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33期2022年2月)
信仰社會:愛讓新事發生

世界一直在變,但是有一個不變的,就是愛;尤其是我們由主耶穌那裡所領受到的愛。藉著神的愛,可以讓我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有新的眼光,並且找到新的出口。

用愛,可以讓新的事情發生。

最近看了一本書,提到一般教會「主日學」的由來,就是我們所謂「宗教教育」的由來。

十八世紀的八○年代,在英國,有許多家庭生活困難,沒有辦法讓小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至有一些小孩必須到工廠或在街頭打零工貼補家用,所以他們沒有機會上學。當這些小孩子沒有工作的時候,就常常在街頭遊蕩或者惡作劇。
 
當時有一個英國人,叫做雷克斯(Robert Raikes)。有一天,在路上行走時,忽然被一群遊蕩的孩子包圍住,並朝著他丟爛泥巴,然後一哄而散。本來,雷克斯想追上去,教訓這些孩子,可是,他忽然受到感動。他看到這些孩子就像是流浪、沒有家的小羊一樣,缺乏細心的關懷和耐心的教導。於是雷克斯決定在星期天的時候,把這些在街頭遊蕩的孩子們集合到教會來,用愛心和耐心教導他們讀書、寫字以及認識《聖經》。許許多多沒有辦法上學的孩子,他們的生命因此就改變了。

雷克斯所開始的這個運動,不但大大地改善了當時兒童和青少年的社會問題,也成為今天一般教會「主日學」的起源。就像我們今天的「宗教教育」一樣,幫助我們的兒童、青少年建立信仰以及培養良好的品格。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自己在少年時期,曾經做過的一件不適當的行為。

小時候住在鄉下,都是走路到學校,路程大概半個鐘頭。有一次,應該是國小六年級,中午放學走路回家,經過一個防空洞。在防空洞旁邊有幾個工人坐在背著陽光、陰涼的地方吃便當。我們幾個同學走到防空洞的另一邊,稍微有一段距離,就拿起泥土塊,丟到防空洞工人吃飯的那一邊,我也跟著丟,然後跑給工人追。後來想想,這種惡作劇很不可取,內心覺得非常過意不去。當然,就事論事,這樣做是不對的,可是就當時小孩子的心態來說,「我們只是好玩而已!」並不覺得是在做壞事,而只是「好玩」,或者是某一種「發洩」而已。

就十八世紀時的雷克斯來說,他可以認定這些孩子是「壞孩子」,而且好好地教訓或懲罰他們。可是當下他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這件事。他看到孩子們的需求,他用愛心和耐心來幫助他們。到最後發展成為「主日學」(宗教教育),幫助了千千萬萬的孩子,使孩子們能夠堅固信仰,領受救恩。

「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羅十三8)。因著愛,我們可以找到新的出口,而且愛會激發愛。

對於一些惡作劇的孩子來說,他們並不覺得自己是好、是壞,而是我們怎樣認定他們,他們就成為怎樣的人。我們把他們看成壞孩子,他們就成為壞人;我們認為他們是可造就的,他們就會成為有用的人。

如果我們敞開心胸,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不一樣,包括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家庭;我們生活周遭的環境,也會不一樣。所以,有時候雖然事情的本身是不好的,但當我們透過神的眼光來看,就可以看出這件事情要在我們身上顯出的特別意義。

我們用神的愛來看待這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

我們可以從約拿的身上,學習用神的眼光來看待我們所遇到的人和事。

在約拿書裡面,神教導約拿用神看待他的眼光來看待尼尼微城的人。

尼尼微城是一個充滿罪惡的地方,神要約拿去向他們傳達神的話,使他們悔改,免得被神毀滅。只是,尼尼微城是亞述國的首都,是當時以色列人的仇敵。就約拿來說,這是他們國家的敵人,既然是敵人,就是該當滅亡的。沒想到神竟然要約拿去向他們傳警告解救他們,約拿當然百般地不願意,所以他選擇逃開。他不想讓神拯救他們,所以約拿不肯照神的吩咐去傳警告,因此坐船逃往其他地方。但神讓約拿坐的船在海上碰見大風浪,他被丟下海中,並且被大魚吞到肚子裡。

約拿被大魚吞下去又吐出來之後,他仍然不得不向尼尼微城的人傳神對他們的警告。之後,尼尼微城的人由上到下,包括國王與所有的百姓,都披上麻布,坐在灰中、大大地懺悔,甚至於牲畜也披上麻布。於是神就不把所說的災禍降在尼尼微城的人身上。這樣的結果,讓約拿很不高興,竟然向神賭氣、大大地發怒,甚至於向神說:「耶和華啊,現在求祢取我的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拿四3)。

我們看約拿,他接下來做了什麼事?

於是約拿出城,坐在城的東邊,在那裡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蔭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拿四5)。

約拿擺出一付要看好戲的樣子。

神怎樣教導約拿?

藉著一棵蓖麻樹的生發及枯乾,來打開他的心胸,使他看見三件事。

首先「耶和華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發生高過約拿,影兒遮蓋他的頭,救他脫離苦楚;約拿因這棵蓖麻大大喜樂」(拿四6),神要約拿體會神知道人的需要、關懷人的需求,是施慈愛、憐恤、照顧人的神。

再來,在「次日黎明,神卻安排一條蟲子咬這蓖麻,以致枯槁。日頭出來的時候,神安排炎熱的東風,日頭曝曬約拿的頭,使他發昏,他就為自己求死,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神對約拿說:『你因這棵蓖麻發怒合乎理嗎?』他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拿四7-9)。

神藉著蓖麻的枯乾、死亡,讓他受苦,使得他對苦難中的人能夠感同身受,體會到在缺乏或困苦中的人的需要。

第三,神不但憐愛我們,也像憐愛我們一樣憐愛別人。

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拿四10-11)。

神藉著這事,讓約拿能夠看到神對他的愛,也希望約拿藉著領受神的愛,而能用神愛他的方式來看待其他的人,尤其對於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
「他們和你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他並不偏待人」(弗六9)。

當我們想到,主耶穌愛他跟愛我是一樣的,我們就會知道怎樣來對待別人,尤其面對身分、地位與我們有差距的人。甚至於在看到我們所不喜愛的人,我們也要想到,他也是神所喜愛的,這樣,我們必然可以用新的眼光來看待所有的人。

保羅曾經交待當主人的腓利門,怎樣看待一個逃脫又回去的奴隸。他說:「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在我實在是如此,何況在你呢!這也不拘是按肉體說,是按主說。你若以我為同伴,就收納他,如同收納我一樣」(門16-17)。

保羅要求當主人的腓利門用新的眼光看待這位奴隸,把他當成主內親愛的弟兄,接納他,如同接納我們所喜悅的人。

因此,我們怎樣看待一個人,他就成為怎樣的人。當我們用神的愛來看待我們的兒女和同靈,他們也必然能夠成為神所喜悅的人。
PDF 下載

作者: 林玲修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2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