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27期2021年8月)
主題特寫:我們都是「大兒子」──先看神再看人

換個角度想想

《路加福音》十五章耶穌所講的「浪子的比喻」,大家都很熟悉,我們先試想,這個「家」是「教會」,「父親」是「主耶穌」,「大兒子」是「常來聚會的我們」,而「小兒子」是「需要關愛的同靈」;若是以此角色設定,再來看浪子的比喻,說不定會激盪出你我心底不同的呢喃,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吧!


 
誰是「大兒子」?

《路加福音》對大兒子的敘述:

正在田裡(25)——安分守己,努力工作。

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僕人來問什麼事(25-26)——多麼無趣的人,無法融入家庭,沒有參與感。

問明原由(27)——原來是弟弟回來了。

生氣了,不肯進家門(28)——很大的情緒反應,他怪所有的人。

父親出來勸他(28)——天父總是體貼我們的軟弱,隨時安慰。

開始抱怨,服事你多年(29)——用世俗的功利標準,來衡量為家裡所做的貢獻。

沒有違背過你的命(29)——意思是說,我才是你的乖兒子,我沒有犯過錯。

沒給我一隻山羊羔(29)——只有苦勞沒有功勞,更沒有額外的獎賞。

沒有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29)——你看,我守著家,放棄一般的社交生活。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30)——言語上的刻薄,不認這個敗家子弟弟,還把他等同娼妓看待。


 
大兒子對「小兒子」的心結

事實上「大兒子」是守在教會裡,任勞任怨的付出;而「小兒子」是離開教會,在外享樂做自己。客觀上看來好像是好壞立見,然而我們卻常迷失在表象的錯覺裡,人總認為眼見為信,第一印象先入為主,而後就進入主觀發酵的直覺漩渦,小兒子是不好,變賣家產吃喝玩樂,散盡家財之後才想回家,任誰都無法真誠的打開雙手去迎接他。

為什麼唯獨父親可以給他擁抱,不計前嫌,還給他最好的?

倘若,小兒子的回頭是先碰到大兒子的話,故事又該怎麼說下去?

依角色設定,可能大兒子馬上轟走小兒子,再加上一串酸言酸語,小兒子根本沒機會和父親碰面說上一句話,故事就……沒有以後了。這些可能的畫面雖不像聖經的描繪,但卻會在我們身邊發生。我們是否曾在教會中看過此景象?針對某弟兄姐妹加以批評,有人會附和,也有人一笑置之,但是,像大兒子的情緒反應,無形中阻礙了多少人親近教會,只因為我們很喜歡當批判者。

大兒子盡心盡力為家努力,因為是全心投入,就越有自己的期待和價值判斷,會建立起自己認可的常規,認為破壞了這些規範,就是背叛的人,不被接納。我們常設定可標準化或數據化的客觀數值來作為我們判斷的依據,例如:聚會頻次、聖工事奉、奉獻金額等等,表面上是為求公平公正,然而卻使我們忽略了信仰的本質,忘記了用「愛的心靈」來看待周遭所發生的事。

舉例而言,某個同靈很少來聚會,或曾犯過錯,也許是訛傳,就認定他信心軟弱,如此想的人,其實只是更想凸顯自己是相對的剛強罷了。也許他可能是信心軟弱?但有否其他選項?絕對有的!若你真的想幫助他,請好好了解背後的原因及真正的需求,而不是急於結論式的批判,不然,寧可只給予親切的問候,反而比較好。

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羅十四1)。

保羅寫得真好,除了真心接納之外,不要再去辯論為什麼他會信心軟弱,好像一付要窺人隱私的樣子。

不容否認大兒子是乖孩子,是為家人犧牲最多的人,沒有享樂只有責任。自覺委屈,沒被看見與關愛,也看不慣做壞事的人反得到這麼多的疼愛,過不了心中的那個關卡——多做的卻無法多得,反而少做的,卻得到特別的關愛。落入狹隘的主觀裡,怎麼比都是自己比別人好。

