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40期2022年9月)
宗教教育:從聖經人物談夫妻關係

前言

夫妻關係會直接影響到親子的關係,其相處的樣貌、互動的模式,也會成為孩子言教、身教的範本和既定的印象;所營造的家庭氛圍,甚至會左右孩子對日後婚姻的觀感,改變想建立自己家庭的期待;所影響的程度既寬廣又深遠,超乎想像,身為父母者理應嚴肅看待。

聖經中記載著多位夫妻,他們相處的關係,在在都影響了孩子、周遭的人,甚至教會;這些夫妻當中,正負面的表現都有,讓我們可以從中取得佳範,也可以引以為戒,作為夫妻相處的參考、建立關係之指南。


 
以撒、利百加(創二五27-28,二六1-11)

創世記第二十四章裡,記載了亞伯拉罕為愛子以撒的婚姻,委託老僕人完成娶妻任務的過程。以撒甫歷經喪母之痛,娶了利百加為妻之後,即獲得了安慰;可見,以撒非常愛她(創二四67)。

在雙胞胎兄弟漸漸長大之後,這對夫妻居然因著孩子的性情而各有所愛。以撒偏愛以掃,因他擅長打獵,可以常常吃到兒子獵獲的野味;而利百加卻疼愛雅各,只因他性格安靜,常常在母親身邊作伴(創二五27-28)。

因著父母的喜好涇渭分明,連帶造成兄弟倆的情感貌合神離。雅各始終覬覦哥哥以掃長子的名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竟以一碗紅豆湯換到了;母親利百加非但沒有攔阻,竟還加碼慫恿,甚至主導了整個騙局,幫助愛子雅各,取得父親以撒給予的「長子的祝福」。

此舉,造成了兄弟反目,哥哥揚言殺害弟弟,雅各只好遠走他鄉、逃避災難;詎料,從此與家人一別二十載,連母親離世前的最後一面都不得見。如此,家庭情感離散、人倫慘劇,夫妻關係絕對是主要因素、無可推諉。

以撒與利百加各自偏待孩子的作為,明顯影響了雅各;他偏愛拉結,願意為她多做工七年,卻造成兩姐妹爭寵;雅各也偏愛拉結所生的約瑟,造成兄長們嫉妒約瑟,導致上演愛子被恨、被賣到埃及的悲劇。

每個孩子的性情迥異,有的粗枝大葉、天真活潑,亦有貼心細膩、獨立外向者;父母應該公平地對待每個孩子,切不可有重男輕女、重女輕男,或重長輕幼、疼愛么兒的觀念。

兒女是神的產業,父母豈能有厚此薄彼之分?一旦有了偏愛、輕薄之心,則親子之間的信任便不復存在了。特別在管教上、仲裁孩子之間的爭吵上,沒有信任基礎的結果,只會給孩子心中留下「不公平」的烙印,甚難磨滅。

內人曾告訴我次女對她說過的話,自小在她的心裡是這麼認定的:爸爸最愛小妹、媽媽疼愛大姐,而她沒有爸媽喜愛,還好有阿嬤疼她;所以,她和阿嬤最親近、感情最好,什麼事都會跟阿嬤說,阿嬤才是最了解她的人……。
聽了之後感到無比遺憾、難過,甚至心痛,久久無法自已,常以此自責;然而,事過境遷,這已經是無法彌補的傷痕。

回想自有了老大以後,夫妻倆就不時互相提醒著,對待孩子們一定要秉持公平的原則,避免傷害她們幼弱的心靈。舉凡在購買零食、衣物、文具、玩具,或者參加才藝、活動等各方面,都要想盡辦法做到公平。

豈知,我們只注意到有形的物質方面,卻疏忽了在個別對待的情感與互動關係上的謹慎,致使孩子的幼小心靈中,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的偏待與不公。求主憐憫,赦免我們的無知與無心之過;也願主眷顧,消弭一切對女兒所造成的傷害。


