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28期2021年9月)
主題特寫:相見不如不見?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信仰是自己與神的關係,可是許多人卻因為他人的因素,使得自己與神的關係產生了變化,甚至有人不願再與神親近,遠離教會不願再面對與真理相關的人、事、物。仔細思量,為何一個這樣重要的他人,有這麼大的影響力,而這相見不如不見的狀況,是真的能夠讓自己舒心暢快的解決方式嗎?

有個同靈這樣表達為何有十年以上的時間不進教會的原因,來自一個有四代信仰的教會家族,家族中有著擔任長執負責人的長輩讓他很失望,尤其在青少年時期,看到他們在臺上侃侃而談勉勵眾人,臺下處處訪問關懷信徒,受到許多人的敬重,在家族裡的行為表現,卻是連一顆石頭都要爭。每當在教會看到他們,就在心中響起一些聲音,這樣表裡不一的人,為何受到了讚美和榮耀?為何他們總能站在臺上說著自己並未實踐的道理?為何與他們在同一個教會中?於是,心中的聲音越來越大的時候,就不願意再踏入聚會的地方,甚至選擇了離「家」出走,離開教會成為信仰的流浪者。這樣的情境,是否也常見於地方教會中?甚至有些同靈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當遇到這些坦承心中對於教會有負面看法的同靈時,相信下面的經文會常常在我們的嘴邊,例如以箴言十三章6節「行為正直的,有公義保守;犯罪的,被邪惡傾覆」勉勵對方;有時候也會因認同對方的委屈,用箴言十二章22節「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誠實的,為祂所喜悅」或者箴言十四章2-3節「行動正直的,敬畏耶和華;行事乖僻的,卻藐視祂。愚妄人口中驕傲,如杖責打己身;智慧人的嘴必保守自己」來安慰對方。這些智慧之言的引用,的確能夠在對方情緒相對高漲時,讓他感覺到支持,但是許多的事實或讓他惱火之事,卻仍存在他的心中無法抹去。這樣的安慰或勉勵屬於淺層的,只是在信仰的教導中,信徒認為自己應該要至少做到的基本付出。如果,這些經文是發自於當事人內心,則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的自我安慰,或許能夠讓自己舒服一些,不再糾結太深,卻仍然沒有讓心中怨懟的酵真正消除,往往再看到對方的某個動作、表情或者某一句話時,就選擇了不再忍受,並且選擇離開。

選擇離開,是個值得思考的結果。如果這是在一般的生活場域發生的景象,當人與人有摩擦或不合時,往往會有的是正面衝突,甚至彼此會有激烈的爭吵!可是,在教會的組織環境中,卻有著不同的發展方向,並且往往是自認為對的那一方離開,好像認為教會中不應該有人為的衝突,或者為了避免自己背負某種標籤而選擇與對方不再相見。可是,從教會、信仰或操練的角度來看,離開教會的人風險較大還是留下的人呢?於是,這個選擇相見不如不見,離開的人就很值得探討了!到底,選擇離去的人是甚麼樣的心境和狀態?選擇離開的人,往往在他的心中就有著某種負面與不認同信仰或教會的情緒,有可能在他內心的信仰認同上,早就有了自己可能都沒有察覺的破口,一旦某些重要事件發生,或者某個與自己理念不合的人出現時,就產生了力道極強的衝擊,而那根壓垮駱駝的稻草,便不知不覺地飄到了降落點。

許多時候,容易被他人影響自己的情緒或感受,是因為當事人本身的心理素質、信心及對神的信靠程度,也可說是靈修的程度。當自己有著從組織而來或從人而來的負面感受時,不妨試著停下受傷的自憐、憤怒的感受,想一想,為何這些不同的意見、說法或行為會如此的刺傷著自己?是因為自己不容許被挑戰的驕傲,還是對方的真實言語說中了自己的弱點?甚至,是因為自己忌妒對方擁有比自己多,而讓自己惱羞成怒將怒氣移向了他人?

