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41期2022年10月)
主題特寫:還要作獨居的民嗎?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有同靈這樣問:「真耶穌教會信徒要如何面對其他教會的大一統現象?」

正在閱讀本文的您,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疑問?每當看見其他教派活力充沛、彼此對話合作,而本會似乎百年如一日、獨善其身。您有何看法?


 
「其他教會大一統現象」的驚鴻一瞥

所謂「其他教會的大一統現象」,其實是個籠統的描述;倘若用一個操作型定義,可說是基督教派間,普遍以組織為單位,進行關於教義論述、宣道策略、公共議題,甚至神學路線等面向的交流合作,乃至達成同一、合一的現象。

以全球基督教界來說,自二十世紀初開始,即有北美與歐洲青年海外宣道運動者,以約翰福音第十七章20-23節的「合而為一」為目標,積極推動「普世教會合一運動」,並得到眾新教主流教會與東正教之認同;至1960年代,這股推動基督教合一的浪潮,更獲得羅馬天主教的正視與回應。1 至今,新舊教間的對話仍持續進行,甚至進到互相承認教義的階段 2

以臺灣本土基督教界來說,1980年代末期,主流教派曾以宣教為名,聯合六十個教會,推動「2000年福音運動」 3;民國百年(2011)之後,眾多新興教會間,更出現百家爭鳴的結盟形式,包括:快閃型串連的跨教派聯合施洗4 、聯合書展、聯合勸募等活動;以促成教派合一自許的基督教論壇報、好消息電視台、國度復興報等媒體;以合一宣教為號召的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聯合宣教特會等聯盟;以促進教會對話為宗旨的臺灣教會合作協會、城市聯合禱告會與牧者合一協會等組織。
這股橫掃基督教眾教派間的「合一旋風」、和樂氛圍與團結聲勢,似乎意味著「基督教大一統」之勢指日可待。如此說來,真耶穌教會還要自外於此趨勢,繼續作獨居的民嗎?


 
以理性看「其他教會大一統」的歷史全貌

現在讓我們藉傳道書對世事的透視,重新調整一下我們面對此現象的觀察鏡頭。

傳道書四章13-16節,描述一個出身貧賤而有智慧的少年人,終於勝過年老不肯納諫的愚昧王,得到萬民擁戴的故事。多麼激勵人心的勵志傳奇啊,不是嗎?但拉長鏡頭來看,我們發現,原來那曾經光彩奪目的少年,到後來也被人厭棄,也成為被後起之輩取代的年老愚昧王——這才是完整的故事。原來,對任何人事物,都必須經歷長時間的觀察,所見才能貼近真實;且要看明,日光之下,不可能存在完全的善與絕對的成功。

同樣的,我們對「其他教會大一統現象」的看法,也必須中庸地,觀察其在時間演進與社會脈絡中所呈現的,現實的那一面。結果,我們看見以下的事實:



1.立場的不相容

全球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推行得如火如荼的1960年代,也是臺灣處於美蘇冷戰夾縫、國民政府力行反共政策與戒嚴的時期。政治力的介入,導致普世教協在臺灣推動合一運動觸礁5。 至今華語新教教派間,在是否追求與天主教合一之立場上,仍有極端的歧見 6,而原本追求合一的普世合一運動,反倒加深了基督教基要派與福音派的分離與對立。7 至於新教與東正教的關係,亦因女性能否擔任聖職等觀念分歧而日趨緊張,喬治亞和保加利亞的東正教會甚至於1997和1998年宣布退出普世教協。若對照使徒行傳,根據迦瑪列面對使徒所颳起的耶穌旋風時,所採取的謹慎判斷原則:「他們所謀的,所行的,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若是出於神,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徒五38-39)。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既能因政治介入或性別議題而分裂,其是否出於神,自是不言而喻。


2.本質的不相合

其實,合一並不是基督教的專利。企業也會合資合股,希律與彼拉多也會為主要敵人而成為朋友(路二三12),人們建巴別塔時的同心合力更是空前絕後(創十一1-4),但這些合作都僅止於任務,人並未在本質上發生任何改變以求彼此合為一體。

