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36期2022年5月)
專題報導:教會歷史:內埔教會創設60週年溯源(1960-2020)(四)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holyspirit536-72-1
內埔首度施浸的溪流名稱與浸禮場地點:野溪1(係流經內埔教會近鄰通稱「清水溪」的支流)。

走筆至此,由於真耶穌教會所施行的洗禮,在全球(包括在內埔)極具特色,筆者以為於此「順便加以闡釋其浸禮之所以能發揮神效」,有其必要:

接上述,岸邊信徒不斷迫切祈禱,旁觀的村民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只見持續掙扎的林滿被送入溪水時,靈界作戰歷練豐富的沈義民執事(梅山教會出身,林悟真長老所特別遴選)高舉右臂,迫切禱告至聖靈充滿,靈言滾滾而出,帶著聖靈所賜的權柄、威嚴高聲道:「奉主耶穌聖名,洗去妳的罪!奉主耶穌聖名,洗去妳的罪!」迅即手按林滿的頭,面向下,浸入溪流裡;及至她從水裡上來,奇蹟出現——原本「憔悴、驚慌、蒼白、六神無主」的臉容,竟然蛻化成「詳和、溫馨」,恢復嬰孩夭折前的賢妻良母。

換言之,真耶穌教會按照聖經所施行的「活水、面向下赦罪浸禮」,因著耶穌基督的大愛,與運行在清水溪的聖靈大權能,將林滿的原罪、本罪,瞬間赦免(徒二38)。從此,她就恢復神兒女的身分,靈命專屬於造物主。那躲在各式各樣所謂「神明」背後控制林滿,使其長期陷入「憔悴、蒼白、六神無主、哭哭啼啼」之絕境的撒但,也瞬間被造物主藉由施浸的傳道人驅趕出去,無法也無權再度入侵林滿了!

此種闡釋可有明證?吾等可藉由撒但的話提供鐵證——魔鬼藉由少婦林滿的口,自我應驗的預言:「從今以後我(轄制林滿的魔鬼)沒有地方可住了!」當場所有人皆親自目睹、耳聞,何況又一再反覆重申……。也因此,幾分鐘前旁觀者那交頭接耳、指指點點的冷嘲熱諷,瞬間化作面面相覷,發出「訝異!驚嘆!」之氣息……。

*問:「何以由梅山出身的沈義民執事施浸,而非由長年駐牧嘉義的蔡聖民執事?」

據查:長年駐牧的蔡聖民執事,於1944年調任臺灣南部地區工作2,已離開嘉義教會。思慮圓熟、靈戰經驗又豐富的林悟真長老慮及(預為考量):內埔首批報名受浸戶——張江林一家係書香世家,尤其長媳林滿被撒但肆虐情況頗為嚴重,需要遴選較為資深且靈界閱歷豐富之傳道人,來擔任施浸重任。

當時7月6日為安息聖日,由梅山出身的沈義民執事來嘉義領會講道,而隔日專程輾轉赴內埔;也可能張江林一家仍如常在安息日來嘉義聚會。會後,帶領林悟真長老、沈義民執事、吳慧真執事一行人,提前一起回內埔過夜,俾隔日早上能從容準備浸禮相關事宜。

浸禮結束後,在張江林家施行聖禮:「洗腳禮」及「聖餐禮」。

洗腳禮:林悟真長老3、吳慧真執事手持毛巾,彎下腰,逐一為七位當天屬靈新生兒女施行洗腳禮。

聖餐禮:由林悟真長老主領(也可能林長老謙讓,由施浸的沈義民執事代理)。

讚美詩歌詞成為張俊仁、林滿蒙恩歷程最佳描繪(當時第10首詩,現今詩本第39首詩歌)。

領受水浸後,眾人逐一由清水溪登上路邊,步行至近鄰的張江林三合院住家更衣休息;接著舉行「洗腳禮」、「聖餐禮」,其間所吟誦的幾首讚美詩歌,應也包括當時的第10首,其中歌詞:「更莫依靠拜偶像,惟獨耶穌血有功效……人要逃出魔鬼網,惟獨耶穌血有功效……。」

holyspirit536-72-2
圖為本詩歌80年前,林悟真、張家當年所使用的詩本摘錄,無歌譜、無主題,僅有歌詞。4

讀者若能邊品閱邊清唱此詩歌,更能體會林長老及張家當年的刻骨銘心及上主豐盛恩眷。

當時的第15首(現今第44首),其中歌詞:
哀哭豈能救我?我雖然不住流淚,
心未能得主安慰,又不能洗我罪累。
哀哭豈能救我?
幸耶穌憐我苦況,為我釘死十架上;
耶穌今把我釋放,惟有主能救我!