你心中不要嫉妒罪人,只要終日敬畏耶和華(箴二三17)。

為何會嫉妒罪人,因為沒有看到罪人受罰,卻反而得到更多。

但在教會裡是要用「愛的心眼」來看待人與事,而不是用自己的「小心眼」來評斷別人。迷失的人肯親近教會、親近神是多麼需要勇氣和決心,我們是否有看到他這份心?是應該用批評還是用鼓勵?沒有了愛,那絕對是身為基督徒最大的恥辱。

只有出於真心的接納,接觸的眼神就會對了,話語也對了,笑容也對了,肢體動作也對了;因為愛,是會讓人舒服與感動。

「大兒子」不是行為不好,而是心態出了問題,以為在教會待久了,就自以為是標準,不容許被挑戰。這與死守摩西舊律法的法利賽人有何差別呢? 

假如我是大兒子,我會怎麼做?

1. 我真的無法原諒明知故犯的人。
2. 會跟父親一樣歡喜地重新接納弟弟。
3. 加碼把自己的產業再分一半給弟弟。
4. 理智告訴我應該像父親一樣,但在心理上我無法真正原諒他;誰來看看我的立場與感受!
5. 只有我自己知道的答案。

你的選項是什麼?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十二15)。

其實要進入別人的快樂,很難,因為他強你弱;反而要進入別人的哀哭,比較容易,因為他弱你強。但是總要去學會,只有進入別人的狀態,你才能真正去到心靈的深處,感同身受對方的處境。


 
入聖地請脫鞋

我很喜歡這節聖經,藉以反省每次自己進入教會的態度。

神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出三5)。

「聖地」是神同在的教會,「鞋」象徵地位和你的過往,而「脫鞋」代表謙卑的態度以及放下與捨棄。不知道教會在你的心目中是什麼樣子?你進教會前把自己的鞋子脫掉嗎?還是捨不得那高貴又漂亮的鞋子?還是多麼希望有好多人看見,再加上兩句讚美,好彰顯我們的成就;當你不願意脫下鞋,你就會在意別人是穿什麼鞋,為了表現你的優越,就開始品頭論足,甚至嫌棄別人的鞋不好看、質料差、老舊骯髒等。拿神給你的賜福,成為誇口的素材。是這樣嗎?

放下你的光彩,也要放下你所沾染污穢與卑微的鞋,用神起初造你的純正心靈,來到神的懷抱中,在靈裡追求與神合一的心,這是不簡單的。脫鞋是回歸最原始神所創造的雙腳,用最真實的生命,走到神的面前,用生命的連結來感受神要我們完成的使命,是純淨全然地進入神的榮耀生命裡。


 
神的家無比豐盛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羅十五7)。

彼此接納,不管你是大兒子或是小兒子,不要把鞋子穿進教會來,我們就能一同滋養在主愛中。

小時候在教會我最喜歡看見的景象,是那些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嬤們,安安靜靜坐著聆聽神的話語,臉上綻露出滿足的喜悅,完全投入在神的懷抱裡;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看見長輩們,從容享受在教會主豐富的恩典中,這是脫下鞋子後才能感受到的美好。

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十五31-32)。
父親多美的承諾,神絕對的豐富都是我們的,只要我們用愛來成就與享用主的盛宴。

當你在世上沒有擁有什麼時,你很容易進入神的饗宴之中;反而當你自以為擁有很多時,就更在意別人會搶了你什麼,而忘了自己就在神的豐盛家園裡。


 
神是愛

每個人都是完整且獨立的個體,都會有人的軟弱和自我的保護色,有時候你是「大兒子」,有時候你也可能是「小兒子」,但總是希望得到關愛與溫暖。

在教會裡,你是先看到人還是先看到神?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約壹四7-8)。

既然教會是神同在的居所,而神就是愛,所以事情就變得很單純,先以愛的觀點為出發,不僅容易看見真相,更可知道神要我們如何去實踐愛的美好。
PDF 下載

作者: 純品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8/01/202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