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51期2023年8月)
專題報導:教會歷史:臺灣基督教界的戰車馬兵──黃呈聰∕以利沙長老蒙召60週年(1963-2023)追念與省思(一)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序幕:本專題由來、目標

1963年7月20日黃呈聰(以利沙長老)蒙主恩召,距今(2023年)恰巧一甲子;受其影響的區域主要在臺灣、大陸及世界諸多的基督宗教(包括真耶穌教會教會草創時期),緬懷這位功在神國的工人,更具特別的意義。

本文因主題、篇幅之限,主要的探究範圍,局限在黃呈聰(以利沙長老)在臺灣社會上、神國事工之部分風範。


 
研寫因由與動機

筆者自懂事以來,即相當關注黃長老的史蹟已至少二十餘年,隨著人生歷練,愈加發現黃長老對當年迄今之影響委實深遠,斧鑿之深,斑斑可尋,之所以現今下筆,實有其特殊緣由,依序如下:

 src=
黃呈聰英年、晚年之留影(1886-1963) 1


 
一、長執巡牧,提及黃長老史蹟,幾乎忘食

2013年,曾恩榮執事至嘉義進行巡牧。一般愛餐時間,話家常乃常事,然而同桌諸位長執們,尤其羅擇真長老,如此專注投入、回顧講述早期長執風範者,實相對罕見,與一向研寫早期教會史的筆者頗為投緣,這也是激發本文研寫之重要動力。

約1960年,當年9歲的曾恩榮,跟隨家父——線西教會負責人曾得真執事,拜訪黃以利沙長老,黃長老於其書房親手泡茶,款待來客,非常親切。

 src=
2013年5月4日(六)曾恩榮執事(中)嘉義巡牧,提及黃以利沙長老史蹟,差點忘食,其他同桌者:
羅擇真長老(右)、筆者(左)、周道誠長老、姚真德執事(後二者未入鏡);
餐後至傳道房,曾執事仍續追憶當年與黃長老面對面之際遇,其喜樂溢於言表。(羅大維 代攝)



 
二、相關研究撰稿事宜待續

2013年7月已下筆研寫〈黃以利沙長老蒙召50週年(1963-2013)追念與省思〉,因故僅完成部分文稿,未能完成心願。


 
三、10年後突收線西老照片,始想起未完成之心願

2023年6月12日,久未聯絡的曾長老突傳寄來六幀線西教會相關老照片,當時筆者正忙於其他專題(保羅專題系列),此際才憶及當年因故未完成之心願。屈指一算,如今正值黃先輩安息主懷60週年,乃定意轉為優先研寫〈黃以利沙長老蒙召60週年追念與省思〉。2


 
四、20世紀社會史地背景——1926年真耶穌教會全球永續發展之三大決策

楊約翰長老數度回顧道:在聖靈感動下,郭多馬、黃以利沙長老連袂向當時決策者張巴拿巴長老建言——真耶穌教會若想在全球永續發展,務必推動下列三項策略:「注重組織」、「培養人才」、「出版刊物」。

身為黃以利沙長老的學生、後輩——楊約翰長老強調道:1926年這三大決策對全國、全世界真耶穌教會之進展,具有極關鍵的影響,這三大方向不僅當持續執行,且當全力以赴強化之!3



 黃以利沙長老簡歷

 src=
黃以利沙長老4



黃長老原和美長老教會教友,早年擔任線西鄉鄉長;再赴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學求學、畢業,跟隨林獻堂在日本、臺灣熱衷追求臺灣民主運動;1921年蔣渭水創辦「臺灣文化協會」,黃呈聰擔任理事;1923年曾陪同林獻堂覲見日本總督伊澤多喜男,提出〈建白書〉——十二條改革計劃書5;對臺灣社會之革新,立下諸多汗馬功勞,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1925年移居福建家鄉,偶然發現擁有得救確據的真理——真耶穌教會,並親身體驗活水、聖靈澆灌之奇妙、喜樂,從此遠離政治,專心傳揚真福音。

1926年與吳道源引領張巴拿巴、郭多馬長老等跨海來臺宣道,40天建立線西、牛挑灣與清水三處教會,撼動基督宗教界,如今回顧之,實對臺灣基督宗教界有極重大的激勵、警惕作用;同年於南京所舉辦的首屆「全國神學會」,即黃氏與郭多馬長老向張巴拿巴長老所倡議。後來1930年在和美、1936年於臺南所舉辦的「臺灣支部神學會」能順利舉辦,咸認為也應與黃長老居間運籌帷幄、落實有關。6