句句均觸動眾人,新受浸的七位新人,尤其林滿的心靈深處,不斷地湧現耶穌以大能拯救她脫離撒但轄制、擺脫天天以淚洗面,卻不能自已之鴻恩。


 
◆ 創業惟艱——赴嘉義聚會需長途跋涉,健步如飛、充滿喜樂、樂此不疲

內埔教會張三位兄的回顧:尚未設立教會前,內埔地區對外交通相對頗為落後,沒有客運公車;內埔地區前往嘉義教會聚會,每逢安息日與靈恩會都須先長途跋涉、輾轉換車,諸如:

清晨五點鐘,提油燈摸黑,先步行走山路40分鐘,才能抵達「鹿滿」車站;再搭產業鐵道火車,約40分鐘抵達「嘉義北門驛」下車,再步行到嘉義教會參加安息日聚會。回程反向同此,需長途跋涉、輾轉換車至鹿滿車站,再提油燈走幽暗的山路。待返抵內埔時,早已家家燈火,甚至於有的早已進入夢鄉了。5

holyspirit536-72-3
鹿麻產車站6

「鹿麻產」又名為「鹿滿」,距嘉義10.84公里,海拔為82公尺,站內設有2股線。鹿麻產曾是「嘉義北門站」與「竹崎站」之間的重要大站,車站所在的村落曾經人潮匯集、商業活動鼎盛;但自阿里山公路開通後風光不再,自1982年11月起便不再有火車停靠。遺留下來的木造車站本無人管理,荒蕪多年,原貌十分破舊。

2001年後,隨著鐵道文化與觀光風氣日漸興盛,老車站漸獲重視。在社區民眾的共識和支持下,2004年12月,才依舊觀重新整建,恢復昔日風貌。7

holyspirit536-72-4
嘉義北門驛8


 
◆ 「耶穌戰勝魔鬼」引發十多戶相繼歸信

1946年7月7日當天在清水溪浸禮場所發生的「趕鬼神蹟」:由在溪畔浣洗衣物的村民及跟隨看熱鬧的民眾,眼見林滿受浸前神智不清,迷惘直唸「從今以後沒有地方可住了!」卻在受浸後,迅即恢復昔日光澤,讓目睹的村民們紛紛四處走告。

今日吾等或許無法知悉一甲子歲月前究竟如何傳言,然而可確定的是——內埔純樸善良的村民們「從此對耶穌教刮目相看」、「因為昔年所膜拜的神明,在面對鬼神轄制嚴重失控時束手無策,過去所嗤之以鼻的耶穌竟然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鬼魅趕出去了!」

也因而若遭逢「面對種種困難病痛,眾神明無法解決」時,耶穌就逐漸成為村民不得不抓緊的「最後一根稻草」。
起初林春雨(本姓為周,丈夫姓林)——家遭遇重大困苦,就跟著張江林去信耶穌,果然得以解脫;接著吳國貴(吳碧礽牙醫父親)、詹景秋(詹美珍父親)、劉標(1957年9月7日受浸,後遷居北部,開拓東園教會,按立為劉重義長老,兒子劉真誠)、劉家發(擔任數屆教務負責人)等,先後十多戶陸續歸信耶穌。


 
◆ 1958年:正式成立祈禱所於張江林家,開始家庭與兒童聚會

在嘉義母會鼓勵下,1958年嘉義母會首先於張江林三合院的家成立祈禱所9,開始派員主領晚間家庭聚會,同時號召母會兒教組的教員們,每星期日騎腳踏車來此開辦宗教教育(若騎腳踏車13公里,來回26公里;也開始有客運通勤)。由張俊仁擔任系負責人,使各班級兒童們得以領受有教材、有系統的正規教育。內埔祈禱所皆準備餐點,請來領會講道的長執同靈及教員們用餐後再回嘉義,也常津貼搭乘客運之車馬費,與嘉義母會相處得水乳交融,宛若自家人。10

凡此種種日積月累辛勤耕耘,終於結出豐碩的成果。據嘉義母會記錄:「蒙主同工,成績甚好,信徒與求道者坐滿屋子,甚至窗外還站滿聽道者。」嘉義母會與內埔負責人眼見神的時機已成熟,決意開始準備成立教會。11

當時,嘉義教會兒童教育的成果卓越,已逐漸享譽海內外,內埔等同「第一個分校」。

隨著由嘉義教會第一流的「師範學院」,所差派的師資團隊辛勤耕耘、愛心滋潤下,內埔地區的兒童們展現出活潑生命力「百聞不如一見」。宗教教育所呈現的果效,由下列三幀1950-1960年代早期照片即可見一斑:

holyspirit536-72-5
1957-1960兒童聚會於內埔張江林三合院12 

後排左起:○○○(嘉義教員)、○○○、○○○、劉家發(教務)、蔡廷輝(財務)、張俊仁(系負責、屋主)
 
