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新版兒教課程目標基於「與神連結」,而有屬靈知識與屬靈能力,課程目標一旦確立,就會有清楚的方向,因而明白宗教教育的目的,以及實行教育後的結果。宗教教育在於教導學員能夠以「基督徒」的身分立足世界,明白以神為中心的生命觀,並藉著由神而來的屬靈知識與能力才有意義。本篇就課程設計過程與規劃一一做說明。
二、課程設計
1.螺旋式的課程
新課程延續舊課程的「螺旋式」課程設計進行,其優點在於「由淺到難」、「新經驗建立在舊經驗之上」、「有順序有組織的循環」、「明確的課程架構」、「提供實體教具」。按照幼兒班、幼年班、少年班學員的認知發展階段,我們可分成三個循環來學習聖經真理:
2.課程架構
為符合螺旋式課程「有順序」、「有組織」的特性,崇拜課程在撰寫課文之前, 均需要詳細討論該季進度,並且與其他兩班對照,確立「學習新經驗」以及「複習舊 經驗」的內容。其中教學目標參考布魯姆教育目標,課程小組得以檢視各班認知層次 有無提升與銜接;情意領域則為信仰價值內化之教學目標。
各班課程架構(第一學年第一季第一課)
除了各季的課程架構,課程小組且以「整體架構表」來設計三個班的各學年課程, 從各課(短期)、各季架構(中期),以及各學年架構(長期)檢視課程整體發展時程。
各季整體架構表
3.統整的課程
除了有順序、有規劃的課程規劃之外,各領域依據崇拜課程教學目標,設計詩頌、共習、習作等課程,插圖表格、E化的PPT與影片、上課使用教具等均配合崇拜主題。
4.思考理解的課程
幼兒、幼年與少年班課程中,依照學員認知程度設計相關問題進而發展對課文的理解與內化。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思考;對於老師而言,思考問題則有聚焦教學目標的意義。每一至二個段落,均有基礎的「挑戰一」與進階的「挑戰二」。
少年班範例
挑戰二:我們通常會因為「看見困難」卻「看不見神」而害怕,請想想聖經中有哪些故事是神同在、卻忍不住害怕嚎哭?(請教員引導學員思考回憶)
答:
1. 百姓出埃及,看見後有追兵,前有紅海。
2. 百姓出埃及後放眼看去都是曠野,哀哭要回埃及,因為有豐富的食物可吃。
3. 十二位探子進迦南地窺探,「看見」物產豐饒,「更看見」城牆高大、人民強壯,看自己好像蚱蜢隨時會被滅。 |
幼年班範例
挑戰一:神與亞伯拉罕立約,請問約的內容是什麼?
答:後裔極其繁多,國與君王都從亞伯拉罕所出,賜迦南地為業,要他做完全人,願意順服神、聽神的命令,神就必作他與他後裔的神。
挑戰二:我們學過神與人的立約有哪幾個?想想神與人之間的約定,要怎麼樣才會成立?
答:
1. 立彩虹為約,不再以洪水毀滅萬物。
2. 雙方立下約定就不後悔,遵行到底。 |
三、結語
時隔多年再次新編的兒教課程,除了規劃設計課程架構與內容之外,更重要的是推展「與神連結」的核心目標,聯合教員與家長共同關心宗教教育,建立家庭祭壇。我們知道不是課程成就宗教教育,而是我們同心合意帶領孩子「轉向神」、「走向神」、「歸向神」,我們立志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這樣就是成功的宗教教育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