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27期2021年8月)
宗教教育:「疫」起印尼總會文宣寫作訓練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上課前的困境與糾結

接到東宣的公文——於2021年4月1-5日,協助印尼總會文宣寫作訓練,既緊張又興奮,然而疫情肆虐,國門緊閉,常在徬徨不安下反問自己:我可以去嗎?我該分享什麼?年初,當聯總的公文發下,全部講習會都移到線上,這次考驗大了!常問:在各種缺欠、網速不穩定下,我還能勝任嗎?只有常放在禱告中,靜待祂的答案,求主擔當我的憂患(賽五三4)。

3月初與印尼總會文宣處處負責王保羅傳道聯繫上,獲悉在過去一整年,因應政府的居家工作之防疫政策,印尼總會的文宣同工非常努力地利用資訊科技去維持部門的運作,若以此推展至線上的文字訓練與講習,的確沒有問題。誠如聖經所說:「人心憂慮,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歡樂」(箴十二25)。感謝主!給了筆者一個定心丸,就重新再編寫一套上課分享的教材,再請何慧嫻姐妹把它翻譯成印尼文。

值得一提,印尼總會的專職同工在事前的充分準備,熟悉程式的設定,讓上課的過程順利進行,感謝主的親自帶領,也要謝謝專職同工在這方面彰顯過人的適應力及超強的拚搏精神,一直以行動支持及安撫筆者的緊張,說服筆者能夠把握有限的時間,把這原本屬於互動的文字分享課程(實體課)改為一天兩夜的網上授課。他們掌握外在環境的變化,再掌握時代的脈動、教會的需要,擬訂該有的行動方案。這種良好的環境適應力,就是能深入觀察環境的變化,藉此調整文宣處自身的策略,進而扭轉不利的情勢,完成看似難以完成的使命。這是主耶穌賞賜印尼總會的屬靈洞察力,使他們事事洞察先機,不讓外在的因素阻礙聖工的推行,真是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林前二15)。


 
素未謀面,線上碰面頌「哈利路亞」

第一次見面,就一見傾心,加上主內一家,一聲聲的「哈利路亞」——我們慣用的問候語,以讚美主來彼此問安,願主帶來平安與喜樂,這正是眾人的期待。這就是我們與印尼總會文宣同工初次見面的噓寒問暖,鬆懈了一度緊繃的神經,為接下來的分享課程做深度的投入。

線上的聲聲「哈利路亞」,讓筆者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疫情阻止不了愛主的文宣同工,撥冗參加一天兩夜的線上課程。經歷了第一個晚上的分享後,筆者發現,從時間和形勢上不能把線上的聚會(講習會、聯誼會、查經班)只當作過渡期的手段和權宜之計,畢竟,這病毒是否與人類共存亡,沒人知曉。但是,這疫情確實是瘟疫病毒,它的確是主來臨前的預兆(路二一11)。在等待的當兒,為何我們不重新來定義這「新媒體事工」?

疫情帶來從實體聚會轉為線上聚會的契機,這是「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的益處(羅八28)。與其只觀望或計算疫情的變化,等候時機再出發,倒不如先行動,以線上形式舉辦講習訓練,繼續與文宣同工保持聯繫,繼續為文字宣道發聲,這是印尼總會為新媒體而做的努力。

新媒體事工乃至新媒體教會也絕非只是轉換一下陣地和平臺,更不只是工具而已。新媒體事工最難的其實是觀念和思維的轉換,以及相應方向和策略的調整。新媒體激活了教會的公共性,也激活了教會的媒體性。這次的疫情把教會整個逼上了新媒體,也逼向了公共領域,誠如聖經記載的「宣揚」(彼前二9),就是「出版給公共與大眾」(publish)。所以,科技發展提供了很大的一個體驗性,這種知識和體驗的疊加跟融合,使這次印尼總會舉辦的文宣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51位同工參與,體現了一支非常龐大的文字軍隊!

