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50期2023年7月)
主題特寫:向耶穌學語言溝通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溝通」,是近七十年來常常被提出的名詞,顯示在人類社會裡,「溝通」是重要且不容易完善解決的課題。溝通是說話嗎?溝通的目的是什麼?自己是個善於溝通的人嗎?自己是個好溝通的人嗎?

很多人以為溝通就是說話,這樣的概念是對的,但也不完全正確。

溝通是訊息傳遞的過程,有發出訊息者及接受訊息者,即說與聽兩方。講述者的目的是傳達自己想要讓聆聽者理解自己的想法及觀點,運用的管道有言語、肢體、影像或其他方式。溝通的過程中,若出現干擾,而讓雙方有誤解時,要適時的反應與回饋,彼此不要被情緒、環境及個人的偏見所影響,以確保訊息的正確性。由上面的描述,可以知道溝通是過程,而成功的溝通是確認雙方都理解彼此,是所謂的「懂了」,所以成功的溝通並不代表說服對方。


 
言語的溝通

運用在溝通的管道中,言語是最常被使用的,卻也是較常造成困擾的方式,因為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裡(箴二五11)。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十五1),而言語多,也可能顯出愚昧(傳五3)。可見這被用來擔任溝通工具的言語,要說得合宜、恰當並得體,實在是需要學習與練習。


 
耶穌的典範——因材施教

從聖經中學習言語的溝通,無庸置疑最好的典範就是耶穌,福音書裡面記載了許多耶穌與門徒在傳福音過程的事蹟,從中可以看到耶穌針對不同的人、事和物,有各種方式的示範與內涵。

耶穌在與眾人溝通,甚至與魔鬼對話時,都讓我們看到祂使用不同的說話方式、語氣和態度。例如,在與施洗約翰對話時,用的是謙和及安慰的態度,祂對約翰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於是約翰許了祂」(太三15)。當耶穌要稅吏撒該從桑樹上下來時,祂知道撒該的內心,並且以尋找失喪之人的心情看待,所以祂溫柔且堅定的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路十九5)。

在受到魔鬼試探或趕鬼時,則是用很堅定且責備的語氣,尤其在魔鬼用聖經的話語來刺激時,耶穌也是用聖經的話語,帶有力量與權柄。魔鬼說:「祢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主要為祢吩咐祂的使者,用手托著祢,免得祢的腳碰在石頭上」(太四6),耶穌回應:「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太四7)。


 
耶穌的典範——善用比喻

用言語溝通時,耶穌還會依照不同的對象,用不同的方法,讓對方知道祂所要教導的內容,其中使用比喻,就是非常具有智慧的方式,這並不是要讓聽見的人讚嘆祂的聰明與口才,而是要讓聽見的人,更明白真理與天國的福音。

耶穌經常面對來自各地不同背景的人。當祂闡述真理的時候,用了許多的比喻,因為對不同的人訴說同一件事情時,即使用相同的表達方式,往往不容易讓所有人都聽得明白。相同的用字遣詞,在不同的身分、背景的人耳裡,領受的也會不同,所以要讓不同背景的人都能體會內涵,就必須使用眾人共同的經驗,才能夠有效的傳達自己的想法。於是,耶穌使用了比喻,採用的內容都是周遭隨處可見的資源、事務、生活方式及猶太人家庭社會文化的觀念。我們閱讀對觀福音書的內容時,有許多段落都可看到耶穌以淺顯、平常、眾人皆知的事物,放在具有深度涵義的比喻中,把神的奧祕與真理彰顯出來。

馬太福音第十三章提到,當時門徒問了耶穌,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耶穌除了在11-17節裡說明了原因,更在說完了麵酵的比喻後,再次的強調,「這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我要開口用比喻,把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發明出來」(太十三35)。耶穌在比喻的運用上非常的巧妙,不僅如此,還做了很好的示範,就是澄清問題和疑問,並沒有因為門徒不理解祂用比喻的原因而惱怒。相對的,又更進一步的做了說明,這也是言語溝通時很重要的部分,因為許多的誤解就是沒有進一步澄清,而造成說與聽之間產生了鴻溝,而這個部分就延伸到耶穌說話時,與他人的互動狀況和態度的流轉。


 
耶穌的典範——鼓勵的言語、堅定的態度

當時耶穌回應時,除了使用以賽亞書第六章9-10節的經文說明之外,還用了鼓勵的言語,對門徒說:「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太十三16)。我們在對話中,如果要讓對方願意聽,以正向的語言應對很重要,尤其這樣具有鼓勵意味的語句,更能夠讓對話的彼此敞開心胸,遇到問題時才有提出詢問的意願,如此也才能夠讓訊息接收者對於不明瞭或聽不懂的部分,真正的體會和理解,達到溝通的真正目的。

慈愛的耶穌,除了溫柔及願意鼓勵人之外,在言語溝通的過程裡,遇到必須堅持的事,也會表達清楚,不讓對方誤會而曲解自己的意思,甚至很堅定地指出對方不正確之處。不過這些責備,並不是因為情緒造成的,而是有憑有據的。例如路加福音第十三章10-17節提到,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了駝背的女人,而管會堂的卻責備耶穌在安息日治病,當時耶穌說:「假冒為善的人哪,難道你們各人在安息日不解開槽上的牛、驢,牽去飲嗎?況且這女人本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被撒但捆綁了這十八年,不當在安息日解開她的綁嗎?」所以在溝通的時候,應該注意自己的談話內容,要用事實說明解釋,而不是用情緒或音量來壓倒或指責對方。

耶穌在世上時,傳講的是天上國度的福音,如同路加福音第四章43節裡提到,「耶穌對他們說,我必須在別城傳神國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為此。」因此,我們在福音書裡面,看到祂的言語、內容,都是圍繞著這樣的中心思想,沒有摻雜其他的觀念。為人們建立正確的神國認知是祂的目標。因此在言語溝通上,祂只為神國的事情辯駁,即便在被帶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裡的時候,對於眾人的控告及假見證,祂都沒有多說什麼;唯有在該亞法問祂是不是神的兒子,是不是基督時,耶穌才加以辯駁。這也讓我們看到,言語溝通時,應該要非常清楚自己要傳達的是什麼訊息,對於自己必須捍衛的立場也應該有堅定的信念。


 
結語

在言語溝通的這件事上,耶穌針對不同情境,會有不同的說話方式、語氣和態度;對於不同的對象,會用不同的方法,並且善用比喻,讓聽道的人容易理解;在傳達重要訊息與表達立場時,不會用情緒或音量來壓倒並指責對方,而是有所依據;對於真理的立場更是非常清楚且堅定的。

願神幫助帶領,讓我們在言語的溝通上也能學習耶穌的智慧,將自己所要傳達的訊息,讓接受者清楚、確實地了解,讓彼此的溝通沒有干擾與障礙。
PDF 下載

作者: 如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202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