從基督教合一運動的歷史來看,在重要教義的討論上,1982年普世教協接納利馬文件(BEM),轟動一時,因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似乎在洗禮、聖餐與聖職上,達成突破性的共識;然而事實是,對此一文獻的回應以及後續引爆的討論,卻又是另一個冗長過程,至今仍未有具體一致的結論;8 而靈恩派(含五旬節派)、福音派、羅馬大公教會在聖靈觀的對話上,也是尚處於各自表述的階段9。問題是,當真理根基不同,彼此在本質上也就永遠不同;這些混合,就只是攙雜,並非真正的相合,正如鐵與泥永遠不能相合一樣(但二43)。基督教合一運動,儘管看似聲勢浩大,但倘若不能按著聖經、在真理根基上同歸於一,那麼終究要被尼布甲尼撒王所做的大像異夢中,那塊非人手所鑿成的石頭,砸得粉碎、如糠粃被風吹散(但二35)。

經由以上對基督教派合一運動較完整的歷史考察,相信我們對「其他教會大一統現象」,已有較公允、淡定的看法,不會僅憑部分事實就長他人志氣、用悲觀的角度自嘲自貶。


 
以真理看「其他教會大一統」的末世意義

現在讓我們進一步從屬靈層面思考,其他教會大一統現象在末世的意義。



1.是必須要有的事

自耶穌基督在末世顯現,揭開末世的序幕(彼前一20),並在復活升天後降下聖靈,建立使徒教會,藉教會向萬民宣揚那震動天地海的福音,果真引起萬民的震撼與怒吼。面對這大一統對立於真教會的勢力,使徒們引用詩篇第二篇第1節,問道:外邦為什麼爭鬧?萬民為什麼謀算虛妄的事?(詩二1-2;徒四25-26)。

接著他們明白: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也聚集,要敵擋主,並主的受膏者,希律和本丟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這城裡聚集,要攻打祢所膏的聖僕耶穌,成就祢手和祢意旨所預定必有的事(徒四26-28)。

面對眼前的大一統局面,使徒們很平常地看待它,甚至用「果然」一詞形容,彷彿一切都照劇本走,使徒們不慌不忙坐等它發生般。因為透過聖靈的啟示,他們明白了該詩篇的預言性,原來萬民對福音如此同心合一的敵擋,不僅是神旨意所預定必有的事,更是作為要成就神旨意的工具。

我們再對照主耶穌回應門徒關於末世豫兆的問題: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暗暗的來說:「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有這些事?祢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什麼預兆呢?」

耶穌回答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因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太二四3-6)。

主耶穌提醒,在世界的末了,會有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並且這種爭戰的本質,是一種真理與靈的分辨;對照現實來說,當每個教派都宣稱自己是奉主名而來的教會,甚至普世基督教合一成為一股龐大的勢力,挑戰唯一被真神放置房角石的錫安時(賽二八14-18),就應驗了以西結書中「瑪各的歌革」大一統聯軍壓境(結三八1-12),與啟示錄中那多如海沙、遍滿全地,圍困聖徒的營與蒙愛的城的「歌革與瑪各」(啟二十7-9)的預言,這將迷惑許多人,成為魔鬼迷惑普天下工作的一部分(啟十二9)。但總不要驚慌,因為主說「這些事是必須有的」,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要緊的是,這天國的福音要繼續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二四14)。



2.是必然實現的應許

合一運動,倘若不是建立在真理的合一上,便是魔鬼迷惑工作的部隊;但若是為尋求真理而來,那就是願聽主聲音,願來歸一牧合一群(約十16)、同心奔向錫安的各方各民: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祂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祂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賽二2-3)。

用真理,吸引萬民來到錫安合一,這是神所應許給末世真教會帶著權柄的使命。因此,面對基督教的大一統局面,末世真教會當抱持的另一個心態,是重燃百年之初「萬國更正教」的心志與勇氣,願意在與其他基督徒相交中,積極勇敢分享真理,而不是僅在關係上友好,或做客氣的學術交流,或缺乏品牌辨識度地參與基督教串連活動就好。

事實上,本會也曾於1962-1963年受浸信會周聯華牧師邀請,參與基督教合一運動「教牧座談會」。10 當時本會前輩們不僅參加了三次,還在第二次教牧座談會中負責接待各教派代表11,並受當時長老會黃總幹事武東牧師之邀,向各教派闡明本會聖靈觀,故總會指派謝順道長老,於第二次教牧座談會中發表聖靈論,當時各教派氣氛熱烈、情緒激昂。12後來雖然因種種因素,其他教派並未接受更正真理,但此段歷史記錄,足以使今日的我們曉得,真耶穌教會從來就不是只會獨善其身、閉門造車;相反的,前輩那份如使徒們勇於站在眾教派間,大聲宣告寶貴真理的信心與使命感,會不會是在面對其他教派大一統局面中,感到徬徨甚至膽怯的我們所失落、並且必須效法與接棒的?