在這個趨勢當中,我們平時在實體課學習知識,在線上也能變得碎片化、圖像化、視聽化、場景化、感受化、處境化。打比方,當我們以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做分享時,與會的同工都能感同身受,都能從這一章定主題,如:「我打魚去」、「耶穌站在岸上」、「是主!」、「153條魚」等。每個都能展示出感動人的文章,這是主耶穌早已預備好給印尼總會的文字同工。

雖然,從凝聚力到整合力的難度是高的,卻需要與會者更謙卑、更忍耐和愛人如己的精神。這是一個趨勢,也是我們再學習的機會,未來當然也需要專注度,需要凝聚力,也需要記憶力,更需要屬靈的成長。


 
線上的文字訓練

線上的訓練,即是以視頻對話。然而,視頻對話,通常就是文字、畫面、音樂等各方面的綜合呈現,全面調動人的感官。所謂「文字」即文和字,是人類用來進行約定的記錄語言,是可見的符號。這次的文字線上訓練,讓筆者與線上同工重溫聖經的文字記錄,寫在版上或羊皮卷上妥慎保存的重要(提後四13)。我們今天參與教會的文字事工,就是要努力把信仰的遺產保存下來,交給下一代(帖後二15)。聖經記載:「你要寫下」(啟十四13),那是天上來的命令,所以我們約定一生做好「寫下」的工作。

聖經曰:「祂對我說:將這默示明明的寫在版上,使讀的人容易讀(或作:隨跑隨讀)」(哈二2)。文字工人要將神的教訓文字化,人才能閱讀,這樣信徒的靈命才能夠成長、生命得到更新。文字重要,因為「話是風、字是蹤」,話說的快會忘記,字寫的好才記住。用文字來見證神的偉大,用文字載道(來十7),發揮文字事工的使命也是主耶穌對我們的託付。

足見,文字傳道是如此的重要,並有功效的達到傳福音之目的,所以筆者在課堂上呼籲,教會必須要支持文字事工。同工若能提筆做文字工作,寫出感人的見證與屬靈文章與人分享,那是最好不過的。因此,這次的線上訓練,當中好多也是第一次寫文章,筆者也是第一次現場修飾15篇文稿,真能體會文字同工「嘴歹不常在,筆尾才厲害」,真是主恩夠用!
線上——化危為機的福音事工策略

回顧這一年多的時間,疫情帶來的挑戰不少。現在全球進入多種新常態,甚至多國的福音工作裹足不前,我們要學習並適應新常態。而即使疫情退去,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及人心裡面的無助和空虛,仍是揮之不去,這更需要主耶穌的福音。主雖使人憂愁,還要照祂諸般的慈愛發憐憫。因祂並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憂愁(哀三31-33)。

這種新常態引發新思維,繼而隨著時間推進而變成新習慣,這肯定會影響教會,因為信徒必須使用互聯網作為信仰、參與聖工和參加教會事工訓練的聯繫工具,因此線上方式並不是取代實體傳福音的方法,卻是實體的延伸。有了Zoom 或 Google Meet,的確Online打破實體各種局限,線上福音事工將與實體並駕齊驅成為新常態,回應時代的需要,而教會在這方面正扮演積極配合的角色。

看到印尼總會以 Zoom 推行全國的「網式教學」,「百人聯課」,這的確有助加強總會與地方教會於福音事工上的聯繫、訓練、互動、平衡及照顧個別之間的學習差異。

因此,這次的訓練課在編排時間表時,則以「不追趕課程,不壓縮課時,不劃一表現」為原則,靈活重組課時,全面照顧51位與會者同工一起學習的多樣性。

意想不到的是利用Zoom進行的文字訓練,能激勵各教會不同年齡層的同工一起為「文字發聲」。這次的線上進修,務求聯繫全國的文宣同工,繼續保持為文字事工的推行。可見,在科技思維技巧三線齊下,學習不停擺。

傳統的實體課程,講員的銜接很重要,並普遍將與會的學員視為接收知識的容器。講員的確只是知識的提供者,而不是學習的促進者。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學的目標就是灌輸知識,學員全程被動接受,而今次的線上分享,意外帶來學員「自助學習」,因此在教學設計上要保障學員的時間、空間和意志的自由;同時,由於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加持,講員和學員可以充分利用線上的高效和便捷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單是分享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與會的學員就針對這一章提供了很多寶貴的見解與質疑,大家在課堂上一起探究學習,感謝主!

