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17期2020年10月)
真理論壇:擴張帳幕之地

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二一3)。

這是約翰長老所得到的啟示,神再次重申:祂是人類的神、祂願與眾人同在。

我們知道舊約的帳幕預表了新約的教會,教會是神在恩典時代裡在地上所建立的帳幕;祂要與教會同在,揀選世人做祂的兒女,差遣愛子基督耶穌成為救世主,為教會犧牲、做教會的頭。

主在地上所建造的教會,乃是將來新耶路撒冷的雛形,是神心意之所在,乃是將得救的人帶領到自己的面前,使人們歸向神。而聖經也教導我們,信徒是與主同工的,所有的基督徒應要協力來建立神的帳幕,就是要戮力來建造主的教會,這也是主所託付給教會的責任;所以,所有的基督徒對於主的教會都是有使命的,這使命就是要「擴張神的帳幕」。

基督徒要如何建造主的教會、擴張神的帳幕?

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賽五四2-3)。

基督徒要為神擴張祂的帳幕,不僅僅是指會堂建設或硬體設備的提升,還指著教會人數的增加,同時也指教會屬靈生命的成長。


 
一.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

幔子決定了居所的範圍,一旦限制了幔子的大小,等於就限止了帳幕的擴張、阻礙教會的發展,這是教會所要嚴肅看待的問題。

目前臺灣北區有宣道中心興建大樓的事工,各地也有多所的教會募款要建新會堂,乍看之下,他們似乎在做超乎自己能力的事,其實不然,這些事工極需要其他教區及教會的同靈來幫忙。

多年前筆者在南部求學、工作,就近在十全教會聚會;當時教會準備購地興建現今這個會堂時,就有信徒提出不同的意見;倒不是反對新建,只是認為現況信徒數少,太大的地坪面積及建築容積用不了,反會加重信徒和教會的財務負擔,不利於教會的發展。

感謝主的帶領,也賜給負責建堂人員智慧,懂得要規劃教會往後發展的需要;也給同靈有同心合意的心,能尊重少數人的想法,支持負責人及多數人的意見;在做出決議及規劃之後,全體信徒戮力奉獻,將此聖工按既定的計畫完成,榮耀主名。

如今,十全教會的信徒數早已超出原建堂時的規劃,遂有了分設教會的需求;自2020年1月1日起總會核准成立的迦美教會,正介於十全與鳳山教會之間,新的會堂位於高雄市鳥松區應安路(地點靠近澄清湖),可以看出當地的同靈戮力於「擴張神的帳幕」;各地教會也都有陸續分設教會的消息,這就是教會成長實際的表現;反觀有些教會的聖工發展進度,僅止於想法或長期停滯在規劃的階段,這是個堪憂的狀況。

教會絕不要害怕成長,也不要害怕會沒有人可做工,更不要因此畫地自限、限制了帳幕的擴張。神說: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創十三17),這是神要亞伯拉罕往東西南北各個方向走去,凡所到之處都要賜給他為業;試問,對於教會的發展,我們是否有亞伯拉罕的信心?是否願意相信神的應許?

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說:甚願祢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神就應允他所求的(代上四10)。

雅比斯向神祈求說:求神賜福給他,並求神擴張他的境界,神就應允他所求的。這告訴我們,建造主的教會、擴張神的帳幕,這件事是可以向神祈求的。

有句話說:「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視野),高度決定人一生的程度(成就)」,這句話也適用在教會的發展上。求神擴張每個人的心境、眼界,不要因為人的信心不足,阻礙了對神能力的倚靠與想像,而限制了聖工的推動;願主賜給教會信心與決志,讓我們所傳之處,必都有福音的種子播下、萌芽、成長與結果!


 
二.要放長你的繩子

繩子是支持力量的延伸,幔子張大,拉幔子的繩子也要跟著放長了,才能夠支持得了。繩子也是幔子跟橛子之間的聯繫(接),一頭繫著幔子、一頭拉著橛子,兩頭都要抓緊,三者形成平衡,任何一者出狀況,整個帳幕就倒塌了。信徒是教會的繩子,一頭繫著教會,另一頭要牢牢地抓住主;而眾人同心合意,便合成一股堅韌無比的耐力繩。

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四12)。

教會正如眾人合成的多股繩子,這股堅實的力量難以被扯斷;誠如保羅所說的,信徒總要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3);而這個眾人合而為一的心,正是這條堅固繩索不可或缺的實力。

在服事聖工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不能同心。往往因為個人的堅持己見,造成了嫌隙、削弱了整體的執行力,結果讓教會蒙受損失,主的事工受阻、受限,這條繩子非但沒有成為擴張帳幕的支撐力與助力,倒成了教會的絆腳繩,是阻礙主的教會增長和進步的一大障礙。甚至是繩子放愈長,拖累就愈多,那就慘了!


