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50期2023年7月)
信仰社會:走入信仰的深處:籬笆與憐憫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加恩在教會完成了終身大事,蜜月旅行訂了紐西蘭南北島十日遊,除了嚮往有一趟特別的新婚旅遊外,另一個目的,便是要看看聖經中常說的綿羊,到底是什麼樣的生活型態?來到了紐西蘭,果然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旅遊聖地,一望無際的草原,倘佯在晴朗的藍天與舒坦的空氣間,頓時讓人浸淫在這難得一見的自然洗禮。

隨著旅行團的行程,望見一群群綿羊正在青綠的草原間悠然漫步;第一次看見這樣的怡人景致,令加恩大開眼界,興奮不已。於是他對著羊群目不轉睛,羊群的一舉一動,都映在加恩既新奇又雀躍的眼神中。

「有的羊在吃草,但更多的羊,沒吃草的時候,看起來像在發呆。」加恩打趣地告訴他的新婚妻子。兩人相視而笑!觀察了一段時間,隨之而來的,卻是一連串的疑問;對於這樣的景象,加恩內心有些失望,因為他沒想到眼前的羊群,看起來動作竟有些笨拙。難道這就是耶穌所形容,且為祂所喜愛的群羊嗎?這令他頗為不解。為什麼耶穌如此形容祂的子民?想必一定有特殊之含意與真理。



羊圈中的羊

聖經提到羊在羊圈中,有牧人在帶領羊群;又提到羊群會聽主人的聲音(約十27)。在浪子的比喻中,記載著兩個兒子,小兒子(浪子)要求父親分家產,得了家產之後,就離開家,四處遊玩花費,最後散盡錢財,連生活都有困難,甚至只能吃豬的食物果腹。直到走投無路時,才想起他可以回家去;當父親的僕人,都比在外面流浪的日子輕鬆,於是他回家了(路十五11-20)。小兒子可說是不願被羊圈圈住的羊,他想自由,想要自己去闖一闖,羊圈對他反倒是限制,脫離羊圈才是他想要的生活。然而他的父親沒有勸阻他,給了他要的產業,就任由他去外面闖蕩。在約伯記中,我們也發現,因為神用籬笆保護著約伯(伯一10),所以撒但便向神要求:如果祢把外圍的籬笆挪去,約伯必然棄絕祢。神同意撒但的控訴,挪去了約伯的籬笆,以至於約伯遭受莫名的災禍,家人及僕人都遭害,連他的財物、牛羊,也在一日之間,全然消失。當神將籬笆拆走了,人還剩下些什麼?

同樣類似的情景,也發生在約拿先知身上,只是模式不同。神要約拿去尼尼微城傳警告,若尼尼微城不悔改,祂要毀滅這城。約拿卻不願意傳警告,而逃往他施,要躲避神的面。神用大風浪阻止了他的行程,並用大魚吞了他。本來先知只要好好地順服,神就不需要用額外的方式,來調整先知的作為。約拿最後很不情願地,在他具有亡國之恨的敵人面前,傳了一天的警告,沒想到全城的人從王到民,都徹底悔改,於是神決定不滅這城;然而神讓蓖麻樹一日生長,又一日枯萎,約拿卻以此向神發怒(拿四6-9)。



羊與狼

約伯與約拿的故事,不只是一般的記事,神要告訴我們的,更有許多重要的真理。約伯就算被神稱為完全正直的人,也僅只是「從前風聞有神」;約拿就算已經是先知,能親眼見神,但還是很有個性,反抗神、不服神。神把約伯的籬笆拆走,約伯便陷入極大的苦難,否定神的創造,寧願自己不要出生,為自己的遭遇無奈與感嘆;約拿看見神的作為,不但不敬畏神,還蓄意反對,多次鬧情緒,不禁讓人覺得可笑。其實約伯並不是應許之地的子民,但神要讓我們知道,在古老的烏斯地,也有人這樣地敬畏神;約拿雖是以色列民,卻仗著神的揀選,而忽略了神的憐憫。

以人性的角度來看,這個社會很多成功者告訴我們,唯有成為一匹狼,才能吃羊;若是當一頭順服的羊,便很難出人頭地,也難以在殘酷的現實中生存。從帝王的權謀到商道的手段,人為了得到自己的權位或利益,無不處心積慮、汲汲營營;甚至賣友求榮、過河拆橋,往自己設定的目標前進。要安穩地當隻「主的羊」,談何容易?羊要面臨的是,四處的「狼群」,若羊沒有極為清楚的認識主人、深知主人會保護他們,這些羊群必會活在恐懼之中。

