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一、前言

不論在古代或是近代,戰爭常與掠奪「擄物」有關。例如日本發動戰爭,攻打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是為了獲取原料。再如近年來,美俄介入中東的戰爭,是為了獲取油田。

《聖經》中是否也有「擄物」的記載?「擄物」的意義為何?「擄物」應如何分配?「擄物」與聖殿器皿的保存有何關係?以下擬根據《聖經》來探討這些問題。


 
二、擄物的意義

「擄物」(spoil)是指獵取之物,其意思有二。第一,指野獸所掠取的獵物。例如雅各對兒子便雅憫祝福時,他說:「便雅憫是個撕掠的狼,早晨要吃他所抓的,晚上要分他所奪的」(創四九27)。「所抓的」、「所奪的」的希伯來文意思,都是擄物。第二,指人在戰場上所奪得的東西,一般稱為戰利品。擄物包括婦女、孩子、牲畜,和城內一切的財物(申二十14)。當一個國家經濟繁榮,但武力不強大時,往往會遭受鄰國的侵略,目的是為了搶奪財物(結三八10-13)。

大部分的擄物,是由士兵與全會眾一同分配,也要奉獻給神,作為祭司與利未人的生活所需(民三一25-47)。在大衛的時代,他為了修築聖殿預備材料,所以將部分的戰利品分別為聖,以備修造聖殿(代上二六27;撒下八12)。有時,擄物來自神的賜與。例如當神將埃及的長子殺死後,法老同意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以色列人向埃及人要金器、銀器,和衣裳。這就如同以色列人打勝仗,得到擄物一樣。神叫百姓在埃及人眼前蒙恩,以致埃及人給他們所要的。他們就把埃及人的財物奪去了(出十二35-36)。再如亞蘭王便‧哈達聚集他的全軍,上來圍困撒瑪利亞。於是撒瑪利亞被圍困,有饑荒發生。神使亞蘭人的軍隊聽見車馬的聲音,是大軍的聲音;他們就彼此說:這必是以色列王賄買赫人的諸王和埃及人的諸王來攻擊我們。於是亞蘭人就起來逃跑,撇下帳棚、馬、驢,只顧逃命。於是以色列人獲得許多擄物,能夠安然度過饑荒(王下七6-16)。

少部分的擄物,要滅絕盡淨,不可以分配。例如當以色列人在所居住的各城中,遇見有些匪類勾引百姓離棄神,若匪類所居住的城市已經完全背道,就要用刀殺那城裡的居民,連牲畜都用刀殺盡。而且從那城裡所奪的擄物都要用火燒盡(申十三12-18)。又如神要掃羅王去擊打亞瑪力人,滅盡他們所有的,要將男女、孩童,並牛、羊、駱駝,和驢盡行殺死。但掃羅用刀殺盡亞瑪力的眾民,卻憐惜亞甲王,也愛惜上好的牛、羊、牛犢、羊羔,並一切美物,不肯滅絕。凡下賤瘦弱的,盡都殺了。因為掃羅沒有聽從神的命令,將擄物滅絕盡淨,神就厭棄掃羅作王(撒上十五1-23)。

《聖經》中的擄物,除了指實質的東西以外,還有象徵性的意涵。例如惡人貪戀財利,他們要埋伏流無罪之人的血。他們若說:「我們必得各樣寶物,將所擄來的,裝滿房屋;你與我們大家同分,我們共用一個囊袋」。我兒,不要與他們同行一道,禁止你腳走他們的路(箴一10-19)。惡人欺騙得到的財物,如同對人搶奪的「擄物」一般,裝滿了房屋。又如神的旨意是要人照顧弱勢族群,尤其是孤兒與寡婦(申二四19)。當首領在審理案件的時候,不要「屈枉窮乏人,奪去我民中困苦人的理,以寡婦當作擄物,以孤兒當作掠物」(賽十2)。倘若首領為了利益欺壓寡婦、孤兒,將寡婦當作「擄物」,又掠奪孤兒。到神降罰的日子,有災禍從遠方臨到首領,他們會被擄至外邦(賽十3-4)。


