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六12)。

人生在世,我們的目標與未信者不同,我們不與人爭、不以血氣爭勝,我們乃是與那空中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使徒彼得也說:「人生就是一場爭戰」(彼前二11),我們所爭戰的,不是世人所爭戰的,而是與自己的私慾爭戰(雅四1-3)。



一、人有人的極限:亞歷山大與以利亞

1. 亞歷山大:功成名就但精力耗盡而告壽終

但以理看到的異象是波斯瑪代帝國與希臘帝國的興衰(但八7-8)。異象中「公山羊」代表的是一代梟雄亞歷山大大帝,他在十年內打敗波斯瑪代帝國,甚至打到印度,但回程時因病,正值壯年就死了。

但以理看到的其中一個異象「大角折斷」,是指人在有成就的時候產生了驕傲之心,連帶著在信仰上失去儆醒。「有所成就」之時,也是最容易被魔鬼攻擊的時候,就像亞歷山大的下場。最後,苦心建立的帝國就被他手下的四位大將瓜分了。

為什麼亞歷山大會「兩角折斷」?他傾注畢生之力都灌注在他想要獲取的成就上,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面對其他攻擊或者突發狀況,誠如「傳四6」點出的事實:「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

要明白,神賜給你一生的恩賜能力就是只有這樣,當你不懂得知足的時候,妄想像別人一樣去抓「第二把」,下場就會像亞歷山大那樣,精力用盡,勞碌捕風。

使徒保羅提醒我們:「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十二3)。我們要「看得合乎中道」,神給我們到底是多少,一定要衡量評估。「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不自量力,其後果就是傾倒了。

倘若我們不知足,在人生的旅程中取得傲人的成就之後,就會像亞歷山大一樣,臨終前特別吩咐旁人把棺木鑿出兩個孔,讓他的雙手伸出來,要讓別人看到他兩手空空離開世界。這就是他對於所謂「傲人成就、成功人生」的體悟!

2. 以利亞:曾靠主得勝但面對危機卻膽怯了

本來大有能力的先知以利亞擊潰了巴力假先知,他的服事可謂到達了事奉神的高峰,但後來一聽到王后耶洗別下令要追殺他,這份恐懼幾乎要把他的信仰擊垮。這也啟示我們,當我們在世界上有了一點點成就的時候,要歸榮耀給神,不要像哥林多教會陷在軟弱裡,他們把榮耀歸給自己,還求從人而來的榮耀。

任何成就,不管是追求長壽、智慧,有一天都會結束,終歸於虛空。例如瑪土撒拉的長壽、所羅門王的智慧、有名的軍事強人希特勒。如今,他們都不在世上了……。



二、追求屬靈成長:神必加添力量

1. 追求「得著基督」

心靈的眼睛要能仰望天上永恆的獎賞,所以保羅說:「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三14)。

2. 學習雅各

雅各經歷了神給予的操練,之後他在雅博渡口與神摔跤,神告訴他:「你在生活與信仰上都得勝,從此你要改名叫以色列。」可見我們要在信仰上爭勝,才能得到神的賜福,要謹記「人生在世不適合爭勝的,就不要爭勝,適可而止,但務要在信仰上爭勝。」

3. 學習保羅

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九25-27)。

我們一直在世上爭勝,有時勝,有時敗,但對於世上的爭勝要有所節制,因為在世爭得的都會敗壞,我們要爭勝的卻是「不壞的冠冕」。例如:爭瑪門(錢財)、爭名聲,對神的選民來說,滿了一把,要適可而止;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

4. 學習亞伯蘭(亞伯拉罕)

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創十三8-9)。

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創十三14-16)。

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勉勵他作完全人,與他立約並改名為亞伯拉罕,立他作多國的父(創十七1-5)。

5. 以以掃的懊悔為鑒戒

以掃每天打獵爭勝,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失去儆醒,最後為了一碗紅豆湯把長子名分賣了。我們應以此為戒,不要把得來不易的「長子名分」給賣掉了(創二五29-34)。



結論

我們可以爭的是什麼?為真道竭力爭辯。

使徒猶大說:「親愛的弟兄啊,我想盡心寫信給你們,論我們同得救恩的時候,就不得不寫信勸你們,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猶一3) 。

1. 遵行真理,人生的戰役勝了又要勝

使徒約翰在啟示錄中描述所見的異象,說:「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拿著弓,並有冠冕賜給他。他便出來,勝了又要勝」(啟六2)。

「白馬」:勝了又要勝,表示人生的戰役不會只有一場,也不是「只勝一場」就好了,而是要追求「在人生的每一場戰役都得勝有餘」。真理能幫助我們面對人生的每一場戰役都游刃有餘,就如「庖丁解牛」一樣。

「庖丁解牛」一文出自莊子。文惠君的廚師庖丁先用三年的時間去了解牛的各部位與結構,之後再學習如何解構牛的每一個部位。他的屠刀游刃於骨與骨之間,能輕鬆地從骨與骨的縫隙穿越過去,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沒有磨損。

我們應該學習「庖丁解牛的道理」,掌握聖經的要領,順從真理的教導,以應對人生的爭戰。保羅說:「靠著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3)。

2. 靠人不能走完信仰之路,但靠神凡事都能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如經上所記:我們為祢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羅八35-39)。

如果希望在人生中不論處豐盛或苦難,都能一直往前行,在信仰上要得勝有餘,就要做到:不要停止聚會、在家裡也不要忘記讀經禱告、要常常被聖靈充滿,那麼在信仰道路上就能如同庖丁解牛一樣輕鬆愉快。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2-13)。 
PDF Download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1/01/2025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