說實在的,線上、線下學習方式各有優勢,也各有劣勢。只有充分發揮好線上、線下學習方式的各自優勢,實現線下支持線上、線上賦予線下的高效融合,這才能更好地提高與會者的學習效率、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也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教會事工上發展的大趨勢。因此,筆者覺得線上,抑或線下融合的重心在「學」不是「教」,因為筆者也獲益其中!

經過這一次的線上訓練課,發現原來實體教室的講員是可以按需要直接在線上修改、編輯、增減上課的教材,使教學內容更合適於現場的對象,並提供筆者與同工之間更多互動的機會(特別感謝印尼總會專職同工在系統操作上的協助)。現場的錄影,也提供網上教室讓無法出席實體教室之學習者選修的機會,這讓許多有心追求、受造就的弟兄姐妹,雖無法全程參與線上課程,於訓練結束後都有與講員聯繫提供文稿要求修飾。筆者看在眼裡,心想大家即使不能像孩提時代的耶穌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路二46),然而這種課後聽課也發問問題,學習精神不也是一樣以父事為念嗎?(路二49)


 
線上文宣講習,老少咸宜

無可否認,疫情令大眾在資訊科技的知識鴻溝突顯,看似越掌握得少的越難學習新事物,正如較年長的學員都是對科技較抗拒,初時也認為上網學習,同時要使用Zoom是非常困難的。然而,經過同工們的耐心指導,教給大家科技工具(toolset)、思維(mindset)及技巧(skillset),才能成事。這反而沒有因為線上而造成地域限制沒能參與活動,使這次的出席率不降反升。

由此可見,這次疫情使教會轉型至網上聚會、網上訓練,也衍生不同的聚會形式,包括單向性和互動性的聚會。這種現象顯示教會也得走向科技化和實踐化,增加擴展性和有效性;再者,線上模式也能提供數據化,讓教會能夠收集不同的數據,提供客觀的依據,這在疫情陰霾下,教會能夠集思廣益,在探討疫情下的差傳使命盡一份力。這讓各國總會能夠反思疫情下牧養的契機,塑造雙線的牧養模式。由於信徒普遍對數碼化的接受程度提高,呼籲教會共同進行疫情的事奉反思,將不利時勢轉化為牧養新常態。因此,這線上線下進行雙線牧養,將會是教會未來的宣道牧養方向。

雖然,網絡上(On line)的事工模式不能代替網絡外(Off line)的關係建立,然而,這些知識的傳遞,若能加上專職同工在這方面的引導作經驗實踐,更能事半功倍。最後,在新常態下,各國總會勢必要重新整合福音的宣教使命(The Who listic Mission),並牧養的方針。這疫情下的文化衝擊,不用擔心,也不用怕,我們肩並肩一起面對,有主可靠(賽四一10;羅八31)。

面對這疫情,數位新媒體工具也成為教會運用趨勢和因應之道,或許已經進入善用科技建立無城牆的教會(亞二4),這讓福音的影響力不會因為疫情而受影響,更趨無遠弗屆。教會當藉著雲端科技新媒體,讓聚會、進修虛實整合契機,是時候讓信徒學習把信仰落實扎根在生活裡,我們透過網路媒體聚會,也同樣有美好的交通與屬靈的實際,神也在這個空間裡與我們連結。我們還在顧慮什麼?  
PDF 下載

作者: 魏迦瑪列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8/01/202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