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54期2023年11月)
主題特寫:相伴相隨到永遠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一、存在的孤單

看著熙來攘往的街頭,在摩肩擦踵之間看似熱鬧吵雜的情境,內心未必踏實自在,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酸楚,說出口的只是表淺的問候,只有報喜無法報憂;在一個攀比功利的社會中更難以啟齒自己的脆弱,心中的痛與憂只能讓它靜靜地藏在深處,在那裡只剩下孤寂。

如何能不受隱藏卻鮮明的刺痛影響?不如忘了罷!是藉著酒水、藥物暫時阻斷那些蠢蠢欲動卻不合宜的警覺和焦慮;還是流連網海,讓自己沉浸在無邊際的絢麗波濤,隨波流向心中的桃花源;或者提醒自己應該為身家打拚,在浮華世界奮力一搏,掙得一番功名利祿以光宗耀祖;抑或該遠離紅塵,斬斷煩惱絲,在吐納與內觀間求得內心平靜與頓悟呢?



二、陪伴回家

無論用理智的推敲,還是浪漫的追逐,日光之下我們能選擇的有限,也被自己先天的條件和迷思所束縛,看似是一個自由人,其實萬般不得已。所以使徒保羅說:「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七24)。那一位「誰」究竟是誰?是機運,還是某一個貴人?

保羅的經驗是當他面臨控訴,所有人都棄他而去時,「惟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提後四16-17);當他處在生死交關失去指望的時候,他說:「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林後一8-9)。根據保羅的體驗,他所事奉的主耶穌基督不僅僅是高高在上的造物主,也是成為人子,為罪人釘死十架的基督,是不離不棄的保惠師(約十四16)。

不離不棄,看來是過於一廂情願的說法,因為在人的理智上都清楚,就算我們情願不離不棄,至終還是不可能永遠相伴,頂多寄情在可見可聞的紀念物,在腦海裡面建構一個永存的想像與回憶,令人感動,卻有缺憾。所以大部分的人就像拉撒路的姐姐一樣,不相信主耶穌能使死人復生(約十一21-40);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同樣沒有辦法相信主耶穌真是永遠不離不棄的至好朋友。

所以我們錯失了平安與福氣,暗地飲泣無人知曉、無人聞問,人生盼望的福氣總是失之交臂,眼睜睜看著別人有好的機會,有人拉他一把;我們只能活在自憐自艾、怨天尤人當中,生命光景每況愈下,甚至想要輕生以了遺恨。

往往要到山窮水盡才肯放下心中莫名的驕傲自恃,仰天嘆息低頭下拜,懇求上主的憐憫幫助。如此,人走到了正確的位置——施恩的寶座前。因為主耐心的等待與引導後才漸漸醒悟過來,原來我不是孤兒,不是別人眼中的災星禍端,原來我是神的兒女,是迷途的羔羊,心中堅定地說:我要回家!



三、悖逆與陪伴

我回家了嗎?對於主裡的弟兄姐妹來說,這個問題有點莫名其妙。我已經受洗,已經得到聖靈,也聚會服事,也讀經禱告,所以當然是住在神的家中!沒有錯,是在神的家中,但是內心卻與神的心若即若離,在肉體裡面有一種桀傲不遜的基因,它蠢蠢欲動要抓住我們,使我們被情慾牽引,被世俗的價值影響,被五光十色所誘惑,恍惚之間又與神的道漸行漸遠,忘記來時路。

以色列百姓在回家的路上總不缺少抱怨、悖逆、貪心、對立、紛爭,全然忘記他們在埃及所受的苦楚,更是莫名地忽略白天的雲柱和黑夜的火柱,雖然神與他們同行,心卻遠離愛他們的主。神同在,還有比這個更好的嗎?我們捫心自問,是誰叫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是環境的惡劣?是教會沒有愛心?是一句傷人的話?是的,若不是蛇的引誘,夏娃怎會摘下善惡樹上的果子?若不是夏娃,亞當也不會拿過來咬一口!

以色列百姓說,算了!我們回埃及去吧!好歹那裡還有肉鍋,沒有恐怖的敵人。永遠算什麼?今天都過不去了,談什麼永生呢?我堅持我有理!眾人皆醉我獨醒,大發熱心會有什麼問題呢?