此外,黃長老對於包括真耶穌教會在內的基督宗教界有諸多改革與直接、間接之貢獻,紙短情長,難以逐一盡述。



 黃呈聰在臺灣社會之建樹

黃呈聰在日治時代臺灣社會之建樹,可謂勳業彪炳,至今已約100年,仍引發很多人士追憶,可見其斧鑿之深,諸如:

「臺灣文化協會」的創辦人乃蔣渭水,對臺灣社會、文化帶來頗為巨大的向上提升力;然而黃呈聰榮膺該協會的要角,對「臺灣文化協會」私底下出力、貢獻甚多,例如四處演講、推廣,不遺餘力,頗受倚重。



 1921年「臺灣文化協會」之創設——頗受倚重

 src=
1921年「臺灣文化協會」第一屆理事會於靜修女中禮堂7
黃呈聰貢獻甚多,頗受倚重。前排座位中:林獻堂(總理)、
左二:黃呈聰(理事)、左三:蔣渭水(專務總理)8




 首倡白話文的先鋒黃呈聰 蔣渭水為實踐者


1923年蔣渭水(右)與首倡白話文的先鋒——
黃呈聰 (左)在大安醫院裡商議要事,兩位夫人在旁聆聽。 9




當時甫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不避諱官方之監督,「文協」總部即設置於蔣渭水在臺北市的大安醫院自宅10,蔣渭水雖因入獄之故,未能參與新、舊文學之論戰,然而卻以白話文大量創作所謂「獄中文學」,堪稱白話文運動的忠誠實踐者。

1922年(大正11年)黃呈聰考察中國大陸,親身感受到三年前的「五四運動」(白話文運動)之強烈衝擊,回臺灣後發表〈論普及白話文的新使命〉、〈應該著重臺灣特種文化〉,該類主張可謂倡導「白話文運動」的檄文,對臺灣影響極為深遠11,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待續)



註:
1. (左圖)黃呈聰壯年時期照片,http://www.shenshi777.com/pic/up_files/2009-10/1255658622R8kD.jpg  2014/5/31;(右圖)係黃呈聰晚年留影,http://210.59.11.16/taiwanhistory/bpics/a/bc26.jpg  2013/5/30.
2. 其他可另見王惠姬,〈從文化人到天路客——以1920年代的臺灣黃以利沙為例〉,《聖靈》月刊,第376期2009年1月以下有連載。
3. 參楊約翰,〈蒙主恩召至獻身事主〉,文收《真耶穌教會臺灣神學院創設32週年紀念刊》,總編輯:邱義雄,臺中市:真耶穌教會臺灣神學院1996,頁113-123,此處見頁122。
4. 黃以利沙長老照片由筆者擷取自《1926臺中實業家郭歪受浸於線西教會》,當時正值40歲英年。
5. 參莊永明,〈磺溪文化先鋒——黃呈聰〉,文載《台灣百人傳》,臺北:時報2000,頁91-110,此處見頁104-105。
6. 詳參陳宏模撰,〈1930第一次臺灣支部神學會——和美〉,《聖靈》月刊,2023年元月至四月號連載,此簡歷參元月號頁79。
7. 本圖片取材自 Wikimedia Commons「臺灣文化協會」,(檢索日期:2023/6/30)。
8. 此處之「合照」、「旁白」之部分人名辨識另參蔣朝根編著,《在最不可能的時刻——蔣渭水留真集》,頁49。
9. 此珍貴之留影係取材自 http://pcdn1.rimg.tw/photos/961083_jglie2q_l.jpg Wikimedia Commons。檢索日期:2023/6/20(二);此處之「合照」、「旁白」另參蔣朝根編著,《在最不可能的時刻——蔣渭水留真集》,頁70;筆者按:「大安醫院」今仍在臺北市延平北路,然其遺址已改掛「義美餅乾店」招牌。
10. 參蔣朝根編著,《在最不可能的時刻——蔣渭水留真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6。(圖片精裝書),頁3 。馬英九時任臺北市長,親筆撰序。
11. 參蔣朝根編著,《在最不可能的時刻——蔣渭水留真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6,頁70下;另參莊永明,〈磺溪文化先鋒——黃呈聰〉,文載《台灣百人傳》(一),臺北:時報2000,頁91-110,此處見頁105-106。作者於書末專欄誌謝:除少數莊氏個人收藏外,特別感謝提供授權珍貴照片的家屬後嗣,本文:「黃雄志」,此處見頁257。
PDF 下載

作者: 陳宏模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8/01/202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