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58期2024年3月)
信仰社會:葡萄樹下:好種子的生命(上)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前言

馬太福音第十三章3節下至9節,主耶穌用撒種的比喻述說天國的開端,在17-23節對門徒解釋撒種的比喻;接著24節又說了稗子的比喻,用以述說天國的道理。隨後,36至43節則是應門徒之求,將稗子的比喻解釋給他們聽。

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太十三24)。

當下,耶穌離開眾人,進了房子。祂的門徒進前來,說:「請把田間稗子的比喻講給我們聽。」祂回答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太十三36-38)。耶穌解釋說:那撒好種的農夫就是人子,田地指這個世界,而「好的種子」是指天國之子,就是我們這些相信神的信徒。

耶穌引用撒種的比喻,還說種子落在好土裡便可結實三十、六十、百倍,強調種子生長的土地很重要。固然,環境是種子生存的必要條件,但「好的種子」更重要;因為,「本質」不好的種子絕無法生長得好,更遑論結實纍纍;即便將它栽在好土裡,也只是空佔土地罷了!只會白費農戶的辛勞、排擠其他種子的生長條件,浪費所吸收的養分。

主既以好的種子來比喻悔改相信主的基督徒,那麼好種子的特質與生命的歷程,一定會對我們有所啟發,肯定值得我們來學習。



好種子擁有永續傳承的生命

農作物的種子通常來自之前的結實成果,再經過刻意的篩選而存留下來。

兒時的記憶裡,外公家務農,他總是從收割的稻榖中,留下了明年要培育秧苗的種子;依著經驗慎選出健康、飽滿、心目中所認定的好種子,並將明年豐收的盼望,寄託在這些榖粒身上。所以種子是一種生命的傳承,它優良的本質來自上一代的遺傳。

基督徒的信仰,雖無法像動植物般地遺傳給下一代,但信仰仍可以像種子的生命一樣,持續地延續著。尤其,長輩對信仰的堅持與教導,往往能深深地影響著下一代,甚至下二、三代;聖經記載著提摩太,就是個鮮明的例子。

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提後一5)。保羅說他深深地相信,那存在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親的無偽之信,也同樣存在提摩太的心裡。保羅並不是說父母長輩可以代替兒女子孫相信、替代他們的信仰程度;也不是說長輩的信仰會自動傳輸給後代,乃是說後輩的信仰很容易受到直屬長輩的影響,
特別是父母、兄姐和祖父母。所以,保羅依照他對羅以和友尼基的認識與了解,加上對提摩太的信任,對於存在其心裡面的無偽之信甚有把握。

以撒自幼跟隨著父親,當亞伯拉罕對他說出「耶和華以勒」的時候,當時的以撒肯定還無法體會,但是因為父親所信的,讓他也相信並且順服了,往後一生沒有離棄父親的神,耶和華真神已經成為他自己的神。

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創十七7)。神告訴亞伯拉罕,與他所立定的約,是做為世世代代的約、作為永遠的約。神是信實的、永遠長存的,所立下的約不會忘記、不會改變,但亞伯拉罕是會變的、會死的,他必須要將與神立約的精神與內容,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後代子孫才能夠認識這位真神,才能守住先祖與神的約定。

真實無偽的信心、純正的信仰之種子,特別容易栽種在天真、純淨、幼小的心田裡;我們應當將堅定的信仰傳承給下一代,讓這個資產存留在孩子信仰成長過程中,成為極其寶貴的資產,千萬不要想要等到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才開始,為時晚矣!



好種子具有忍耐等候的生命

除了要耐心等候來年栽種的時節,有些種子還得先經過曝曬、乾燥,以免在時候未到前就提早發芽,失去價值;然而,直到農夫把它種入土裡後,種子的苦日子就開始了。漫無邊際的黑暗,伴隨著另一個等待的階段,從此啟動;那沉重壓在身上的泥土,彷彿叫人不能呼吸。

一般植物種子發芽時間約需二十二至四十天,常見的庭院觀賞植栽酒瓶椰子,它的種子發芽時間則需要四到五年。種子在等待發芽的過程裡,是急不來的,除了長期的忍耐,什麼也不能做。

基督徒信仰的生命也會經歷黑暗期、蟄伏期,彷彿不同的種子,有著不同時間的萌芽期間與環境;就像栽入土裡的種子一樣,除了安靜等候主的時候以外,似乎沒有其他的方法;因此,我們要學會忍耐,並且懷抱著一個有盼望的信心等候、等候主的預備!

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雅五7-8)。雅各長老勉勵我們,要有像農夫等候地裡出產的耐心,因為神是有智慧的,祂自有祂的時候來成就事情。神知道什麼樣的種子會在什麼時候要發芽,祂便適時地降下甘霖,幫助種子順利成長;否則,雨降得太早、太晚都無濟於事。

聖經中的春雨,指的是巴勒斯坦地區三、四月下的雨季,又稱為晚雨;秋雨則是十到十一月時所下的雨,對發芽時期的農作物很重要。在雨季來臨前的這段期間,農夫跟種子都得耐心等候,所盼望的是這場雨能按時到來,接下來才能有收成的指望。

信仰的歷程也是如此,等候不是束手無策,也不是毫無意義;我們的主祂知道一切,什麼時候我們預備好了、夠成熟了,能夠領受祂所應許要賜予的福分之時,祂就會帶領我們脫離困境,使我們的靈命因此而獲得增長。

聖經中也記載著許多位人物,凡預備給神使用的人,都曾經歷一段忍耐和等候的時期,這都是神有意義的安排。例如,約瑟忍受被賣為奴隸的生活,經歷了十三年;摩西從王子淪為殺人犯,在曠野牧羊四十年,到了八十歲才為神所呼召;即使是神的獨生愛子耶穌,都等了三十年才開始傳天國的福音。在為神所用之前,他們是默默無名的,甚至是被欺壓的、被監禁的。

神讓我們經歷壓力、艱難,是為了讓我們更成熟、更老練。務農的人都知道,種子不能栽得太淺,否則,很可能因過度曝曬而死亡,或容易被鳥類、禽類等動物啄食。深土對種子固然是種壓力,但也是保護;適度的壓力會激勵種子產生足夠掙脫的力量,才能衝破外殼、鑽出土壤,向下扎根、向上發芽,此後所有的熬煉都要成為過去、一切的辛苦將得著了代價,基督徒的信仰歷程也是如此。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四17-18)。

信仰的路程絕非一帆風順,反倒是坎坎坷坷、跌跌撞撞,故有人說信仰是苦難的邀約,因為沒有十字架,就沒有榮耀冠冕;為主忍受苦楚的結果,是得著那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所以,甘心受苦不是自我虐待,而是為了進入那永遠的榮耀所必經之過程。

今生的苦難與永恆的享受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同樣,世上的福樂,也是極其短暫的。人縱然得著,也是轉眼成空、成為泡影。惟有主,雖是肉眼看不見,卻是永遠的價值,基督徒應當以主作為我們人生追求的目標,忍耐等候主的應許。

(待續)
PDF 下載

作者: Day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2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