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26期2021年7月)
主題特寫:好牧人誰能尋著呢?(上)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前言

在神的眼中,選民像是一群羊;靈命的茁壯仰賴於豐沛的屬靈牧草。新生的羊兒嗷嗷待哺,眼睛張不開、腿都站不起來;依著先天、後天條件的不同成長為肥壯的、瘦弱的、常患病的、調皮好動的、好奇外向的、怯弱的、安靜被動的、自私的、合群的……;牧場上有老、有少共生,也有馴良的綿羊必須與長著角好鬥的山羊同處……。神的教會中,成員的組成就是這般多樣化;各有各的性情特點,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期盼。屬靈上,耶穌基督是教會群羊的大牧人,帶領世界各地的教會前行。但只因我們還住在這世上,神也分派了願意為主分憂的人擔當牧人的角色。

神曉諭摩西:「利未人是這樣:從二十五歲以外,他們要前來任職,辦會幕的事」(民八24)。「從三十歲直到五十歲,凡前來任職、在會幕裡辦事的,全都計算」(民四3)。二十五歲到三十歲的期間或可算是一個祭司養成接受訓練的階段。同樣地,牧人也有養成的過程。

這些牧人自然也都是神的羊,按著恩賜與願做的心志,聖靈挑選合適的工人從領頭羊一路慢慢地訓練起,讓領頭羊能夠執行牧人的指令,經年累月靠近屬靈的大牧人,不斷學習精進,最終他們也可以獨立的成為一個牧者。從牧養自己的家、宗教教育班級的孩童、大小不同性質的團契開始;然後有任期的擔任牧養一個教會的負責人,以至於願意終身事奉,接受按立聖職來牧養,甚或監督神的家。

羊群們期待牧人付出的同時,也別忘了受分派的牧人也是神的羊。他們同樣帶著肉身,同樣有靈性軟弱、受傷的時候,所以我們也只當用合於聖經的尺度來看待,過於苛求等同凌駕在神的標準之上。至於牧人,在接受大牧人任務之後,也別忘了自己同樣是神的羊,受到神的倚重時,靈性或許是比同儕出眾些,或許是使命感更強些,但若是強掩自己肉身一切的軟弱,看自己過於所當看得,太好勝、求表現,那麼難免受虧損;或怠惰職守、或靈性耗竭;可能救了別人卻失喪自己的靈命。

神的家中,牧者與羊群彼此應當互相了解、相互代禱。短暫人生中的此刻,彼此呢只是一時的角色不同,誰又能知道,默默察看人心的神,在祂全能全智的運籌下,不知不覺中每個人的角色都可能會調整呀!


 
主耶穌對牧人的要求

當主耶穌告訴門徒牧人與羊圈的比喻時,聖經說,他們不明白主所說的是甚麼!牧羊是以色列人再熟悉不過的事兒了,不就是那回事嘛,但此刻,主說的「羊門?盜賊?捨命?雇工?」聽得他們一頭霧水……。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約十11-12)。

神的羊圈裡,主耶穌將牧人分成兩類;肯為尋找迷羊上山下海、捨己命在也所不惜的好牧人,還有照章行事上下班的雇工。這兩者對待羊群會有何差別呢?雇工也可以非常盡職,但沒有愛的負擔,一旦危險臨到,便可以做切割;好牧人視羊群為己出,願意付出生命來守護,跟羊群之間有愛的連結。危險來了,好牧人必定擋在羊群前面。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 壹 三16)。

其實,唯一能為羊捨命、賜下新生命的牧人,只有耶穌基督。世上沒有任何人可與基督相比,我們只能效法祂關愛羊群的精神;基督耶穌為了世人的罪,獻上了自己的生命,徹底的愛到死。若想找一種世界上能夠讓人理解、最接近這樣聖潔無私聖愛的情感來說明,那無非就是父母的愛了。


 
好牧人誰能尋著呢?

保羅說:「我寫這話,不是叫你們羞愧,乃是警戒你們,好像我所親愛的兒女一樣。你們學基督的,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穌裡用福音生了你們。所以,我求你們效法我」(林前四14-16);而「用福音生了你們,受生產之苦」是甚麼意思?甚麼心境呢?

保羅這個被人嫌棄言語粗俗又直接的牧者,掏心掏肺地說:「我用基督的福音把生命傳遞給你們,養育你們,你們的生命中不是該有我的影子嗎,『求』你們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這些充滿感情的話語,只有親身為人父母者懂得;對子女又親愛、又惶恐他們的未來;愛的那麼小心,又愛又痛。但子女未必懂得,當下也未必能體會的到。當然啦,有些父母並不會考慮自己的言行對兒女屬靈生命有多大的影響,刻意塑造「像耶穌」的形象,用謊言或指控他人來保護這個形象,讓兒女跟自己靠攏,卻跟真理遠離。這樣牧養自己一家,好似團結,其實是一起軟弱,考驗一來只有一起逃跑的分。「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太十五14) 。

「好牧人」 並不是個新詞,或新的教訓。舊約耶利米書第五十章和以西結書第三十四章裡早有預言。主的門徒們聽不懂這個教訓,或許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認真想過在以色列人的歷史裡,舊約的記載中,當真還有過像這樣的人物;通常這種腦袋一片空白的反應,是因為無從找到相對應的範例。提到好牧人,當代基督徒內心深處也或許都曾經那麼頓了一頓:「嗯,讓我想看看!」神的家中,懷著父母的心腸來牧羊的人真的如此之稀少嗎?


