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在主耶穌的門徒已經跟隨祂一段時間,並且聽過祂許多的道理與教訓,也看見了祂所行的許多神蹟奇事後,主耶穌先問門徒:「人說我──人子是誰?」門徒說是施洗約翰、以利亞……。於是,耶穌又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太十六13-15)。

主耶穌要知道門徒對於「祂是誰」,是否比一般人的了解更深。因為只有在門徒能真正知道及承認耶穌是基督後,耶穌才將建立教會的使命交付給門徒,也才告訴門徒祂將上耶路撒冷受許多的苦、被殺,第三日復活。

身為真教會信徒的我們,都相信並承認主耶穌是救主,否則我們不會受洗、領受應許的聖靈。而同樣身為耶穌門徒的我們,也要常常問自己「我是誰?」又要時時提醒自己「我是誰!」

社會將人劃分為不同的族群(或者是人將社會劃分為由不同族群的人所組成)。例如,以前常說的本省族群及外省族群;政治上的顏色、首投族;基督徒、佛教徒、無神論者;因成長年代而區分的芭樂族、草莓族等等。以至現在席捲全球的 LGBTQ 註,也成為一個跨國家、跨種族的族群。

每個人似乎要找到自己所屬的族群,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然後才有歸屬感,才能融入社會。即使我們不願意或不在乎屬於哪個族群,但社會自動將我們分類。在一個複雜多變並且敗壞的社會裡,我們這群屬靈的以色列人更要常常問自己──我是誰?也要時時提醒自己有什麼身分。

民數記中記載了神藉著巴蘭的口,告訴巴勒,以色列民是如何的與萬民不同──「我從高峰看他,從小山望他;這是獨居的民,不列在萬民中」(民二三9)。神說我們是獨居的;那麼,世上的風俗、潮流及普世的價值觀便與我們無關。不論人們由近處或遠方觀看我們,我們都應該與世上的萬民不同。獨居之民的言行與萬民不同,因我們是照著主的教導來生活;獨居之民活著的目標和目的與萬民不同,因我們要戮力完成主所交付的使命,也有著將來永生的盼望。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使徒彼得說得很清楚,只有我們是蒙恩被神所揀選的;我們屬於神,因為神是聖潔的,所以我們要聖潔;我們的身分不只是祭司,更是君尊的祭司。

雖然我們在世上只是客旅,是寄居的,但我們要成為世上的鹽及世上的光;雖然我們不屬於這世界,但要在這世界完成主所託付的使命。當我們開始擁抱世界時,是否忘了自己是蒙恩受揀選的,應當獨居?當我們開始專注於追求世界的名利時,是否忘了自己有著君尊祭司的職分,應當專一服事神?當我們開始注重享受世界短暫的罪中之樂時,是否忘了我們是聖潔的,應當分別為聖?

在這個標榜求新求變的社會裡,人們被鼓勵要做自己,要勇於表達,思想要跟得上潮流,要用開放的心接受新的想法、新的道德標準……。然而身為獨居之民的我們來說,真的是這樣嗎?對屬神的我們來說,這是神所喜悅的嗎?我們要常常思想、自我提醒,不要在俗世中迷失了自己,因我們有著創世以先就被揀選的恩典,更要持定走在這條永生的道路上(參:約六68)。



註:是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和酷兒或質疑者的縮寫。它是一個總括術語,泛指所有非異性戀、異性浪漫或順性別的性取向、浪漫取向和性別認同。(維基百科)
PDF Download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1/01/2025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