 
三、擄物的分配方法

古代的士兵沒有糧餉,所以要將戰爭中的戰利品作為糧餉分給士兵,這些擄物常成為家人的期盼(士五30)。對於戰利品的分配原則,在《民數記》中有記載,是採公平分配的方式。把所擄來的分作兩半:一半歸與出去打仗的精兵,一半歸與全會眾(民三一27)。大衛王也認為擄物是耶和華所賜給的,不可不分給百姓。因為神保佑我們,將那攻擊我們的敵軍交在我們手裡。所以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應當大家平分擄物(撒上三十23-24)。

神是造物主,祂也是「耶和華的軍隊」的元帥(書五14)。只要百姓願意完全服從神的命令,在祂的帶領之下,就能戰勝敵人(書六1-21)。為了感謝神的眷顧,使戰爭能得勝,並保全以色列人的生命(民三一50),要將擄物獻給神(創十四20)。在《民數記》中記載:「又要從出去打仗所得的人口、牛、驢、羊群中,每五百取一,作為貢物奉給耶和華。從他們一半之中,要取出來交給祭司以利亞撒,作為耶和華的舉祭。從以色列人的一半之中,就是從人口、牛、驢、羊群、各樣牲畜中,每五十取一,交給看守耶和華帳幕的利未人」(民三一28-30)。所以從士兵所分得的擄物,每五百取一,作為舉祭獻給神,歸祭司所有。又要從百姓所分得的擄物,每五十取一,奉獻給神,歸利未人所有。


 
四、擄物與聖殿器皿的保存

古代的人認為,戰爭不但與兩國的人民有關,而且也與兩國所拜的神有關。因此在打勝仗以後,百姓會將戰敗國的神像與聖物擄走,放置在戰勝國的廟中,表示自己所拜的神是得勝的神(撒上五1-2)。所以當以色列百姓犯罪得罪神的時候,祂就興起迦勒底王來攻擊他們,不但以色列百姓被殺,而且神殿裡的大小器皿與財寶,並王和眾首領的財寶,都成為「擄物」,被帶到巴比倫去了(代下三六17-18)。

波斯王塞魯士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塞魯士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祂建造殿宇。在你們中間凡作祂子民的,可以上猶大的耶路撒冷重建神的殿。其餘的人要為耶路撒冷神的殿甘心獻上禮物。塞魯士王也將耶和華殿的器皿拿出來,這器皿是以前的王從耶路撒冷掠來、放在自己神之廟中的(拉一1-7)。表面上,聖殿的器皿變成敵人的「擄物」,這是一件不榮耀神的事。事實上,這件事有神的美意,使聖殿的器皿能被完整保存下來,最後又歸回重建的聖殿中。


 
五、結語

詩人作詩說:「首領無故地逼迫我,但我的心畏懼祢的言語。我喜愛祢的話,好像人得了許多擄物」(詩一一九161-162)。雖然仇敵無故地逼迫,但詩人不再憤怒,這是因為「神的話語」。他相信神的應許一定會實現,祂會保守與眷顧遭難的人。詩人喜愛「神的話語」,如同得了許多「擄物」一樣,可以使人的肉體快樂(賽九3)。事實上,「神的話語」是屬靈的,如同活水般,能永遠滿足人的心靈(約四14),所以更勝過許多的「擄物」(詩一一九72)。

信徒活在世上,並不羨慕「擄物」,所以沒有盡力去追求許多「擄物」來滿足肉體。我們更仰望「神的話語」,因而能時時與神親近。雖然隨著年紀變老,我們的外體會漸漸毀壞,但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在世上會遭受苦楚,這些都是至暫至輕的;將來我們能進入天國,那是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所以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四16-18)。                       



參考書目:

1. 哈里斯等著,中華福音神學院譯,《舊約神學辭典》,臺北:中華福音神學院,1995。
2. 韋德信著,鄭美鈁譯,《默想舊約希伯來文365天》,香港:漢語聖經協會,2015。
3. 區應毓,《以斯拉記》,香港:天道書樓,2007。
PDF Download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9/01/2021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