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的道路,常在曠野之中。
不少主內的同靈,從小就是基督徒。因父母信仰基督教,自然上教會、服事主,從領詩、翻譯、教員到其他工作;隨著服事的經驗增加,恩賜也增加,可以參與更多的教會事工。人生的道路,一路有主的看顧,沒有什麼大風大浪,平平順順,直到遇到了曠野而改變。
人常說信仰第二代,非得經過一些患難,才能重新建造自己的信仰,因為平安的價值,在前一代的恩典庇護下,活在恩典中,如溫室的花朵,沒有風浪的淬鍊,無法看見神國的價值。有些信仰不夠堅定者,在經歷家庭的負擔、社會的物質誘惑時,為了得到屬世的需要,忙碌於世界,雖然得到屬世的回饋,卻也遠離了教會與神。
我們看埃及之豐富,神卻要選民出埃及。神預備了之前歌珊的豐富,也為了讓選民進入曠野而遭受奴役。鼎為煉銀,爐為煉金;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箴十七3)。信仰的本質,並非看見我們眼前的事物,而是經過不斷的靈修,學會真正的出埃及。在我們學習出埃及的過程中,讓我們成長最快的是屬靈的「曠野」。曠野,是整本聖經的精神;神會讓人去到曠野,然後成就這個人。神讓人經歷曠野,是讓我們認識自己並且看見神,也是為了天國的應許而預備。
曠野中見試探
大衛作詩,歌頌神在曠野中保護他,使他不失腳,並戰勝仇敵。從曠野被神領到青草地上,可安歇的水邊。詩人表達出,就算仇敵在四圍,有信仰的人,並不會因神給的道路,而失去信心。耶穌在曠野受試探,有三種來自撒但的試探:
試探者告訴耶穌:「祢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太四3)。
耶穌回答:「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
魔鬼帶祂到聖城,讓祂站在聖殿的頂端,對祂說:「祢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祂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太四6)。
耶穌回答:「不可試探主——你的神」(太四7)。
這兩段經文中,聖經描述用「試探人的」、「魔鬼」來問耶穌,挑明告訴祂,「祢若是神的兒子」,可以這樣做。誰是試探者?聖經用不同的對象,顯然魔鬼、撒但就是試探者。試探者質疑,祢真的是神的兒子嗎?第一個問題,也告訴被試探者,祢的生活需要食物,來吧!把石頭變為食物!祢不是神的兒子,有神的能力嗎?
第二個問題,同樣質疑被試探者,我把祢帶到高處,祢可以證明祢是神的兒子,神會保護祢。我們有時周遭並非實體的曠野,但我們心中也會有這樣的曠野,魔鬼會提出質疑:你不是有神的保護嗎?真的嗎?耶穌的回答,是建立在神的話且不可試探神。
魔鬼又帶祂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祂看,對祂說:「祢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祢」(太四8-9)。
耶穌說:「撒但(就是抵擋的意思,乃魔鬼的別名),退去吧!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祂」(太四10)。
曠野中有試探,也有抵擋,萬國的榮耀與神的榮耀之間,撒但用各種誘惑及詭計,使我們偏離神的話,神卻要我們做出選擇。
曠野中見自己
摩西本為埃及王子,本有王國的榮耀,等待著他。因看見希伯來人被欺凌,他殺了埃及人,逃難到米甸曠野。在曠野的四十年,他成為牧羊人,過著平凡單純的生活,看見自己的不足,把原本的驕傲及自以為是,轉為謙卑而不敢成為帶領者。以利亞在神的吩咐下,執行先知的職分,戰勝迦密山的巴力假先知之後,被耶洗別王后追殺至曠野。一日的變化,從自以為大發熱心,灰心到看見自己也勝不了列祖。