轉了一圈,原來還在原地踏步,就在曠野繼續繞吧!主耶穌繼續耐心陪我們走,雖然有時責備,用艱難和困苦做我們日常的飲食,卻是不離不棄的另一種表達,沒有做兒女不受父母管教的,除非我們是私生子。有時候我們忘了主耶穌說過的話:「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太七14),一不留神就被自己的情緒淹沒,被情緒阻斷與神的關係。保羅提醒我們:「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嗎?」(林後十三5)。沒錯,祂仍然不離不棄。



四、進入聖所

在溺水之時沒有人會拒絕任何幫助,那怕是一根稻草;人生遭逢變故、舉目無親之際,有契合需要地陪伴該有多幸福呢?問題是,是隨自己的想要還是隨別人的幫助?不少街友在街頭餐風露宿,並不全是社會的冷漠,而是雙方對「需求」的定義和內容有歧見。

我們在神面前的祈求,幾乎都是為解燃眉之急,為了消除憂慮與痛苦,這樣的祈求是理所當然的。然而我們有時一面求,一面卻忽略神的話,腦袋裝滿了自己的想像,但看不見神更美好的旨意與真理。主說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太六33),試想,有了神的義又住在神的國度中,怎有憂傷悲苦和絕望呢?只解燃眉之急,就容易停留在滿足今生的福樂,直白地說很可能繼續放縱肉體的情慾,無法與神同行天國的道。

亞薩一開始的禱告也是這樣,他酸溜溜地向神抱怨,儘管自己努力自潔行義,卻仍然遭災受辱,惡人反倒享安逸,這種道理誰能理解?是啊!神恩待那些清心的人,筆者想像亞薩大概想跟神說的是:「難道我不夠清心?」(詩七三1-16)。

道理的認知與生活體驗間的矛盾叫人痛苦難耐,直到他進入神的聖所才得到人無法想像的答案(詩七三17-28),這當中的理解不僅是明白惡人的結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的本質:「愚昧無知,如同畜類」,於是亞薩調整自己的眼光與神同在,讓神親自攙扶著他的手,用道理引導前行,至終要接到神的榮耀裡!真是令人動容的不離不棄。

末了,亞薩唱出那段如情歌的詠嘆:「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但神是我心裡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這豈不是人生最大的福氣嗎?是有神的相伴直到永遠。

其中的轉折就在於亞薩進入了神的聖所,聖所裡有約櫃、法版、施恩座,在那裡神要與人相會,要對人說話(出二五22,三十6),因此與神同在的重點就是領受真理。我們禱告時何曾問神一句:「主啊,我當做什麼?」(徒二二10),保羅尚未被榮光所照之前,只是一股腦兒照著自己對聖經的理解,熱心去迫害基督徒,天曉得竟是迫害主耶穌,而我們真知道我們求的是什麼嗎?

在末世已經沒有聖殿和聖所可以進入,我們卻有更神聖的所在,就是在聖靈裡禱告(猶20),被聖靈充滿,就如司提反見到天開了(徒七55-60),神的榮耀向他顯現,外體的痛楚與內心的委屈都被充滿的聖靈所取代,靈魂得到永遠的歸宿,也赦免了迫害他的人,人間一切的愛恨情仇與他無關,有的是進入聖所中與神相會永遠的滿足。



五、向永恆提問

有時我們想像在那榮耀的國度裡,我們要做什麼呢?是什麼讓我們心滿意足呢?在那三層天之外有我們現在無法明瞭的隱祕話語,在永恆的國度能夠面對面見主,那完全的使我們明白一切(林前十三12)。能夠與永生神對話,向神求問,意味著什麼?就是永遠的相隨相伴,一切問題與需求都有答案與滿足,還有福氣比這個更大的嗎?

這樣的大福令古今聖徒羨慕,大衛說:「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裡求問」(詩二七4)。主耶穌稱馬利亞選擇了上好的福分,是她選擇在主前聽祂的道,這道正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生命糧,這道就是神!(約一1,六35)。

我們是否願意丟掉一切的汙穢和邪惡,特別是悖逆驕傲的心思,存溫柔的心去領受這道呢?但願我們聽見主輕聲呼喚的時候,也能這樣回應,祢說:「你們當尋求我的面。那時我心向祢說:耶和華啊,祢的面我正要尋求」(詩二七8),神與人相契合,在地如天莫過於此。  
PDF 下載

作者: 佳禾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202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