 
亞拿尼亞、撒非喇(徒五1-11)

初期教會的信徒,過的是凡物共用的生活,當其他信徒把田產房屋賣了,將所賣得的價銀拿出來交由使徒處理;為了想得人的榮耀,亞拿尼亞和撒非喇這對夫妻,也賣了田產。不同的是,這對夫妻心存詭詐,把變賣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分。結果,被聖靈充滿的彼得看了出來,先是責備做丈夫的欺哄聖靈,亞拿尼亞當即就仆倒、斷了氣,死在彼得腳前。

三個小時之後,他的妻子進來,還不知道丈夫已經暴斃的事。當彼得質問同一件事時,她的回答與丈夫一樣;彼得便責備她:你們為什麼同心試探主的靈呢?旋即,妻子撒非喇也立刻在彼得腳前仆倒、斷了氣。

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摩三3)。此經文原是先知指出,與神同行的人,必須先領會神的心意,才能在信仰的道路上同心同德;然而,用在形容夫妻的關係上,也是最適合不過的了。

夫妻本是神所配合的、兩人要成為一體;同心是同行一路的基本要件,本應傳為佳話、成為模範;然而,這對夫妻卻將同心用到了欺騙聖靈的事上,名利薰心至此,這是何等的愚蠢哪!殊不知,主耶穌曾教導門徒,人一切的罪和褻瀆的話都還可以獲得赦免,唯獨褻瀆聖靈,是絕對得不到憐憫的(太十二31)。

同床異夢是夫妻關係中最大的悲哀,貌合神離也不可能讓夫妻關係和諧、長長久久,更不可能讓家庭的關係和諧、和樂;然而,夫妻同心應該要發揮在合乎聖經教導裡,才能建立起一個蒙神喜悅、蒙主賜福的家庭。

夫妻的關係至為親密,許多不足為外人說道之事,彼此之間大可開誠布公、毫無保留地討論;經由溝通所獲得的共識、取得的共通價值,這是難能可貴的;然而,夫妻切不可鄉愿、相互包容彼此的惡;非但不能以真理相互砥礪、認罪悔改,還演變成抱團取暖、積非成是,這豈是神要夫妻同心、互相扶持、彼此相助的原意?

即便有不認同對方的動機或作法者,如不能憑著愛心提出規勸、冷眼旁觀,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視而不見,這仍舊不是正常的夫妻關係應發展的正途。

特別是主內同靈嫁娶外邦的現象日益嚴重,帶領另一半來信主便成了婚前的決志、婚後的首要任務;未能嫁娶主內已經有罪,不加以愛心、耐心帶領另一半來信主,又是另一件對不起主的事了。倘若無法堅持自己的信仰,而隨著未信的另一半疏離教會,甚至放棄信仰,接受了另一半所拜的神,仔細想想,這等違背初衷的行徑,難道沒有欺哄聖靈之嫌乎?


 
亞居拉、百基拉(徒十八1-28)

亞居拉本是猶太人,因為革老丟命令猶太人都得離開羅馬,他便帶著妻子百基拉來到了哥林多,並以製造帳棚為業。保羅來到當地時,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作工、投奔了他們。這對夫妻不但是保羅在工作上的夥伴,也是他在傳道事工上重要的同伴,給予保羅許多的幫助。保羅在哥林多留了一年半,他們在這期間也深得保羅的教導,在真理上頗獲造就。

後來,夫妻二人便跟著保羅旅行佈道,乘船赴敘利亞,隨後又到了以弗所;最後,夫妻倆留在以弗所,而保羅則繼續往該撒利亞去傳道。

亞居拉和百基拉在以弗所時,還協助培養主福音的僕人——亞波羅。當亞波羅到了該地,因為只懂得施洗約翰的洗;即便能在會堂裡放膽地講道,所傳揚的並非全備的福音。他們知道了這個的狀況,就接亞波羅過來,將主的道給他講解得更加詳盡。

