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60期2024年5月)
宗教教育:耕心更新,陪他成長:妳期望孩子是什麼樣?

令人震驚的日程表

日前一間美語補習班分享其班上小學生的一日作息:每天不到六點就起床做練習題目、出門上學、放學後到安親班報到,回家還要再練琴及學習英文,上床時間已經接近十二點了,用餐幾乎是在車上通勤時間完成,就連週末也在各樣的才藝學習中輪轉,孩子每天睡眠時間大概只有六個小時。

看到這樣的行程安排,令同樣身為母親、家裡兩個小學生的我瞠目結舌,心裡百感交集。一方面是心疼如此緊湊的作息,孩子是否有喘息的時間,思忖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另一方面回頭看看自家躺在沙發上「無所事事」的孩子,不用上安親班、寫完作業就「自由活動」,即使只是一天練琴三十分鐘的小規定,也在東摸西摸中打混過去——別人這麼認真、這麼拚!你以後拿什麼跟人家競爭呀?這是來自母親最深處的擔憂。倒是先生看到這樣的日程表,一臉平靜的說:「這哪有什麼?精英就是要這樣栽培呀?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看似吐槽我的庸俗與無知,但卻又使我再次思考:我要將孩子栽培成什麼樣子呢?



回想始為人母的初心

遙想十多年前,肚裡有著第一個寶寶,當時我讀到一段經文:摩西拿著法版從山上下來,卻看到百姓們圍著牛犢敬拜、跳舞,一氣之下將法版摔碎了。摩西說:「凡屬耶和華的,都要到我這裡來!」於是利未的子孫都到他那裡聚集(出三二26)。從此事件之後,利未的子孫就成為分別為聖,特別蒙神揀選為得以服事神的支派。當時看到這段經文的我大為感動,「我的孩子是屬耶和華的!我的孩子要分別為聖!我的孩子一生要事奉神!」我在心裡這樣向主禱告。

感謝神!蒙主的保守,接連幾年三個孩子陸續平安的誕生,懷孕過程所有自費的產檢項目都沒有去做,因為相信生命掌握在神的手中,也不想讓產檢結果徒增自己的煩惱,也考驗對神的信心。還記得孩子受洗時,心裡向神的禱告:「主呀!現在開始,他就歸入祢的名下了,求祢幫助我成為智慧的母親,讓我把孩子養成祢喜悅的樣子。」

我也還記得,兒子在八歲生日的前一個星期,調皮的不得了,讓我每晚幾乎都是氣得入睡,但神卻在生日時送他一個大禮——寶貴的聖靈。當我得知兒子受聖靈時,眼淚頓時湧出,向神獻上感謝的禱告:「主呀!謝謝祢愛他、求祢讓我能用祢的眼睛來看我的孩子!愛我的孩子!求祢永遠內住在他的心裡,伴隨、引導他一生……。」

孩子第一次背出主禱文、孩子第一次上臺獻詩、孩子第一次司琴,孩子總是為尚未信主的外公禱告、孩子帶同學來教會參加福音茶會……這些畫面都歷歷在目,孩子們一天天在神的恩典中長大,每每思想與細數,只有滿滿的感謝。



望子成龍的焦慮

隨著孩子平安長大,對孩子的期望似乎也越來越多;隨著教育制度改變、學習環境改變,焦慮也越來越多。不敢說期望子女要成龍成鳳,但總不要差人家太遠吧!要不要多學一些才藝?要不要補習讓成績更好?要不要準備考私立學校?……可是如果補習的話,星期六就不能來教會了;如果再多上一項才藝,就來不及每天晚上一起讀經,晚上也不能參加晚間聚會了!

感謝主!每次出現這樣的「天人交戰」時,標準答案總是能及時浮現:不行!再怎麼樣一定要「全天」、「到教會」守安息日!如果可以持續每天讀經、晚上有一天能全家一起到教會聚會是最好的。多年來家庭祭壇累積下來的基礎,全家都知道信仰的重要,在面對時間的安排上,一家人總是能夠很快達到共識:信仰第一。有時候考前的週六,希望孩子趁著空檔拿起書本看一下,孩子也會說:「媽媽,妳不是說星期六就是要完全的『安息』嗎?」雖然心裡已有定論,但可惜的是,媽媽的焦慮還是沒有消失,真是小信!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詩一二七1)。

多麼奇妙!神總是知道我內心的擔憂,一連幾週,這節經文三番兩次地從不同的主題、不同的講道者出現。我翻開聖經,想要細品詩篇一二七篇全文:「看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詩一二七3)。這兩節經文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但現在才發現竟然是在同一篇詩中……。原來,對於培育子女,神已早給了清楚的方向:孩子是我賞賜給你的禮物、是你的產業,你當用心經營管理。但,若不是我建造看守,憑你一己之力也是白費工夫。



為主培育下一代

讓神建造房屋、看守城池,並非表示身為父母的就任子女自由發展,神一向很看重我們在面對任務時的「態度」及「行動」,結果倒是其次。挪亞在接到造方舟的任務,同時也要向世人傳警告,這一百年的時間,最後也只有自己的家人進了方舟,以傳福音的結果論來說,效果真是不好;撒母耳是以色列人所敬重的祭司,可惜兒子並不遵行他的道「貪圖收利,收受賄賂、曲枉正直」(撒上八3),但神出於憐憫,並沒有如懲罰以利那般嚴厲地對待撒母耳。
曾看過一篇教養文章,內容大意是這樣: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是「不要變壞就好」,但往往被這樣期待的孩子,反而更容易變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因為這樣的孩子是「不被期待」的,他的生命沒有亮點、沒有藍圖,只有一個「不要變壞」的樓地板,因此孩子也找不到自己的興趣、看不見自己的亮點,當然也沒有一個可以努力的目標當作天花板。

從這樣的邏輯,是否也曾在教會聽過家長說:「孩子只要有來教會就好」、「以後只要有在教會結婚就好」。只要有來教會、只要主內聯婚,這其實也只是信仰的「樓地板」而已,就好像維持還「活著」的狀態,至於生活有沒有品質、環境髒不髒亂,不是這麼重要。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身為父母的人之常情,但我們是否有想過為神培育下一代,不要只是有來聚會就好。我要我的孩子是可以事奉神的利未人,教會需要洗碗、發傳單、打掃,孩子可以說:「我在這裡!」教會需要司琴、教員、翻譯,我也為主栽培、預備!教會需要傳道工人,主若願意,我也甘心獻上,求主悅納。當我們用栽培祭司、拿細耳人的標準來對待子女時,就能調整看待子女的目光及教養的方向,而孩子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即使沒有成為傳道人,也能跟著父母的腳步,有著喜樂敬虔的信仰生活。



屬靈虎媽,信仰不馬虎

一般來說,虎媽一詞是用在嚴格的母親對於學業的要求及督促上,或許也能借用此精神,放在孩子的屬靈生命栽培,讀經、禱告、聚會,不可鬆懈、不能妥協;不求子女成龍鳳,但求子女成聖潔,為主所用。如果要以此說我是信仰虎媽,那就歡喜領受這個稱呼吧!
PDF 下載

作者: Jochebed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202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