憑著信,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祂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羅十9-10)。可見到了新約,只要信就必得救。因此,造成部分外邦的基督徒,認為猶太民族已經失去了宗教上的地位,不再有其舊約時期的價值,還有什麼可用之處?而代表割禮的律法也沒什麼益處;如此一來,不就和古來猶太人心存的偏見一樣,他們只認為猶太人是唯一神的選民,外邦人在神的恩典上是無分無關的。於是當時出現兩類型的救贖觀念:一則否定猶太思維,一則重視律法。
保羅受差固然作了外邦人的使徒,但對猶太民族在新約時期的價值很清楚,他站了出來,一方面指明萬民歸主的「外傳」觀念,此乃異於猶太民族視己為唯一蒙恩的偏頗觀念;同時也表明了視猶太民族為無長處與律法無益處的錯誤。他刻意把律法經典稱為神的聖言,提升了舊約經典的神聖性,提醒外邦的基督徒,猶太民族與神的聖言這兩者,都是新約時代救贖的根源,缺一不可。如果沒有猶太人,神的聖言就無從交託,基督的救贖之道,何以為憑;沒有神聖言的交託,那猶太民族才真的沒有長處,割禮代表的律法也沒有益處了,使徒教會的救贖之道,即無根源。
保羅對於救贖的教理,抓到了重點,他看出猶太民族最大的價值,乃在於是神聖言的交託者,過去交託,今日交託,將來他們還是神聖言的交託者,唯有藉他們持守下來的舊約經典,才能了解神救贖工程的計畫以及建設教會的模式。職事之故,每當保羅在詮釋得救真理,尤其是解說得救的福音時,無不引用舊約的經文為印證。就以洗禮為例,他先擷取割禮之律作為引證,其後才明確道出:「割禮是洗禮的預表,洗禮是割禮的真像」(西二11-12);甚至以「真猶太人」作為新約選民的表徵(羅二28-29)。因此,質疑、否定猶太民族存在價值的外邦信徒,何以說「猶太人有甚麼長處、割禮有甚麼益處呢?」由此可知,神聖言的交託是猶太民族存在價值的明證。
同理可證,今日的真教會,必是真理交託的教會,是以真理的道之交託者作為「真教會」的認定,而不是因會名掛個「真」字,就表明是真教會,這不過是教會的名稱而已。「真教會」是依教理的本質而定,務必具有真理的道、得救福音的規模(弗一13),才能承擔真理交託之責。因此,教會當視其教理的真確性而判定是否為真教會,而不是在乎教會或教派的名稱為何。
既然以真理的道作為真教會的印證,那麼何謂真理呢?所謂真理就是神的聖言,也就是聖經,就是保羅所指「得救的福音」。當日使徒彼得在向詫異於應許聖靈降臨的特徵時,對詢問得救之道的猶太百姓作了如此的說明: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徒二38-39)。
這一席話算得上是有關得救之道最簡潔又明確的說明。從教義的角度來看,內中涵蓋了多項糸統神學的單元,包括:神論──你們各人要悔改(信耶穌);基督論──奉耶穌基督的名(相信耶穌是神的名);聖靈論──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應許的聖靈),是一套救贖真理的簡易模式。
本會自晚雨聖靈建立以來,承接了使徒教會的聖訓,嚴守真理的大門,不逾越也不刪減,始終遵照真理的軌道而行,堅持不接受更改過的教理,唯獨以聖經為憑,即使遭到「異端邪教」之評,也在所不惜,絕不與偏頗之道稍有妥協,始終秉持合乎聖經真理的「五大教義」,並一再的向眾教會宣告更正之道,以下簡列幾項印證之:
首先,有關洗禮赦罪的教義,彼得在耶路撒冷向猶太同胞宣告:「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徒二38);保羅在大馬色的光照之下,亞拿尼亞也指示他:「起來求告祂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徒二二16)。因此,本會除了相信洗禮有赦罪的功效之外,自然就不會接受洗禮赦罪以外的教義。
其次,關於安息日,真有不可思議之感,自羅馬大公教會允許以主日取代安息日,二千年來,始終不符聖日的經訓,聖經自「出十六23」直至「徒十八4」總計「安息日」的經句,出現百餘處,包含在新舊二約之中。主耶穌甚至自稱是安息日的主(可二27-28),主耶穌何曾廢掉安息日,祂是成全律法,不是廢掉律法;棄安息日改守主日,有違主耶穌成全律法的作法與精神(太五17-18)。摩西律法甚至規範:這日你們要守為聖安息日,要刻苦己心;這為永遠的定例(利十六31)。
因此,要認定安息日乃具有永恆性的,是永遠的定例。此日甚至被引申為屬靈的安息,是何等的神聖(來三16-19)。