使徒保羅曾經逼迫基督徒,直到被神的光照,瞎了眼睛。主呼召了他,並且命他去亞拉伯的曠野三年,這三年是讓他重新認識自己,並學習如何成為使徒的過程。不管是舊約、新約中,神的僕人,常有在曠野中的經歷。因為人需藉由環境的改變,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自己的有限、自己的不足,在曠野中靜默地學習,磨練心性。當身旁沒有複雜的事物干擾時,人反而更容易看見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成為改變更新的力量。
神要我們看見的自己,不僅僅是外在實質的曠野,更重要的是內心的曠野,如何在屬靈上被裝備與造就。神所要用的人,可以看出都常以自己的能力自負,於是神要他們去到曠野,遭受心靈的壓迫、孤寂與不解;就如主在保羅身上留了一根刺,是撒但的作為,同時主也容許,因此保羅雖三次祈求,主仍不移除這根刺。外在的曠野比不上內心的曠野,只有對付內心,破碎自己,能自律地靈修,才能戰勝信仰上的困難。
曠野中看見神
摩西逃難到米甸曠野中,經歷了四十年外地生活。在人生真正靜默之時,神讓他看見荊棘的火不燒毀它。神顯神蹟,目的要他引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摩西自謙拙口笨舌,不願承擔,但他看見神的大能,最後拿起神的杖,帶領百姓。以利亞經歷神蹟,卻在何烈山的山洞中,以為為神大發熱心,神提醒他,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不是只有你一人。以利亞看見神,不再自怨自哀,在旋風中成為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彼得三次不認主,在失望之餘,耶穌復活碰見他,問他三次:「你愛我嗎?」原本喊著願意為主而死的彼得,自慚地三次向主傾訴:「主啊!祢知道我愛祢。」
摩西、以利亞、彼得,各有自己的性格,各有個人跟隨神或耶穌的經驗,這些經驗起初並沒有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與神的關係,而是看見自己的能力與擔當;但這些經過曠野的考驗,讓人在曠野中,或有自身的軟弱與不堪,卻能重新看見神。
小劉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從小就學習小提琴,很早就成名發片並在音樂廳演出,年紀輕輕便能在美國的知名大學就讀,學校還以他為豪。婚後的工作,因他的音樂技藝超群,常有首席提琴手的邀約,收入也豐厚。他覺得生命中,似乎有位神,不斷地引導他,也與妻子一同尋找,從佛教、猶太教到基督教派,最終找到了真耶穌教會。雖然找到心中尋找的神,卻不敬拜神。有一天,他驕傲地告訴妻子,我們今天能過這樣的生活,是靠我的手賺來的,人真的要有本事,就算有神,神能拿我怎麼樣?
這話說完,神的考驗就來了,接連幾天,他的手指像被人纏住,無法動彈,需要花很多的時間,才能恢復練琴,這樣過了兩個月,他幾乎被打擊到崩潰。妻子提醒他,要向神禱告;他向神悔改,若出於神,求神停止。於是他慢慢地復原,不久便恢復正常。他才意識到,我練了幾十年的功力,神可以一夜就拿走,人在神面前要謙卑。在這樣的考驗中,出於驕傲與自負,也在他的曠野中,看見了神的真實。
曠野中見道路
神使選民出埃及,讓曠野成為選民訓練與操練的地方。曠野是一種預備,人在物質的曠野,要靠著神離開「心中」的曠野,縱使仍活在曠野,內心卻活在平安與喜樂。保羅在曠野三年,經由神的啟示得到屬靈的奧祕,成為傳福音給外邦的使徒。曠野中的教導,成為新約的書信,改變初代的基督徒。
沒有曠野,看不見神。曠野不是苦難,是一種恩典,人卻把曠野當作苦難,想著沒有曠野的日子。只有在曠野,一無所有,人才會依靠神,樣樣都有;只有在曠野,毫無所獲,你才會有新的起頭。曠野是靈修最好的地方,我們要常常退到曠野。神說:「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賽四三19)。願我們走過曠野路,並尋得神為我們預備的道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