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20期2021年1月)
信仰社會:信仰的疑問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金魚

前言

當我們走在信仰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不知如何處理,或是困難時需要靠著信心及虔誠敬畏神的心度過,然而並不是每一次都有如此強大的信心,或許到了這一次、這一刻,以往所把持的堅定信仰卻在此時行不通、走不過去,心中充滿對神、對信仰的疑惑,腦中迴旋著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神不幫我等等的疑問,而這些事究竟會成為我們信仰中的絆腳石還是墊腳石,就看我們平時所建立的根基是否穩固。

曾經有位弟兄,非常虔誠的信靠主,卻在被要求拜偶像的情形下,他一直求神帶領保守,但卻得不到神的回應,最後他因此離開教會。實在令人惋惜!想想,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是好?是相信神有祂美好的旨意,還是懷疑神的大能呢?

事實上,有人解開了疑惑,通過了考驗,使信仰更上一層樓。而聖經中也有許多人物當他們有所疑問時,便向神提問或暫且將它存於內心,直到明白的那一天。


 
一、耶穌的母親馬利亞

1.我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

我們可以看到當天使向她顯現,告訴她會蒙恩懷孕,馬利亞的回答是:「我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試著想想看,在那個保守的時代,女孩子未婚懷孕是要面對多麼難堪的目光及閒言閒語,甚至可能會被取消婚約,但在天使說明後,她卻坦然接受的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路一28-38)。

這是馬利亞第一次面對信仰產生疑惑——怎麼有這事,甚至可以設想的到事情發生後會面臨的處境,但在神及時的回應後,她坦然接受並面對。我們是否能夠在產生疑惑時直接向神提出疑問,並且在神的回應下坦然接受,以信心繼續走下去,並且面對將會遇到的挑戰?


2.我兒!為什麼向我們這樣行呢?

馬利亞將出生不久的耶穌帶到耶路撒冷,在聖殿時,西面給他們祝福,又預告馬利亞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二34)。耶穌12歲時,全家人按著節期,到耶路撒冷守節,在回去的途中,卻未見耶穌同行。父母焦急、傷心回去找時,只見祂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祂母親馬利亞對他說:「我兒!為什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耶穌說:「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祂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耶穌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祂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路二41-51)。

這是馬利亞第二次產生不明白、有疑問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孩子怎麼會這樣回答!雖然這次沒有馬上得到回應,但她卻將這一切事存在心裡。當我們產生疑惑卻無法馬上得到回應時,我們是否有信心將一切先存在心裡,在信仰的路上繼續前行,直到我們獲得解答的那一天?


3.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

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裡(約二1-10)。耶穌和祂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在充滿歡樂氣氛的婚筵中,耶穌的母親發現酒用盡了,就對耶穌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的母親深知祂是神的兒子,是大有能力的。就人性而言,耶穌是馬利亞的兒子,應聽從母親的話語;就神性而言,耶穌是神的獨生子,應遵從父神的旨意。耶穌對馬利亞說:「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就兒子的身分而言,稱呼母親為婦人,顯得唐突與不敬;但此時的耶穌是以神的立場說話,所以才這樣稱呼。當時的馬利亞雖未能完全明白,但是她卻甘心順服,轉身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

這是馬利亞心中第三次的為什麼,面對耶穌以婦人稱呼,她雖不明白,但卻用行動顯示信心,隨即吩咐用人要聽耶穌的話行事。反觀我們是否能夠在不明白神的作為、心中喊著為什麼神不出手時,像馬利亞一般,以行動表示信心,繼續走在主路上呢?


 
二、羅騰樹下的以利亞

以利亞先知在耶洗別王后的大軍追殺下,經過長程的逃亡,又饑又累,終抵不住內心的軟弱,向神求死,發出「罷了!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的感嘆!在他大發熱心除掉巴力先知,讓以色列民看見神的大能卻遭逢被追殺的境遇,當下的以利亞一定會想:為什麼自己行了這麼大的神蹟,卻是落到這般處境!但神在讓他經歷失落、面對孤單後,對他做出回應,並教導他,於是,以利亞就離開休息的地方,繼續往前行(王上十九1-19)。