holyspirit536-72-6holyspirit536-72-7


holyspirit536-72-8
1958年起數年嘉義母會派赴內埔創建兒童教育體系的特遣示範隊,圖為1957嘉義母會兒童教員合照13

人名辨識14

後排左起:蔡天芳(蔡英杰執事父)、李恩雄、高木根傳道(恩峰長老)、羅澤次(擇真長老)、蔡廷英(守道長老)、林連水、簡益真長老、陳麗雲(蔡頌德媽媽、蔡聖明大嫂)、邱菊子(陳懿卿傳道娘)、高桂芳(羅擇真長老娘)前排左起:高麗玉、吳慧真執事(林奉來長老母親)、楊瑪利亞執事、李碧霞、李麗芳、何雪華(高恩峰長老娘)、江微美


holyspirit536-72-9
1960嘉義母會兒童教員合照15

人名辨識16

前排左起:黃鈴月(邱義雄長老娘)、陳麗雲(陳光正執事大姐)、蔡婉貞、李淑珠、○○○、李靈實執事、林悟真長老、李麗華、○○○、陳美櫻、江微美、蘇麗枝、蘇麗英後排左起:蔡勝男、李恩雄、蔡勝明(聖明執事)、蘇振家(修德執事)、陳懿卿、羅澤次(擇真長老)、蔡廷英(守道長老)、榮建華、洪壽甫、蔡梅曦(聯總傳道)、○○○、江南瑩(雅各執事)

1957年內埔成立祈禱所當年,連絡人張江林17陪同嘉義母會代表蔡廷英、高銘鐘參加臺灣總會第35屆大會,首度與會即被遴選為總會「臺總救濟委員會」委員18,顯見其恩賜、能力被肯定。

1958年內埔張江林與蘇炳煌同時被推舉為嘉義母會代表,參加臺灣總會第36屆大會,又被遴選為「總會查帳員」(票數第三高),顯見其恩賜能力被肯定。林悟真長老也以最高票被推舉為臺灣總會總負責人。19

(待續)



註:
1. 當年「首度浸禮所在地點」如今竟已幾乎沒人知悉;在筆者追問下,只有蔡月嬌姐妹還記得,陳光正執事託她引領尋得後,拍照留影。很可惜,該條不算小的溪流早已雜草叢生,僅剩一漬小水面點綴點綴。
2. 根據蔡聖民長老略歷之記錄。
3. 按例,通常由當天較年長、較資深者執行洗腳禮。
4. 係上海寶山路總部所發行,1929年8月15日改訂版。該詩本係林悟真於大林甘蔗崙教會受浸後3個月所出版,也是筆者在陳復生長老宅樓板上所發現。該《讚美詩》詩本封面署名「陳福成」及「陳文吉」,甚具紀念價值之史料。
5. 筆者與羅大維醫師 2021/1/24 於嘉義「澤任大維牙醫診所」採訪張三位之回顧,也獲得其他資深信徒的印證,諸如〈蔡英仁見證〉:提及早年父母因在鹿滿國小任教,遷居鹿滿之經歷(參2021/3/4 內埔教會Line群組所提供)。
6. 「鹿麻產車站」照片取材自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E9%B9%BF%E9%BA%BB%E7%94%A2%E8%BB%8A%E7%AB%99_ Lumachan_Station_-_panoramio.jpg  2021/1/26 (二)。 
7. 參 https://afrch.forest.gov.tw/0000083  2021/1/26(二)。
8. 此驛站照片取材自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0/AFR_PeiMen_Station.jpg 2021/1/26 (二)。
9. 根據《嘉義教會成立50週年紀念特刊》,1981,頁3-4;另一說則指「1957成立祈禱所」,參《真耶穌教會傳教五十週年紀念特刊》,1976,頁88。
10. 2021/6/9 近午,電話採訪張三位回顧當年兒童宗教教育概況。
11. 參《嘉義教會成立50週年紀念特刊》,1981,頁3-4。
12. 此處三幀兒童聚會合影係由內埔教會所提供。
13. 本「1957嘉義教會教員合影」係由嘉義母會提供,參《嘉義教會成立七十週年紀念特刊》,2001,頁29。
14. 人名辨識係由高志聖執事與筆者各辨識2-3位,大部分則仰賴羅擇真長老夫婦指點。
15. 本「1960嘉義教會教員合影」係由嘉義母會提供,參《嘉義教會成立六十週年紀念特刊》,1991,頁25。
16. 人名辨識除長執外,其餘確有相當難度,後由高志聖執事請託羅擇真長老夫婦指點,始得解決大部份。
17. 針對羅大維提問「張江林應沒當過負責人」,2021年5月經筆者電話請益張俊仁之子張三位答覆:我父親張俊仁一家1970年前一直住在內埔,1957年內埔設立祈禱所;一般而言,應要選舉負責人,然而當時狀況特殊,並未召開正式投票選舉,儘管如此,祖父張江林身為最資深的大家長,祈禱所也設在他家裡,自然而然就成為教會行政上的核心人物,換言之,雖無「負責人之名義」,卻有「負責人之實」。
18. 參《臺灣傳教五十週年紀念刊》,1976,頁201。
19. 參《臺灣傳教五十週年紀念刊》,1976,頁202。
PDF 下載

作者: 陳宏模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202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