有位同靈分享,因為同工將他們私下對其他兄姐的行為評論轉述給當事人,讓他知道後深感被對方背叛,心中責怪對方藏不住話,是不值得信任的同工。於是,有好長一段時間,當他在教會看到對方時,就會自動轉彎,如果不得不正面相對,基於禮貌仍會面帶笑容地打招呼,但他心中知道自己是虛偽的。曾經他很認真地考慮離開這個教會到同一個城市的另一間教會聚會,曾經他想當面質問對方為何如此守不住話竟然轉述私下的討論,可是當他讀到了保羅所寫的這段經文「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林前四3-5)。他突然體悟了,並且自省了這件事情。這件事情的開端其實是自己,是自己先做了論斷,沒有自己自義的那些言論與看法,就不會產生出後面的傳話和轉述。雅各書四章11節也記著「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感謝神,他懂了,他明白了神是公義的神,藉由此事要他學習看自己眼中的梁木,而不是睜大眼睛尋找他人眼中的那根刺。就像是大衛在躲避押沙龍的過程中,到了八戶琳,被一面走一面咒罵的示每拿石頭砸時,他並沒有因此而動殺機,反而自省且思考,自己在遭遇這些事情的同時,神要藉著這些人與事教導自己的是甚麼(撒下十六5-14)。

當然,有時候檢討了半天,還是暫時或無法找出自己的問題或破口,對於那令自己搖頭的對方,擔心自己不經意透露出厭惡表情,害怕一個不儆醒,口出惡言,此時仍然覺得相見不如不見時怎麼辦?

創世記中以撒挖井的退讓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在過程中不管無理的非利士人如何搶奪,都看到了安靜退讓的以撒,安靜不是因為他軟弱,此時的安靜就是一種力量,因為經上記著,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出十四14),而保羅也說,神不是叫人混亂,而是叫人安靜(林前十四33),遇到這些無法認同與自己意見不同甚至有爭執的人面前,要先學習安靜,安靜下來才能夠思考如何自處與應對;安靜下來才能思想神的話語及主耶穌的教導;安靜下來才不會因不當的言行得罪神。以撒在基拉耳谷時,那裡的牧羊人很無理的搶奪,以撒更將井命名為西提拿,可見情勢仍然是險峻的,如果有了衝突是否不可避免的看到流血?此處看到了以撒的寬容和忍耐。

寬恕得罪自己的人很難嗎?的確不容易,尤其是一而再的逼迫並搶奪自己所有的人,總會讓人咬牙切齒,很難嚥下這口氣啊!平順生活中說自己愛神,並不困難;愛那愛我們的人,也不是問題,但要愛那逼迫我們、不愛我們的人卻不簡單,這是人的軟弱。為何連見面都不想見面的人,還要愛他們?因為若無法學習愛他們,就會自己設下禱告的障礙。主耶穌有著很清楚的教導,並且說到要在祭壇獻上禮物的時候,要想清楚是否有與人結怨,這祭壇便包含著禱告、聚會、親近神。若欲與主耶穌有良好的溝通,所獻的祭蒙神悅納,必須先與懷恨你的人和好,所做的奉獻和祈禱才能蒙神的悅納(太五22-23)。主耶穌教導我們禱告時也提到,神赦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在更強調饒恕人的人才能蒙神饒恕(太六14-15)。

一個懂得饒恕別人的人,相對的,將來我們若得罪別人,別人也會饒恕我們。有了這種良性循環,人與人之間才有喜樂可言;看到令我們感覺厭惡的人時,想想主耶穌吧!若不是主耶穌饒恕了我們的過犯,使我們與神的距離愈來愈近,不再因罪成為神與我們中間的牆,我們又如何有得救的盼望?主耶穌曾說要饒恕人是七十個七次,要我們學習不計算饒恕別人的次數,若是別人得罪我,必須學習無條件原諒他,如主耶穌無條件拯救我們、饒恕我們,如此才能做天父的兒女,並且學會愛人的也才能愛神(約壹四19-21)。

下次再遇到相見不如不見的同靈時,不管對方多麼惡劣,先深呼吸默禱,讓自己安靜下來,避免心懷不平的酵在心中產生,回想一下是自己造成的,還是對方?也要牢記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十二19)。尚且無法為對方禱告時,可以先為自己禱告,求主安慰我們的心,求主讓我們懂得柔軟的看待對方,求主憐憫對方的軟弱;有何人喜好存活,愛慕長壽,得享美福,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耶和華的眼目看顧義人;祂的耳朵聽他們的呼求(詩三四12-15)。雖然一開始的禱告是為著自己的難過、憤怒與不平,但是是當禱告方向開始往求主讓自己能夠溫柔,且開始為對方軟弱禱告時,將發現很奇妙的,就算看到對方被神管教、處罰,仍會為對方代禱求神憐憫,此時的自己才能夠在愛中建立自己,真正的不再做小孩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PDF 下載

作者: 如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202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