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社會快速變遷,全球局勢變化多端,科技日新月異發展,價值觀的錯誤,本會對於3C科技時代孩子成癮的問題、同性戀的衝撞觀念、多元成家的混亂家庭倫理、兩性與婚姻的亂象、學校教育與宗教教育的衝突、人的自我價值觀差異等議題之回應,已然不足。
因此,本課程委員會組成課程編寫小組,重新編寫教材,旨在因應社會變遷,建立學員之信仰生活根基與信仰價值內化。有感於舊課程缺乏與家庭、教會之連結,而將三課崇拜課規劃為輔導課程,祈使學員能夠因應現代社會的種種問題,並能依靠主耶穌面對解決。因此輔導組出於使命感,一起利用線上討論,幾經修改,終於理出一個有架構有連貫性的課程,同時著重於家庭祭壇與親子關係並與神連結,期盼能給大家有所幫助,求主耶穌帶領與成全。
新版課程其中之一重要目標在於「建立信仰價值」,因此每課教學重點都必須思考與配合親子作業,融入於家庭祭壇,提升信仰的價值。提供學員生活的應用,讓孩子能夠從故事中學習道理,以及強化我們與神的關係。所以也就有每季三課的「輔導課程」,將信仰與生活結合。
一、輔導課程架構的由來
首先,我們先來說明輔導課程架構的由來。本架構按照兒教組學員的年紀,從學齡前到國小六年級,從幼兒班到少年班,考量學生生理發展的差異,認知程度從具體到抽象思考,也依據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程度來設計課程內容。
從課程架構可以明顯看出,架構的最下層就是家庭,最上層就是耶穌與我(敬畏神),信仰生活最基本的就是從家庭做起,從自己到人際關係,從教會到與神連結。兒教組課程一向以「螺旋式課程」為設計方向,也就是以舊經驗為基礎,逐年加深加廣,依照學員年齡將課程深化、信仰價值內化。課程內容、聖經故事必然重複,但是透過課程架構的設計,能夠以橫向整合各班、直向依據聖經故事撰寫。
輔導課程的課程類型,就是將這些訊息(婚姻、家庭、親職教養、兩性、人際關係、傳福音、信仰品格、教會規範、真神與我、教會與我的關係、生活信仰、生命教育、宗教信仰、傳福音)融入在課程內容裡,輔導我們的信仰生活,延伸至與神連結。
二、輔導課程架構彙整說明
輔導課程以家庭為出發點,從個體延伸到生活信仰,若您是在學校服務的老師,應該能體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許多行為偏差的學生,並非是來學校才學壞的。普遍來說,大多數是由於原生家庭的環境不佳、道德感薄弱、價值觀的偏差,或是家長本身的問題,讓孩子也跟著變成「複」二代,不是富有的富,是複製的複,複製家長的翻版。因此,我們把「家庭」作為基本單位,從家庭出發,孩子的個體行為都是家庭孕育養成,在信仰生活裡,家庭祭壇就變得很重要。個體行為延伸至生活信仰,並要實踐於日常生活中,保有好的信仰品格,並能將信仰內化植入心中與行為,一直到與神連結。
本輔導課程有別於學校輔導課程,乃是宗教教育的輔導課程:教學重點內容是從聖經角度來教導,在提摩太後書三章16節記載:「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這正是聖經輔導的定義與步驟:
教導人透過學習聖經,效法神的公義與聖潔的性情,也效法主耶穌基督的樣式。用聖經真理勸勉信徒,建立確切的信仰,克服人性的軟弱與罪惡……。因此,所謂「聖經輔導」,就是用神的話來勸勉人。
聖經是神的話,不單是信仰的力量,對改變人的生命是絕對的完備。因此聖經的完備性,乃是聖經輔導的最基本原則和共同信念,需藉由聖經中的真理、聖經中的故事來勸勉人在信仰上扎根,因為聖經是神的話,是帶有力量,是輔導課程的基本準則。
此外,課程內容有些和學校課程的倫理道德觀相符,有些則不然。例如:近年來大家耳熟能詳的話題,學校課程融入性平議題,要求尊重多元性別、同婚、多元成家,以及萬聖節的角色扮演,聖誕節或是原住民文化祭典活動,有許多價值觀和我們的信仰是有所衝突的。我們除了從崇拜課程中,引導學員認識真理認識神,輔導課程也會引用情境式的故事,引導學員務要活出有信仰的生活。撰寫輔導課程的同工們,都會注意要以一小段道理,搭配「聖經小故事」、「情境小故事」、「討論問題」與「小活動」,這樣可以避免「說教」讓孩子反感,藉由輔導課程,讓孩子能理解與思考信仰的真諦。
課程架構由六大主題與其各個面向的基本涵義所構成,課程架構只是整體課程設計的骨架,而非課文實質本身。課程架構不等於課文難度,課文內容會依據學員年齡寫出適合的內容。
三、各班課程範例
幼兒班內容,輔導課程以指導性方式來認識神,要懂得時時靠神,知道自己是屬「真耶穌教會的信徒」。例如:當自己生病時能想到神,遇到困難時能想到神,從小建立遇到任何事,都可以向神禱告。再來,此階段孩子的特質是自我觀念重,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所以偏重培養自我管理與生活信仰品格基礎觀念。
幼年班內容,輔導方向著重引導及輔導兒童學習社會技巧,懂得尊重別人,增進人己關係。平時聚會要帶聖經,要練習翻聖經,至少知道傳道者講的是新約還是舊約。認知自己是基督徒的身分,了解主內聯婚的重要性。和幼兒班相比,多了一項人際特質,因為這階段的孩子開始形成同性、同儕 (喜歡與同性別的同學或朋友在一起),以表示被團體接納。因此易形成小團體,且在乎同儕之間的批評和看法。
少年班內容,輔導方向著重以開放性的發問,提供孩子思考空間,訓練邏輯思考的能力。培養信仰正確的態度,明白自己來教會不只是跟著父母來而已。熟悉新舊約順序,並練習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和幼年班相比,很明顯的是生理發育開始了,部分孩子有早熟現象。甚至會出現叛逆的行為、跟父母漸疏離,雖然生理發育了,但心理尚未成熟,加上知識有限,常用情緒與偏見眼光判斷事物。此階段的孩子對異性產生好奇,應避免誘惑,確立主內聯婚的決心。
因此在設計輔導課程時,以這六大主題當作骨架,因應時代的變遷(如:高離婚率、多元成家或複雜的家庭關係、E世代課題、3C產品的普遍)。期盼學習基督的樣式,訓練兒教時期也能夠傳揚福音、知道自己是真耶穌教會的基督徒,能分辨與一般教會的不同、堅固自己的信仰價值,並內化於平日的生活中……。可謂針對學員的發展,設計不同的課程。
新教材的輔導課程統計起來,幼兒班有24課(二個學年)、幼年班和少年班各有36課(三個學年)。課程內容尚在編輯中,課文名稱也可能會彈性調整,可以看到各班的課程,六大主題都有觸及,差別在於偏重的主題比例,以及課文難度層次不同。
新課程能夠將以往零散、破碎的單元,整合成有跡可循的統整課程,是因為花費許多心力在設計「課程架構」。在這裡向大家說明關於新教材輔導課程架構,希望透過架構的骨架,讓每位教員能更有系統、有脈絡的運用。
輔導課六大主題單元彙整課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