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的思維來欣賞以利亞
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雅五17)。
經文提到「是一樣性情的人」,表示以利亞雖然是先知,但跟我們並沒有特別不同之處。他會經歷成功與失敗,也有剛強和軟弱的時候,有時也會不知所措、慌亂逃跑。
我們在面對低潮時,要找出原因,尤其是存在心裡過不了的那個關卡,必須好好面對自己。想想,是太執著於希望神幫助我的方式,還是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判斷?只要心中有神,專心仰賴祂,在關鍵時刻神必親自引領幫助。
以利亞是以色列人心目中最偉大的先知,尚且都曾在羅騰樹下求死。可見,軟弱是人的必然,重要的是如何再度剛強?
一股傲氣來自對神能力的相信
以利亞的橫空出世,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亞對亞哈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十七1)。
多麼豪氣的開場白,我們都能感受到以利亞那股傲氣與自信,是來自於對耶和華的信心,而他更相信耶和華的能力必定與他同在。這是聖經記載以利亞的第一個描述,也成了我們認識以利亞的基礎。
以利亞一上場就遇到大乾旱,沒有神的允許,天就是不下雨,神要他在基立溪旁住下,每天差遣烏鴉咬餅和肉來給他吃。等到基立溪水乾了,神再安排以利亞到撒勒法寡婦哪裡去,用僅剩的餅和油,養活三口人。神的恩典永不缺乏,餅和油都沒減少,這是加深以利亞對神的信心。在極度困乏的環境中,神巧妙藉由烏鴉和寡婦來養活以利亞。烏鴉是不潔淨的動物,更不是人;西頓的撒勒法是不敬拜耶和華的外邦之地,而寡婦又是弱勢中的弱勢,這些安排是超乎人的理解與想像,似乎也預告在以利亞的一生經歷中,神的奇妙作為將打破人的傳統價值認知。
迦密山上的唯一,是神與以利亞同在的明證
三年後神應允再度降雨,要以利亞去見亞哈王,目的就是要亞哈王認罪,而其終極目的就是摧毀巴力的假神信仰,再次證明給以色列百姓看,耶和華才是全能的真神,並挽回以色列百姓的信仰。
在迦密山上聚集了450位巴力和400位亞舍拉的假先知,以及信仰不堅定的以色列百姓,看似孤軍奮戰的以利亞,卻是掌握全局節奏的關鍵者。他要以色列人好好看清楚巴力的虛假和無能,是墮落信仰的荼毒者,更要以色列人再次堅信耶和華是唯一的真神,祂的能力是超乎人所有的眼界。
任憑850位假先知多麼大聲的喊叫,殘害自己的身體,做再多的法事,花更多的時間,假神畢竟就是假的,何來能力降火燒祭物?以利亞吩咐民眾在祭壇上倒了三次水,水還滿了祭壇四周的溝,以利亞向神祈求,耶和華就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眾民看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並殺了所有的假先知。
從人生的巔峰跌落
迦密山上的大勝利,再加上求雨解除三年六個月的乾旱,是以利亞人生最輝煌的成就。他彰顯了神的榮耀,並且解決人民的民生需求,正如他站在迦密山頂上,身處巔峰,這份傲氣來自他完成神託付的工作,而非只求自我表現。以我們人的思維來看,接下來我會得到什麼掌聲與賜福,想的絕對是正面的、風光的,沉浸在此刻自我想像的無限光榮之中。
至少,以利亞想看到亞哈王的懺悔,這麼大的神蹟,難道你亞哈王都沒一絲歉意和悔改,而以色列百姓應該積極回歸耶和華,而不是只有在看見神蹟,才說耶和華是神,也不能縱容亞哈王繼續敗壞信仰。然而,以利亞所想像會發生的景象並沒有出現,反而這個結果讓他措手不及。
耶洗別這一巴掌,重重地打破了以利亞的美夢。「怪哉!850位假先知都被殺了,民心的歸向很明顯,而且因為我的祈求,神降甘霖,人民生活才得到解救,這麼偉大的功績,不但得不到讚美與獎賞,反而換得一張追殺令,太不合乎常理了吧!既然結果是亞哈王繼續硬心,耶洗別肆無忌憚地撒野,那幹嘛多走迦密山這一遭,殺了假先知又能改變什麼,我又何必求雨賜給這些背叛神的傢伙,原來整件事情就是多此一舉。」以利亞內心的價值崩潰了,他心中有好多的為什麼?是不解?是疑惑?忽然間,他沒了答案,哀莫大於心死。
面對全然無知的恐懼
為何耶洗別一放話,以利亞馬上驚慌失措、開始逃命?跟之前意氣風發的模樣大相逕庭,而這最大關鍵的轉折點,在於對耶洗別的行徑完全無法預測。亞哈王再壞,畢竟他還是以色列人,不管他是否信靠耶和華,但他還是認識耶和華,也有以色列人的傳統價值觀念,這一切都是以利亞所熟悉的,所以比較容易臆測亞哈王的行事邏輯,而以利亞可能認為亞哈王的脫序舉動,是受到耶洗別的影響。
但是耶洗別不同,她是迦南外邦人西頓王的女兒,有巴力假神信仰的思考邏輯,她的心思意念和做事手段,是踰越以利亞的理解,充滿不可控的變因。因此,當耶洗別放話要殺以利亞,以利亞嚇傻了,心想這個惡毒的狠女人,絕對不只是口頭恐嚇,而是說到做到,手段必定殘暴。自己的生命豈能葬送在這外邦人手裡?因此死亡的恐懼佔據了以利亞,直覺反應就是逃命。
人生價值被摧毀的絕望
我們會想,以利亞心中的耶和華跑到哪裡去了?這是個好問題,我們再靜下心來,細細去體會他的心境。
自己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樹下,就坐在那裡求死,說:耶和華啊,罷了!求祢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十九4)。
以利亞向神坦承自己求死的原因,「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這是一種使命感的失落,他覺得自己已經失敗了,迦密山上所發生的一切,縱使神的大能真真實實呈現在眾人面前,依然無法挽回以色列百姓的信仰,看著亞哈王無視於耶和華的憤怒,繼續寵信耶洗別,更不懂感恩耶和華的慈愛降雨。這股強烈的挫敗感,擊倒了他堅守的價值與起初的傲氣,以利亞身心俱疲,並崩潰般地向神求死。
神總是先補足我們的軟弱
看到以利亞此時的求死,我的心底總會觸動些什麼?回想自己所遭遇的深度軟弱與失去盼望,向神求過什麼?而在神的回應裡,我又感受到什麼?
神知道人的軟弱,所以對以利亞很貼心,知道他累了,就讓他睡;餓了,就給他餅和水;一次不夠,就再睡一覺,就再吃一頓。肉體滿足舒暢了,就能再次上路,而這次以利亞的目標,不再是迦密山,是要走四十晝夜,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
你走過人生的迦密山上與羅騰樹下了嗎?想想你是如何登上迦密山的巔峰?那種快意與成就,常讓你回味無窮;但你是否也曾陷入在羅騰樹下的窘迫?甚至連如何再爬起來的力氣都沒有,只能無奈地放棄求死。當你能完全在神面前毫無保留地表露自己的軟弱,並且掏空自己,神的力量與幫助,才能完全補足。當你能重新得力,是想念重回迦密山上的榮耀?喔!不!神要你轉換目標,是要竭力奔向何烈山,就是神的山,那裡才有永恆的賜福與賞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