以往大公教會大膽廢去安息日,之後歷經重大改革的新教,雖號稱歸回聖經,卻仍延用大公教會的舊規,依然以每週的第一日作為崇拜日,甚至美其名為「主日」(參:啟一10),直至今日;此積習未改,教會毫無歸回聖經的跡象,細查「主日」與「聖日」,二者又有何干?本會堅守聖經明訓,嚴守延用三千多年來的安息日,並尊為崇拜聖日,此日的正確性可參今日猶太教嚴守聖日可證,萬不可因基督成全了救恩,後約就可漫無限制的異動,以致舊約的影像與新約的本體不符,毀了神祝福這日的信實。
那麼若要質問教會承受真理的交託,以何為憑證,保羅早已作了回應,他的答案是以「應許的聖靈」如註冊商標般為印記。他在所著的《以弗所書》中,論及教會議題時,於本卷首章的榮耀頌中提到: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弗一13)。
足見,應許的聖靈不只作為得基業的憑據,也是要作真理的道、得救的福音,以及信了基督的印記。如此一說,又應了本會是領受應許的聖靈,是春雨建設的真教會,以這聖靈印證了所傳之道乃為真理,故本會乃是一真理交託的真教會,如同神的聖言交託的猶太人,以神的聖言證明之。教會固然是傳講耶穌基督,但更重要的是要持守真理,也就是要保有純正話語的規模(提後一13),得救之道要傳得全備(雅一25)。今日各教團的功課乃歸回聖經,領受真道,以便重新更正,才能一同歸屬於真教會而無憾。
論及真教會的「唯一性」,又何須懷疑,從教會歷史層面觀之,過去的每個時期,救贖都是以「唯一性」的規範展現,從未在同一時期,出現二種以上類型的真教會,相信神不會訂出雙頭馬車或多頭馬車的得救方式,以致選民無所適從,因為神是信實的,祂的救贖是不變的。樂園只有一個,不會出現第二個另類的樂園,來作為真教會的預表及前身;洪荒時期的方舟依然只造一艘,不會出現第二艘另類的方舟,來作為真教會的預表及前身;走曠野路的選民大會以及大衛王朝預表的真教會,也必都如出一轍;神對救贖的安排,不作不同的規範。
至於本會是否唯一的真教會,何須爭論以致自亂腳步!從主耶穌的比喻以及保羅的榮耀頌中,即可略窺一二。主耶穌在作了牧人的比喻之後,留下一段讓本會信徒值得深思的話,祂說: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十16)。
本會能保證將來不會有另一真理正確或經更正的教會或族群,與本會合成一群,歸於一個牧人嗎?主耶既有如此應許,本會應當期待這個美景的來到,以增添祂的子民。
保羅在他的榮耀頌中,稱頌神安排的救贖以及教會的榮美時,他肯定的指出: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祂豐富的恩典。這恩典是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都是照祂自己所豫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祂旨意的奧祕,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一7-10)。
本會已故林奉來長老,對創立世界之前,在基督裡的揀選而蒙贖之民,謂之「不可視的教會」,即先存的教會(弗一3-14)。保羅以頌歌的手法記載了這個先存的教會,其間列舉了真教會的本質,包括「屬靈真教會」具有的模式與要件,其中一項即指出,這先存的教會使天上、地上、一切所的都在基督裡同歸於一(弗一10);此頌歌中以「在基督裡」作為二重疊句,表明了兩則子句:一是在創立世界揀選的先存教會;二是天上、地上的同歸於一。既然天上──屬靈的國度,地上──屬世的教會,同歸於一,都是強調「在基督裡」,語意隱含著合一之道。今日各教會朝著教會的聯合在追求,縱然有所成就,然還是因著教義主張的差異而受阻。來日若有教義與本會受託的真理一致,相信在應許聖靈的引導下同歸於一,使真教會的帳幕急速擴張,指日可待。
同時,包括本會以及在基督裡的教會,因真理規模的一致,都歸於元首基督,從而彼此同歸於一,這才合乎「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的預告,何需在乎教會名稱的不同,教會的會名必要時可以追求一致,但教會的本質是不可更動的。因此,那些在教義上不願歸回真理的,當然不可能屬於真教會,也不會與本會合一,誠如保羅所說的:即便有不信的,這有何妨呢?難道他們的不信就廢掉神的信麼?(羅三1)
總而言之,本會該在意的是持守真理的態度與精神。主的羊必認識真教會,也必聽主的聲音(約十14、16)。凡真理一致的教會,必合為一體;本會當預備更寬廣的心,迎接具有受託真理教會的時代來臨,完成主合成一群,歸於一牧的大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