 
牧者的初心與選擇

摩西是第一個神為了選民預備的牧者。「摩西為僕人,在神的全家誠然盡忠」(來三5)。

神又是如何要求摩西去帶領祂的選民呢?要像個父母!摩西合格嗎?

「這百姓豈是我懷的胎,豈是我生下來的呢?祢竟對我說:『把他們抱在懷裡,如養育之父抱吃奶的孩子,直抱到祢起誓應許給他們祖宗的地去』」(民十一12)。

備受折磨的摩西幾乎是向神哭訴著,恨不得把他手中只會喝奶卻哭鬧不止的以色列人給扔掉!這些羊分明需要依賴著牧人的照料才能活,可是卻非常地難搞。摩西雖然苦不堪言,巴不得能夠卸任,但其實他的心思從來無法離開以色列人。

他為了以色人的無知得罪神而憤怒,卻頻頻為他們向神求情。寧可放棄取代亞伯拉罕成為萬國之父的機會,也要保住神對這群悖逆之民的應許(出三十二章)。直到離世之日,也無一刻放鬆,在摩西最後頌歌中殷殷提醒這群羊莫忘來時路,最後,還不忘為這些讓他氣到失去進入迦南地的「孩子們」一一祝福(申三十三章)。摩西做到了神的要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他斷氣在神的懷裡。

摩西的典範成為保羅以父母般的心腸來註解「好牧人」這個比喻的最佳藍本!

其實,絕大部分的牧者幾乎都抱持著與摩西一樣的初衷。一想到重責大任在身,誠惶誠恐甚至百般推辭的十之八九;也見過推不掉因而淚流滿面的感人畫面。從這樣被選召的時刻起,牧者會有四個方向可以選擇:


1.甘做福音生身的父母

「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加四19)。提摩太、阿尼西母都被保羅當作屬靈上寶貝的兒子(多一4;門 一10),相信在保羅書信之外的兒女還必然很多。

基督救贖的福音賜予人重生,屬靈的父母自己因此得到屬靈的生命之後,也藉著這個重生的福音孕育出屬靈的兒女、餵養屬靈的兒女、疼愛屬靈的兒女。因此當像兒女般的羊群餓了、渴了、受傷了、迷路了,以父母心做牧人的,根據父母與子女間愛的天性使然,無需猶豫就知道如何去照顧這些羊。

生養大事中最難的是教導,育兒首重身教;生命教育的養成教化在於無形之中,長長久久。彼此間相互稱呼為屬靈的兒女與福音的父母者,他們生命之間共同的基因,相像之處是基督耶穌。他們的思想觀念、交談內容、生活方式、共同的好惡皆是以耶穌基督做為榜樣。好牧人的用心,羊隻絕對看得到、體會得到,耳濡目染進而尊敬仿效。

父母看到兒女逐日成長的同時,自然而然也會提早為兒女的未來打算;「因我所求的是你們,不是你們的財物。兒女不該為父母積財,父母該為兒女積財」(林後十二14-15)。

「未來」 也包括兒女不領情與叛逆的階段;喝奶時的羊抱著餵,大了點會踢人,只能放下來走;走不穩卻沒有方向感,也不懂躲避危險,東奔西跑了,牧人得要提著棍子趕回羊圈;走得慢得耐心地等,頑皮不乖的需要高聲斥喝。臺灣俗語說:「好心被雷親」,大概是為人父母者都有過的經驗,只有父母心那麼樣深的愛雖然被兒女誤解傷情,心雖感嘆卻依然甘心樂意:「難道我越發愛你們,就越發少得你們的愛嗎?」(林後十二15)。

羊隻若是病了得治,磕磕碰碰流血了,得上藥包裹;毛太長,得看氣候修剪,才不會冷死或熱死。養育歷程繁雜瑣碎,照顧一個就得如此操碎心了,以一群羊作單位來生養的話,那絕對是令人生畏的工作。若非視為己出,有誰願意?


2.以福音做澆灌的養父母自許

有時候福音父母生了屬靈兒女,卻不能帶在身邊養育,並非棄養,而是情非得已,但是神自有安排預備。聽過一些牧人分析自己的恩賜,屬於「不善開拓卻比較適合做牧養」;也就是這個狀況:「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林前 三6)。

接手的牧人若也懷著父母的心腸,那麼就是在福音上做澆灌的養父母了。眾所皆知,「生的請一邊,養的大過天」。的確,養父母的劬勞教養並不亞於生身的父母。

在神的真教會,牧者四處尋牧,也四處接手得著音福後音重生的羊隻,繼續屬靈的養育工作。

只要沒有分別心(參:林前三4-5),能夠同時擁有生身父母與養父母雙重的關愛是蒙神大福的;受誰的按手洗禮並不重要,因為群羊的大牧人是耶穌督督。人與人之間往往有一些特殊的因緣際遇,有親疏之分,好像也很正常。只是,跟福音的生養父母之間是屬靈的關係,總要回歸到基督裡;配受高舉的只有一位,教會的倫常便會屬靈化,避免派系化與階級化。


(待續)
PDF 下載

作者: 杏仁子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202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