亞波羅原是個大有學問的人,很能講解聖經,經過亞居拉夫妻的點撥之後,對於真道融會貫通,所能理解的更全面,成為主重要的傳道工人,這對夫妻自然功不可沒(徒十八24-26) 。

在保羅書信的問安中,針對這對夫妻者,都先提及妻子百基拉(通常都是丈夫的名字排在前面);一般認為,可能是妻子比丈夫更有恩賜,在教會中擔任比丈夫重要的職務;故保羅的問安,便以妻子的名字排於丈夫之前。然而,這些並不影響夫妻的感情,他們仍能相互尊重、不分高低,各按恩賜地熱心事奉主。

臺灣社會倡議兩性平等多時,傳統只有男人或女人該做的、能做的刻板印象,已經大大地被改變。工作與職場環境趨於多元化,不再以性別作為從事或發展職能的絕對依據。女性在職場的成就有目共睹,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夫妻,大都能屏除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改以考量現況而協商出最佳的規畫;這是很切合實際的作為,也是尊重彼此的態度。

有先生因工作性質使然,大部分的案件都可在家中完成,除非確有必要才需要親臨現場;而太太則是業務人員,得每天進公司開會、親自到客戶端拜訪、商談,甚至出差、全臺跑透透;因此,夫妻倆便以工作的屬性及時間,來劃分家務的責任。雖然,先生需擔負絕大部分的家務,以達到互相配合的結果;然而,其夫妻關係、家庭關係,並不會因此而出現矛盾或衝突。

這是夫妻對於彼此所選擇職業的尊重,也是為了家庭經濟所共同做出的努力。夫妻既懂得尊重彼此的才幹,就能衷心以對方的成就為榮而感謝主;如此,則夫妻關係必當更為親密。

在教會裡,弟兄也要懂得接受姐妹的恩賜,在聖工的分擔上才能克盡其職;切不可以先入為主的觀念,否定願意服事者的熱誠。曾聽過有教會的弟兄,不願擔任炊事的工作,認為「廚房的事」都是姐妹該做的;殊不知,煮一頓給一、兩百人吃的安息日愛餐,所使用的炊具是「大鼎大灶」,連裝盛食材的器具也都是特大號。

對於姐妹而言,這些工具使用起來是分外地辛苦,難免力有未逮之憾。團體的伙食張羅起來,絕不同於家庭廚房中的操作那麼容易。關於教會的服事,不管是弟兄或姐妹,都得要多多體諒與互助,才能使各式肢體聯絡得合式;加上彼此協調、搭配得宜,必可事半功倍。


 
結語

神非常看重夫妻關係,並藉著祂所設立的婚姻,來預表基督和教會的關係。

在舊約,神用行淫來稱呼那些對信仰不忠的人;在新約,主耶穌則表明基督和我們之間的關係,就如同婚約一般。基督徒與主之間的關係是多麼神聖、重要,而祂卻選擇用夫妻關係來詮釋,讓人們可以理解主是何等的看重於此。
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原文是知識)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軟弱(比你軟弱:原文作是軟弱的器皿),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彼前三7)。

「軟弱」原文是「軟弱的器皿」之義,在此是指身體、生理方面的軟弱。一般而言,女人的體格、體力通常比男人軟弱,這是先天的差異,也是神創造男女的分別;而「生命之恩」,則是指神在耶穌基督裡所要賞賜給我們的生命及恩典(羅六23)。

因著神的配合,結為夫妻的兩人,乃應互信、互愛、相互扶持。按著神的心意,丈夫要做頭,要花費更多的心力來照顧妻子;妻子也要敬重丈夫、協助丈夫,二人一起為建立美滿家庭而努力,一起來承受神在主基督耶穌裡,所應許要賞賜給我們的恩賜,就是永生;如此的夫妻關係,才能真正符合神設立婚姻的心意。阿們!
PDF 下載

作者: 僕子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202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