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25期2021年6月)
宗教教育:2021年兒童詩歌創作工作坊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江君玉整理

兒童詩歌是我們參加宗教教育記憶深刻的一環,許多聖句、經卷藉著詩歌被傳頌記憶下來,然而在日益重視智財權的今日,本會可使用無虞的兒童詩歌實在不多;因此,兒詩創作之推動刻不容緩。教牧處兒教科於4月9日至11日在總會舉開第一屆「兒童詩歌創作工作坊」,在開幕式中,教牧處兒教科科負責賴倉億傳道勉勵大家:「兒童詩歌創作對真教會、對大家來說是全新的事工,萬事起頭難,而我們已起頭,主必施恩開路。」

兒童詩歌的缺乏,迫切需要有恩賜的同靈奉獻才能,此次參加研習的二十一位學員,包括總會兒教組詩頌教材編撰成員,以及由全國各地教會推薦報名者,都是懷著喜悅學習的心而來。在短短兩天的時間,約16小時的課程,依照創作的流程串連:由詩詞、兒詩節奏、兒詩旋律、兒詩伴奏,最後以「歌詞與音樂的融合」課程,彙整前面所提到的創作手法,並體驗到創作需要分享,事奉需要互相學習與彼此屬靈上的更新。週日的課程,特別跨國連線上課,安排了「美總兒詩創作介紹」,了解到不同語言的詩歌創作,在風格上截然不同,參與學員的創作分享也讓所有人感受到不同的風格。


新詩創作與賞析(蘇真弘執事)

「閉上眼  輕輕揭開心鎖  花瓣層層剝落  眉間一抹愁  手一握  全向祢訴說。」一張禱告的照片,蘇真弘執事示範以詩的方式,傳達照片中人與神之間的連結,僅僅幾個文字的組合,讓讀者感受到祈求者對神的倚靠與交託。

詩歌內容大半都是詩詞,詩的創作不外乎需要一個契機,可能是一張照片、一個信仰關鍵字、一段心靈經文或一個聖經故事,將這契機用文字表達與神之間的情感連結。在兒童詩歌的歌詞創作中,若將聖經故事的關鍵字堆疊成一首詩,便可幫助孩童記憶聖經上的故事;若將經卷、誡命濃縮成一首詩的歌詞,相信會比直白地背誦更銘記於心。


兒音的節奏世界(王郁恩姐妹)

創作課程的第二天,以動感的節奏世界,敲醒大家剛睡醒的腦袋。孩童世界是單純、活潑與快樂,在神的眷顧下,孩子們平安快樂的成長在主路上,「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聖句若加上輕快的節奏,就能幫助孩童對神話語的記憶。講員郁恩姐妹示範一首「捏麻糬」的節奏遊戲,簡單將八分音符與四分音符結合,使整段20多字的歌詞,快速地在一分鐘內記憶,這就是節奏的魔力!

再者,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幼稚班詩歌第49首,歌詞中「不要拜  日月星星」,以前聽到的版本「日月星星」是八分音符的節奏,但新版的「日月星星」改以四分音符的唱法,不同的節奏型態,竟影響整首兒詩的學習重點。


兒音的旋律世界(徐嘉欣姐妹)

「你覺得這首歌好不好聽?」「感覺可愛、優美……」

人聽歌,直覺會先聽「旋律好不好聽」?歌詞內容則是後面才會想到的。優美的旋律會讓聽者先產生好感,接下來讓歌詞內容打動聽者的內心,進而被存入聽者腦海中成為印象深刻的感動詩歌,就像《讚美詩》中時常被點唱的那幾首;在碰上遭遇患難的時刻,心中響起這段優美的旋律,哼唱著,不自覺已背出整段的歌詞,讓神的話語安慰聽者憂傷的心。
如何創作旋律?講員嘉欣姐妹依現有的兒教組詩歌列舉幾個創作方式,反覆、變化反覆、通創、動機發展,並依教學經驗建議創作者們,在音域與複雜度上應考量唱者的年齡層,曲子風格應選擇適當的音符與調性;旋律上再加入變化音的運用,可為詩歌增添色彩;加入休止符的運用也可讓詩歌變得有趣,加深孩童對歌詞的記憶。


兒音的伴奏與和弦運用(吳敏恩姐妹)

認識和弦是音樂創作中極重要的一環,講師敏恩姐妹以詩歌「神就是愛」為例,從基本主和弦、轉位及替換,搭配不同的伴奏模式,示範演奏右手的旋律不變、左手的伴奏模式切換,讓「神就是愛」色彩多變,不同和弦運用有不一樣的味道,使每種模式聽起來的感受不一樣。

