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間,多看書打發時間。
《當呼吸化為空氣》的作者保羅‧卡拉尼提,是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37歲死於肺癌。這是一本他得病後的自傳。
書中最讓我有感的是這三句話:
「病若沒使你們更加凝聚在一起,就會撕裂你們。」
「怎麼活才是真活?你願意讓自己失去說話能力換取幾個月無聲的生命嗎?」
「簡簡單單死亡,還是吊在一袋袋液體間,即使無力掙扎,仍然撐著活下去?」
一直覺得死亡本身不可怕,死亡的過程才令人心驚!
第一次覺得活著不一定是好,是在約十五年前時,和教會訪問組去一家療養院看一位二度中風的弟兄。他當時全身不能動,不能進食,護理人員正用泥狀食物打入鼻胃管快速地餵著,他雙眼睜大充滿感情的看著我們,最後還流下淚來。
我走出療養院,也是淚流滿面。忍不住問神:這樣活著有比較好嗎?
這位弟兄姓張,我對他特別有感,是2001年6月曾採訪過他。當時他已信主八年,當年就在第一次中風時,因隔床老太太兒子的介紹而認識了真神。從躺臥床上到能坐著、站著、非常賣力顫抖著一腳走著,渴望能獨立生活,不麻煩別人,神一一成就,最後讓他住在兄長提供的房子,自己煮食,開著電動車來聚會(當時他恢復到一手一腳能行動),天天讀聖經,已讀過十一遍。他的進步和神的恩典,教會同靈有目共睹。
為了報答主恩與在事奉上有分,張弟兄學習炒花生,兩斤花生要炒半小時以上,送給同靈於安息日午餐時配飯吃。這也就是景美教會有名的「感恩豆」。
然而,過了約十年平安和喜樂的日子後,卻又二度中風,這次沒好過來。
我不忍也不敢再去看他。
生命有時就是如此,總有來到磨人卻又莫可奈何的時候。
To be, or not to be? 是莎士比亞名作《哈姆雷特》的經典名句。
而聖經上保羅在《腓立比書》一章也提到,他曾在活著或死去與主同在的兩難間,最後他決定活著,因為對人更有益處。
而我們凡人的難處,就在不知是否對人或對自己還有益處,卻仍須活著。
今年三月,一位姐妹到淡水教會喜樂團契見證。其中有提到她的父親癡呆多年,忘了自己是誰,忘了兒女,忘了一切,但靜靜地活著。她的媽媽曾感嘆說:「簡直是個活死人!」然而她卻覺得:「爸爸就是活著呀!」這句簡短的話深深震撼我,也令我印象最深。
當下覺得她的信仰很深。
《當呼吸化為空氣》的作者曾多次向他的主治大夫問:「我還可活多久?」主治大夫從不告訴他可活多久,卻一再提醒他:「最重要的,要思索人生的價值!」
我覺得這是本書中最有意義的思考點,也是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常要想的。
這也可讓我們回到保羅的話: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