 
三.堅固你的橛子

橛子註是用來固定繩子的,更是支撐幔子(帳篷)的唯一力量。幔子愈張愈大、受力隨著增大,繩子便愈拉愈長,當然橛子所承受的拉力也就愈來愈強;橛子要夠壯、打得夠深,根基才會穩固,才能經得住繩子的拉扯、幔子的壓力。

然而,單憑一支橛子絕無法撐起整張幔子,所擴張的帳幕需要更多的橛子才能分散各方繩索的拉力,拉力平衡了,整體的帳幕就能更加鞏固。帳幕的四處都需要橛子來應對繩子,就像教會中需要有各項恩賜的人,一起聯絡合適、互為肢體,共同為神的聖工努力,為主的教會竭盡心力。

基督耶穌是教會唯一的根基,各人的信心因倚靠主耶穌得以堅固。因此各人的信仰根基要能扎深,對主的信心才能穩固,才能成為堅定的橛子,一起來鞏固教會。

主又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二二31-32)。

撒但不僅想要得著跌倒的彼得,牠也想得到其他的使徒;如今,更是虎視眈眈地想要得著我們每位軟弱的信徒。但不必擔心,只要儆醒自守就夠了,因為主耶穌為彼得禱告,祂同樣也會為我們祈求;而我們也要懂得主動關懷軟弱的同靈,不讓有一人被魔鬼篩掉了。

擴張帳幕之地,當然是為了擴張神的帳幕,以便接納更多人居住。

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賽五四3)。

擴張帳幕之地是為了接納更多人居住,不但不要限止幔子的擴張,當然也不可限制所要居住的人,也就是不能限制傳福音的地方與對象,要往各處開展。聖經教導我們要傳給萬民,但我們卻有意無意地私自替主過濾接受福音的對象。

曾在福音茶會中聽過傳道的見證,提到某位同靈有不知該傳福音給誰的疑問,傳道勉勵她可從最要好的朋友開始;但她說最要好的朋友是位女性空服員,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好,從沒想過要引導她來信主;傳道回問說,難道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平安的人,就不需要耶穌嗎?只有生活坎坷、走投無路的人才需要嗎?

當然不是!耶穌在世傳道時,也不會過濾聽道的對象,或是拒絕任何人來親近神。

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躭延,其實不是躭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三9)。

耶穌願意萬人得救,不願有一人沉淪,祂對於救贖的對象是沒有限制的,是每個人都能得著救恩的。

擴張帳幕之地、張大居所的幔子,都是為神的國度之發展作預備,為後裔得多國之業做好基礎建設、儲備豐厚的實力;擴張神的帳幕,就是要為主廣傳福音,為主多得人、得民、得後裔。

帝王榮耀在乎民多;君王衰敗在乎民少(箴十四28)。

一個國家缺少人民,不但王得不著榮耀,這個國家勢必逐漸衰敗下去;因此先知說:耶和華啊,祢增添國民,祢增添國民;祢得了榮耀,又擴張地的四境(賽二六15)。

在舊約時代,以賽亞先知讚美神因增添國民而得著榮耀。同樣的,在新約時代,主耶穌也要祂的門徒去得人,為祂的國度增添國民:祂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十六15)。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

耶穌交付給門徒要廣傳福音的任務,今天也是交託給教會的使命,祂要我們往普天下去,將福音傳給萬民,並且從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一直傳到世界的極限邊陲,為主的救恩作見證;我們的主要屬祂的教會去得那未得之地,讓荒地都能住滿敬畏神、虔誠的人。

舊約時代,神藉由祂的帳幕在人間,讓人知道神與人同在;新約恩典時代,神透過祂所建立的教會,祂的靈與祂的道與我們同住,這方式比舊約時代更親密,而且祂還賜下聖靈,讓祂的靈住在每個人心裡,這是何等的寶貴、何等的慈愛呀!信徒蒙受主偌大的恩典,更當戮力完成祂所託付的重責大任才是。

然而,主所託付的重任是艱鉅的,不管是幔子、是繩子,還是橛子,在擴張的過程中都得要承受巨大的拉扯之力,也就是擴張帳幕的工作是痛苦的、是有壓力的,甚至是危險的: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十16)。

聖經教導我們,信徒建造主的教會、傳揚福音的事工都是艱難的、得要付出心力及代價的;許多時候,我們覺得窩在同一信仰的弟兄姐妹當中,是相當舒服及安全的;走出去傳褔音有時要看人的臉色,也會遭受別人拒絕的難堪,這個壓力令人卻步;但主卻要我們走出安全的舒適圈、走出我們的不願意,為祂的教會而改變。

擴張帳幕的過程是主耶穌所要給予的操練,藉此來磨練、雕塑,甚至打破我們,讓每個人在主的事工上有分,在信仰的歷程中更豐富、更完全。

願神住在我們眾人之間,與我們同行、同工;我們也要為擴張帳幕之地以及擴張神的帳幕而努力,為主的教會多多增添神國的子民,讓主大得榮耀,阿們。



註:橛子:短木樁,木製品;其大小端視於用途,用於多種工程。
PDF 下載

作者: Day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2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