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46期2023年3月)
靈修小品:學習被人接待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小屋

小弟所屬團契有一間由團契學長們共同承租的家庭式套房,這間家庭式套房在小弟大一入學前,就已經由歷屆學長們接連承租了4-5 年。小弟大三時也搬進去,後續我們就稱它「小屋」。

無論是晚間聚會、安息日聚會或團契聚會結束後,大家都很有默契地往小屋「續攤」聊天,我也不例外。在大一、大二尚未搬進去時,都是以被接待者的身分出現,因為大家感情很好且都是平輩的關係,所以每次去小屋,基本上都能和在小屋的每個人講到話,且透過每次的對話,得知彼此最近的課業及信仰狀況,待下次見面,就能承接著之前的話題繼續聊。透過這樣子的循環,就能逐漸更認識大家,也知道有哪些人需要代禱,並從別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責任。



大哥姐家

小弟所屬團契每學期會有一兩次到大哥姐家吃晚餐及上課。感謝神,每位接待的大哥姐皆使出畢生絕學,準備非常豐盛的晚餐與美食給在外讀書的小孩享用,還有大到可以塞下全部契員的空間。我們這些學生也會如同在小屋般的習慣彼此聊天,非常自在、愉快。然而,剛當契長的我,忽然發現了這個並非故意,而是大家不自覺就呈現這樣的氛圍:契員彼此間暢聊甚歡,卻沒有主動跟接待我們的大哥姐聊天關心彼此狀況。

可能有些契員會覺得,跟大哥姐不像跟同輩一樣,有這麼多共同的話題可以聊。的確如此,但我們也該學習著同理思考,倘若大哥姐沒有答應我們的課程邀約,其實他們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準備如此豐盛的佳餚、備課,及課程後的水果,更甚者有些大姐還會準備自己做的甜點給孩子們吃!這些時間若都省下來,其實可以做很多事。

接待家庭們因為愛的緣故,願意接待我們到家裡上課。我們也該秉持著肢體互相幫補的愛心(羅十二5),彼此關懷與問候。這些都是我們在被接待時,需要學習的課題。



被接待者的刻意練習

這些若沒有特別被提出來,其實大家不會有太大的感覺,畢竟,主體還是彼此的契員,我們都還是有持續著熟識與關心,只是地點從小屋變成大哥姐家,就會不經意地忽略默默在背後付出的接待家庭。筆者因這一次的體會,忽然想起在大一關懷家庭出遊時,聽到那位大哥所說的:「學習被別人接待」這一句話!

確實,我回想起那次到山上受到教會的接待,我似乎也只有跟契員互動,就連接待我們的負責人,分享這間教會的奇妙見證與恩典時,我其實也沒有太多的記憶點,因為當時的我根本沒有想到要與他們互動。

然而在主裡,我們都是一家人。既然都是一家人,不能說因為不熟,而選擇不主動跨出第一步去認識;因為不熟,所以不願意付出關心;因為不熟,所以選擇待在自己的舒適圈同樂。那麼這樣的訪問,就不是建立在主裡的彼此接待,而是變成訪客來這邊拍照、記錄、踩點而已。

對於被接待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後,我便告訴自己:

1. 只要每次被接待,我都要主動跟接待家庭的大哥姐們講到話。

2. 離開前一定要帶走接待家庭大哥姐們的一個見證或是談論的一個主題。

3. 談論的見證或主題是否能跟我的信仰或生活做連結,讓我下一次的見面能延續上次的內容往下聊。

每一次的刻意練習,都是為了讓彼此在主裡更加熟識;每一次的被接待,都是為了建立或加深彼此愛的連結。



感謝與祝福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十三13)。這句經節是一位常接待團契的大哥姐家牆上掛的三幅畫,內容分別為信、望、愛。每當看到這三幅畫,心中都會深深地感謝神。感謝神,讓大哥姐們願意愛心接待;感謝神,讓學子們雖在外讀書,卻能感受如在家般地溫暖。

透過在學期間被接待的六年,使我不只熟識了契員,也熟識了接待家庭的大哥姐們,且因了解每位大哥姐在信仰路程上的滿滿恩典,也使我更加地認識神。如今,儘管已離開就學的地方,但只要每次回去,仍舊與大哥姐們有說不完的話題,原因就是當初彼此都建立了深厚的愛的連結。深願被接待的人都能心存感謝,並在其中學習、實踐愛的道理,也願神記念為愛所付出的關懷家庭。
PDF 下載

作者: 水余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2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