來參加研習之前,鼓勵每位學員都要交出自己的創作,講師則用心將大家的創作修改印出。在課堂上示範演奏為大家創作所配的和弦伴奏,並說明可以修改的方向。最後敏恩姐妹分享道:「伴奏是為樂曲加分,不是譁眾取寵,所以要審慎思考詩歌的內容和風格」,而優質的音樂事奉應具備的特質是「能傳達屬靈的信息,宣揚神的道,感念主的恩,並體會音樂之美」。


兒詩歌詞與音樂的融合(潘文美姐妹)

詩歌創作的流程大多是先寫下在信仰上的體會,再依序為歌詞套入節奏、旋律、伴奏。但這個順序沒有絕對,視當下創作者的靈感動機,再套入其他必要的元素,延伸出整首創作。在這堂課之前,學員們已經分別認識在歌詞、節奏、旋律、和弦伴奏上的運用,並且藉由詞語助教陳卉敏姐妹的指導協助,將各自創作的歌詞修改得更為完整。接下來,講員文美姐妹為大家整合創作上常見的手法,並讓大家分組即興創作,現學現賣的方式讓大家在趣味中記憶深刻。

課堂最後,文美姐妹分享「定睛在神身上」,詩歌的創作回歸到初衷,本就為要讚美神,「讚美神的歌詞加上生動的節奏、優美弦律與不同風格的伴奏詮釋,對的組合、對的搭配,顯出對神的歌頌,事奉上的完全。」


美總兒詩創作介紹(張慧如姐妹)

「這話將我救活了,我在患難中因此得安慰」、「我在世寄居,素來以祢的律例為詩歌」(詩一一九50、54)。

目前協助美總聖樂事奉的講員慧如姐妹,課程開頭分享在生命經歷當中,體會神的話給予的力量,以此立志在世寄居的日子裡,要以神的話語用音樂事奉、讚美祂。

美國的聖樂營參加年齡層以兒童(少年班)為主,課程內容訓練各式各樣作曲技巧與聖經知識。某一次,慧如姐妹在加拿大聚會,被信徒問道:「有沒有適合宗教教育可以讓孩童唱的曲子?」發現在美國有很多宗教詩歌,但歌詞內容大多與節日有關,若要使用在宗教教育、作為更深入信仰層面的詩歌,卻幾乎沒有;加上在此之前所唱的宗教教育詩歌皆是以臺灣兒詩翻譯而來,吟唱的流暢度還是受語言上的影響,於是慧如姐妹決定要想辦法自己寫聖句詩歌。在2015年,與同工成立Music Ministry Program (MMP),讓年齡層在初級班到大專的學員試作聖句詩歌,通過教會審核後可供宗教教育使用。

美國的聖樂事奉發展比臺灣晚了很多,1960年臺灣已經有聖樂人員收集讚美詩,而2000年美國聖樂發展才剛開始。但感謝神,祂的恩典遍布全地,在講員介紹下,簡介美國的聖樂發展從無到有,在主帶領下漸漸呈現完整的體系。

課程最後,講員分享當地學員的創作並讓大家吟唱,可發現不同語言寫出的曲風有不一樣的韻味,故創作者應持續更新自己,時常感頌神恩典(詩一○四33)。

閉會式,班負責陳淑君老師提到,編寫兒教詩頌教材的老師們發現,現在使用的兒童詩歌,很多都切合課程主題,卻因為沒有版權而無法使用。但危機就是轉機,創作坊的成立,今後可集結大家的創作,通過總會審核之後,將累積越來越多可唱、好唱、有價值的兒詩。課務組方顗茹傳道分享:「苦難中,主的話一時無法進入內心,詩歌卻可以引導我們進入神的話語中,讓人得著安慰」(羅八25-27),詩歌的創作目的是歌頌神,兒詩是創作更是帶領孩童歌頌神、敬拜神,賴倉億傳道勉勵:「創作的目的,是使命、服事,不是附庸風雅。創作也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許多人可協助,包括建議、修改、出版、影音、應用……等,使創作品更周全,並能達於各教會,為主所用,榮耀神。」即使不是音樂科系的背景,神仍會依你現有的力量慢慢加添恩賜給你!

所以「創作很難嗎?」難!因為我們敬畏祂!存敬畏的心,神會為我們開路,神藉聖靈與我們同在,一點一滴讓我們更有力量與盼望,在神的創造中我們也能得到創作之力。願主繼續帶領兒童詩歌創作的事奉,匯集更多有心事奉、學習的同靈加入。阿們!
PDF 下載

作者: 江君玉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202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