當我們如同以利亞在羅騰樹下真的失去了信心,無力奔跑看似飄渺的路途時,想想古聖徒也曾這樣的沉寂過。有時,神會讓我們經歷失落,面對孤獨的自己,在當下真的難熬,但我們會如以利亞呼求神,還是直接轉身離去?呼求神、等候祂的回應,再聽從祂的話去行,或許我們就會發現羅騰樹下,依然有主的恩典,依然有主的指引。


 
三、等候回應的哈巴谷

哈巴谷先知詢問耶和華為甚麼對惡人的所作所為置之不理?(哈一2-4),神回答說會差遣迦勒底人來懲罰犯罪的人民(哈一5-11)。這個答案解決了一個問題,卻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哈巴谷又問神為何用邪惡的人民來懲罰祂的百姓?(哈一12-17)。在第二章,神就說,祂會懲罰迦勒底人(哈二2-20)。哈巴谷得了答案,便讚美神,寫下《哈巴谷書》第三章。

哈巴谷將所看到的不公不義、不明白的事,直接向神詢問並且等候,「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樓上觀看,看耶和華對我說什麼話,我可用什麼話向祂訴冤」(哈二1)。他不是將問題丟著就不管,而是提起精神敏銳地等候神的回應,而我們也要學習哈巴谷,當心中產生疑惑,向神提問,並且敏銳的等候回應。因為神的回應有可能就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果沒有仔細去思考或探究,也許神已做出回應,但我們卻毫無感覺,豈不是很可惜!在得到回應後,相信我們可以如哈巴谷先知一樣,更加認識神,心中對神發出更多的敬畏及讚美之聲,而信仰的腳步也愈發堅定地往前行。


 
四、爐灰中的約伯

約伯敬畏神,完全正直,遠離惡事(伯一1),卻遭逢苦難,甚至咒詛自己的生辰。再加上被朋友責備,無論如何費盡口舌辯白,始終無法得到諒解和舒緩,像是在傷痛處抹鹽般。但他忍辱堅持,等候明白神的旨意,最終經歷神的教導及回應後,他明白一切並誠心地說出「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見祢」(伯四二5)的肺腑之言。

約伯面對苦難,相信他內心也會有所疑問,但他從未離棄神,忍受一切,直到明白神的旨意。我們也要向他學習,在疑惑未獲回應時,或許流淚、心中苦痛,但仍堅持信仰直到最後,相信神必會垂聽我們的禱告,畢竟憂傷痛悔的心,神必不輕看。


 
五、被賣到埃及的約瑟

約瑟從17歲被賣到埃及又被下監牢,整整39年過著無法自由的歲月。離開了家鄉,從為奴為囚到當宰相,面對諸多的考驗,相信他心中一定充滿「為什麼」。但聖經並沒有記載他的怨恨,反而時時抓住神,將神擺在首位,不行惡事,使神的榮耀彰顯在他的苦難上,並在饑荒時看見家人,以淚水洗去這些疑慮,更從中看到神的安排,說出「神的意思原是好的」,這句溫暖又安慰人心的名言(創五十20)。

約瑟的一生離鄉背井,為奴為囚,在他心中苦痛,甚至將他的兒子取名瑪拿西(神使我忘記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創四一51-52),表示他沒有忘記那苦痛,心中還有疑慮。但在多年後,與家人相遇,才發現神的安排原是好的。約瑟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即便遭遇苦難、心中有所疑問,仍然相信神的同在,時時刻刻仰望神,而非埋怨或是離棄神。


 
結語

在信仰的路上,我們或多或少都會產生疑惑,但聖經中的這些古聖徒的榜樣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我們在面對問題時,應當像馬利亞坦然接受,將事情存在心中,並且以行動顯示信心;像以利亞在軟弱時,呼求神、等候神,並重新得力;如哈巴谷明白神的旨意後,發出敬畏及讚美之聲;如約伯堅守信仰,直到親眼見神;又如約瑟相信神一直同在,不會因為患難或疑惑而離棄了神。

我們所面臨的各種事情,都是信仰得以長進的機會。倘若我們能勇敢面對、耐心度過,就能與神更親密;在面對疑問未有回應,或是所回應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時候,千萬不要轉身離開。因為,堅心仰賴神的人,終必得見神的帶領與恩典。
PDF 下載

作者: 金魚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2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