大衛作詩這麼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詩二三1-2)。羊必須知道,有了牧者,自己必不缺乏;而羊所行之處,有牧者預備的青草地,並且只有牧者知道,哪裡是可安歇的水邊,因為真正的牧人有豐盛的經驗,不會讓祂的羊身處險地。常常有些溯溪高手,死在午後的暴雨,認為以自己的技術與經驗,就能在山勢溪川中歷經百戰;不料一場突發的暴雨,就可以讓這些挑戰者葬身溪谷。我們所相信的神,知道未來哪裡有危險,不許羊靠近,為羊設了籬笆;因為神無所不知,看透任何的危險,而危險也在祂的掌控中。

年輕時,或許我們有很多企圖心與目標,想實現自己並多得些成就,就像一匹狼,想多吃點肉;看似有成就,但走到人生的中末段,以屬靈的神國來看,也不盡然是成就。神把籬笆放在羊圈中,看來是限制了羊群,其實是保護羊群。悖逆的羊,想逃離籬笆,想當一頭更「自由的羊」,殊不知從羊變狼,看來是成長了,實際上是少了主人的引領,活在競爭之中,也活在充滿危險的奮鬥與空虛。



公義與憐憫

作為耶穌的門徒,主稱我們是祂的群羊;主的群羊活得越久,就應該要越了解主人、越敬畏神。人生有各樣的彎折,就像羊群也會歷經山川的險路。時間會告訴我們,人的有限與人的極限;正因如此,人會更加謙卑,開始不在乎周圍的掌聲或噓聲,而更需要知道帶領他的是誰。聽主人的聲音,才能活在主人的籬笆之中。保羅在羅馬書十一章提到,今天我們外邦人可以蒙主揀選,是因著猶太人不信耶穌,而讓神的憐憫臨到外邦人(參:羅十一11、20)。猶太人如悖逆的羊群,如此的不信與剛硬,使得以色列亡國了兩千多年,直到1948年才得以復國;復國前還歷經了希特勒納粹政權的屠殺,五百多萬人因此喪生。

約伯完全敬畏神,歷經磨難,他不明白;約拿歷經亡國,神要他向敵國傳警告,他不明白。約伯說:「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伯四二5)。在尚未了解神拆毀籬笆之前,人在神的保護之中,約伯不知道神的憐憫及神的榮耀。約拿向神發怒,蓖麻樹只是導火線,真正讓約拿內心不平的是「神的作為」。神告訴約拿:「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拿四11)。約拿書並沒有明確說明,約拿最後是否明白神的心意;但約拿書以此句作為結束,也可以想見約拿完全明白,原來神讓這一切發生,最終是要來彰顯神的憐憫。

人常常以為的公義,卻不知那是自以為義,或人的公義。人的公義與神的公義不同;人的公義,目的是要人受刑罰或得到應有的報賞;神的公義,卻含著神的憐憫,為要叫人回轉,並施行拯救。有時我們看不清楚,一件事究竟是神的公義或神的憐憫;因公義與憐憫本就是神的屬性,但人不是神,很難真正的了解神。保羅就算得蒙神的奧秘與啟示,他仍知道:「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羅十一33)。



籬笆與憐憫

保羅深知,人能蒙恩成為主的羊,是恩典,也出於神的憐憫。當我們尚未認識神,不曉得之所以能得拯救,並不是因為我們的立志,也不是因為我們的努力;慢慢地我們發現,救恩果真是出於神的憐憫,是白白得來的。神的憐憫依然是神的憐憫,不會因為我們的不明白而改變。故此,保羅說:「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神」(羅九16)。神用祂的話語和真理,劃出界線,成為犯罪與恩典的分界。保守在神的話語中,就像活在神的籬笆中,有牧人的引領;一旦出了界限,在神的籬笆外,就落入沒有應許之境。

人的現在與未來,都在神的擬定之中(伯四十8),人卻不得而知。不用為籬笆而受困,當為籬笆而歡欣。只有活在神的憐憫之中,並在憐憫中感謝,才能享有喜樂與平安。這是神給的籬笆,也是神給的憐憫。
PDF 下載

作者: 稱恩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202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