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25期2021年6月)
信仰社會:神開路

不配

軟弱無助的我

2017年,家中剛好有許多事情接踵而來。首先是青春期的孩子們情緒變化很大,我來不及應付;娘家媽媽生病住在我家暫時由我照顧;先生因工作壓力大辭去工作,因此我必須擔起家中的經濟。這些都使我每天很疲倦、精神壓力很大。

有些負面的想法和情緒一直圍繞我,在家裡,我只能用沉默的方式面對家人,因為我已經身心俱疲。我也發現為什麼都一直在滿足別人的需要,卻不曾好好的愛自己。這難道有符合神的意思嗎?很想怪罪別人,又怕主耶穌不高興;想怪自己,又覺得自己已經傷痕累累,快奄奄一息了。最後我決定靠禱告來尋求、明白神的意思,也求神帶我抽離這些負面的痛苦情緒。

然而這段時間的禱告,常是不知所云,腦中一片空白,有時禱告了一個多小時,仍然不知道在禱告什麼?!我擔心這樣的禱告有功效嗎?神會垂聽嗎?後來就想到聖經上羅馬書第八章26節說的:「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因此我有時就禁食禱告,求神加添我的力量。


 
求神開路的過程

經過一段時間,有一次我跟孩子們聊天時,他們都不約而同的跟我說:「媽!我們離開這裡搬到中南部好嗎?」當下我並不覺得有需要做這麼大的改變;但我回答他們,必須先為這件事禱告,明白主耶穌的旨意;主若願意,必為我們家開路。

當我跪下來正想該如何跟主禱告,忽然有個想法:「求神開路!」於是我懇求神一定要引領我走在祂的義路上。接著我又問:「難道全家搬家到中南部就是祢為我開的路嗎?我求神給我明確的證據」,接著又有個念頭閃過:「這些孩子們,都願意離開了,這就是我為你開路的證據。」我思索了一下,忽然覺得:「對啊!那幾個青春期的孩子,現在非常有想法、老愛跟我頂嘴唱反調。而且現在的他們最重視朋友了,他們竟願意搬家離開他的好朋友們 ……。」感謝神,我越來越明白神的旨意了。

只是這個決定對我們家而言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於是,我又再一次跪下禱告,再次求神讓我更加確定。正在禱告時,一位很久沒連絡的好姐妹,竟然從國外打電話給我。更奇妙的是,我一接起電話就馬上告訴她「我要搬家了!」令我驚訝的是,她馬上告訴我,「對!這個答案真好,一定是主耶穌的意思!」聽到她的回答,我的心就安定下來了!原來是神派這位姐妹打電話告訴我,這就是祂的旨意,別再猶豫了!而且,主耶穌也透過這位好姐妹不斷地安慰我、鼓勵我,電話中我再也忍不住長久以來的壓抑,就嚎啕大哭起來。這位姐妹對我說的每句話,當下都讓我感受到很大的安慰與力量。感謝主,主耶穌知道我的軟弱,所以差派有愛心的小天使來幫助我重新得力。


 
神應許親自開路

雖然已經明白神的旨意了,但接下來才是面對一連串挑戰的開始,所以,我仍帶著疑惑與不解的心情問主耶穌:「真的要如此大費周章地搬到遙遠的城市嗎?搬家使我必須面對家中長輩對我們離開的不捨及不諒解,必須重新找新的住處、重新找工作,而且得要在一個舉目無親的新環境,一切重新開始……。」我實在無法想像前面的路有多艱難。於是,禱告時我忍不住地跟主耶穌說:「主啊!若是祢要我離開本地、本家、本族到祢為我預備的地方,我會順服。但求祢一定要為我開路,加添我的信心與力量。」

後來,有個常與我一起禱告的屬靈同伴一得知我的狀況,她也為我求問神,而神給她的感動是:「是的,搬家是出於我的旨意,而且我會像祝福亞伯拉罕一樣的祝福她的。」感謝主,祂一再的向我顯明祂對我的旨意及慈愛。

神真是信實的神,在搬家的所有過程中,祂都一一親自為我開路,例如:我的婆家的長輩「異」如往常的同意我們的決定,而我向曾住在中南部的親人告訴他們我即將要搬家的事,其中有位親戚馬上說他有一間剛整理好的新房子,可以借給我們住。原來是這位親戚前陣子正打算把房子賣掉,但後來卻不想賣了。由於我不好意思長期免費的住下來,最後他只好向我收取很低的租金。而我一直最在乎的事,就是搬家後仍然可以常去聚會,非常感謝主的是,新家剛好離教會不遠。原來主耶穌早就為我預備好了。


 
人豈能明白自己的道路

回首這一切,讓我親眼看到神一路的帶領,也使我漸能體會到什麼是「帳棚的人生」。以前我也因租房子而常搬家,但自從神的特別眷顧,使我有機會買下屬於自己的房子後,我一直以為從今以後不需要再為住哪裡擔心,而且這輩子終於有落腳的房子了。但是,「人的腳步為耶和華所定;人豈能明白自己的道路呢?」(箴二十24),我體悟出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在異地他鄉的日子,使我真正學到,主耶穌就是我生命的主,或這樣、或那樣,主必有預備。願主耶穌能永遠牽我手,伴我走完人生的道路,直到親眼見主面。
PDF 下載

作者: 不配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202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