 
結語

我從高峯看他,從小山望他;這是獨居的民,不列在萬民中(民二三9)。

比起關注外界是否大一統,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在這大一統潮流中的定位。我們還要作獨居的民嗎?或想毫無違和感地融入世俗潮流?我們是否選擇在眾教派無法真正拋去歷史包袱、臣服於真理教導的前提下,屈就於表面合作、在無關痛癢的議題上交流?或是正視所被託付的更正萬國的使命,在合一議題上,拉回關乎永生得救的問題?

作獨居的民,從來就不是人的選擇,而是神親自的指定與對選民的呼籲。聖經中合一應許的實現,必須建立在獨居的民的價值認同與使命自覺上。我們,還願作獨居的民嗎?  



註:

1. 參鄭仰恩(2019),〈當代亞洲基督徒合一運動所面對的挑戰:後殖民批判‧意識形態的對立‧公民社會的崛起〉,《輔仁宗教研究》第三十八期,頁19-40。
2. 1999年,羅馬教廷與信義宗聯會(LWF),甚至共同制訂《稱義/成義的聯合聲明》(JDDJ),表達彼此對「稱義/成義」教義的理解與共識;2006年,世界衛理宗協會(WMC)也發表聲明表達支持JDDJ;甚至2017年,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亦決議接納此文。
3. 1987年12月1日,在浸信會周聯華牧師號召下,臺灣共六十個主流教派與新興教會,聯合發起「2000年福音運動」,期待於2000年12月31日前,不論教派,全臺基督徒與教會數達到「信徒二百萬、教會數一萬間、二百位宣教士」之目標。
4. 靈糧堂於民國一百年(2011年)以「百倍收成、百倍復興」為名,力推「全臺萬人受洗」活動,號召全臺基督教於年底聯合施洗,當時參加之會所不分宗派共計347間。
5. 1965年,臺灣長老教會欲舉辦「福音來台百年大會」與「跨宗派合一運動」,以促使臺灣各基督教會都加入普世教協。起初各教派一團和氣,後來國民政府質疑普世教協具有共產國家會員,屬共產黨側翼,遂以「護教反共」口號,透過憲警與情治手段限制合一運動,同時透過輿論引發各教派攻擊包括長老會的四大教派,並成立「亞洲基督教會護教反共聯合會」,間接導致臺灣基要派的形成。參曾慶豹(2016),《約瑟和他的兄弟們——護教反共、黨國基督徒與臺灣基要派的形成》。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社。
6. 參曾慶豹(2018),〈華人基督徒合一路上的諸種障礙〉,《輔仁宗教研究》第三十六期,頁21-48。
7. 事實上,基要派基督教團體對普世合一運動的反抗和抵制,是一個全球可見的普遍事實。參凱倫‧阿姆(2003)《為神而戰:基本教義派的起源與發展》,王國璋譯,台北:究竟。
8. Thurian, Max.(Ed.)(1983). Ecumenical Perspectives on Baptism, Eucharist and Ministry (Faith and Order Paper 116). Geneva: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9. Kinnamon, M. & Cope, B. E.(Eds.) (1997). The Ecumenical Movement: An Anthology of Key Texts and  Voices. Geneva, WCC Publications. p.237-238.
10. 與該回教牧座談會籌備之始末可參閱鄭連明主編(2000),《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基督教在臺灣宣教百週年紀念叢書委員會,頁335-339。
11. 1963年4月15、16日,地點在臺中真耶穌教會總部,出席者包括了周聯華、黃武東、馬永梁(聖公會聖約翰座堂會長)、馮國光(行道會)、方大林(衛理公會)、丁樂山(行道會)、鄭兒玉(臺南神學院)、賴英澤(臺南神學院)、穆謁仁(公報社)、龔天民(臺中信義會神學院)、劉仁傑、許遵道(門諾會)、金仲庵(臺中信義會神學院)、楊約翰(真耶穌教會)、魏約翰(真耶穌教會)、林奉生(真耶穌教會)、謝順道(真耶穌教會)、黃以利沙(真耶穌教會)等。引述自曾慶豹(2018),〈華人基督徒合一路上的諸種障礙〉,《輔仁宗教研究》第三十六期,頁25。
12. 謝順道(2001),《我親眼看見神》,臺中市:腓利門,頁190-192。
PDF 下載

作者: 劉怡昀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2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