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Enoch
前言
「選擇」是門重要的課題,我們每天張開眼睛醒來的那一刻,就必須作出無數個選擇。選擇穿什麼衣服?選擇吃什麼早餐?幾點該出門?搭乘什麼樣的交通工具?今天選擇與誰碰面、談論什麼事情?這門課題的範疇,不僅僅是那些會讓我們感覺彷彿站在人生十字路口,需要求神問佛、深思熟慮後才能作的人生重大抉擇;亦包含那些已經內化在我們潛意識裡日常瑣碎的選擇。你曾想過?我們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用腳投票」註的一種具體表現,更是一連串形塑我們的元素。
選擇,是神賜予的恩典
我們常常為了需要選擇而備感壓力,因為我們不確定該怎麼選。然而,「選擇」其實是神給人自由意志的體現,無庸置疑是來自神的愛與賜福。在創世之初,神造齊了萬物後,吩咐亞當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創二16-17)。神很明確地預留了選擇的空間給亞當,他的「選擇權」來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都可以隨自己的喜好摘取來吃;此外,他也大可「選擇」不聽神命令,吃下善惡樹上的果子。細想,自由意志確實是神給人最寶貴的禮物,祂徹底地愛我們,愛到願意把選擇背棄祂、不順服祂或者違逆祂的權利,也無條件地給我們。選擇,是神愛人最好的表現,帶著這樣的視角看待選擇,我們不應該倍感壓力,反而要珍視每一個選擇,因為每一次的選擇都重新提醒了我們的神有多愛我們。
人生重大的抉擇的參考指標
如前文所述,我們所遇見的選擇可以概括分為兩類,一類是屬於日常的瑣碎生活選擇,例如早餐吃什麼、今天穿什麼……。另一類本文著重討論的,則是屬於人生的重大議題,例如唸什麼學校?從事什麼職業?該與誰結婚?該在哪裡落地生根……?這些看似對我們人生有決定性的影響,有時也會讓人難以抉擇該向左或向右。
本文嘗試從信仰的框架來討論我們人生的重要抉擇。聖經給予許多原則性的教導,我們能作的不外乎就是察驗神的心意,並照著祂的旨意在生活中去作選擇。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1-2節提到,基督徒作選擇的幾個重要篩選指標:「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1-2)。
1.善良、良善(good)
我們要思考這個選擇是不是良善、善良的,不違法違規、不損人害己,這都是最基本的底線,這是個是非題,非黑即白,我們應該能很清楚地分辨。
2.純全(perfect)
純全,有單純與完全的意思。我們所作的選擇應該要是單純的,符合我們能力範圍和所擁有的資源條件,不要太過複雜,以致給自己承擔不了的重擔與壓力。此外,完全則是指盡可能達到相對的完美。在不同的選項中,總是能比較出優勝劣敗,我們應該選擇相對優質的方案,因此這是選擇題。我們應該盤點、評估所有的資源,並從中選擇出一個單純、相對完美的方案。
3.可喜悅(acceptable)
每一次的選擇,我們都要試著問自己這是不是神所喜悅的;如果是主耶穌,祂會怎麼做?假使在神眼中這是蒙喜悅的,我們就有百分之百的平安與信心去勇往直前。
這個顯然是個申論題,選A或選B或許直觀上並沒有辦法直接比較出哪個選項更蒙神喜悅(acceptable),很多時候更關乎我們作選擇背後的動機,而非單純選項本身的比較,因此這常常是需要在反覆的禱告中去體驗與經歷神的旨意。
當面對人生重要的抉擇時,保羅的這段經文提供三個非常明確、量化的指標,可以檢視我們的選擇是否符合神的心意,也就是選擇不違反真理的(善良、良善);盡可能的符合自己的能力、可用的資源和完美(純全);更要進一步在動機上去察驗是否是神感動、喜悅我們去做的(可喜悅)。
選擇背後隱含的是核心價值的彰顯
身分認同與價值確立,對我們作選擇有絕對的重要性。當面臨人生許多重大決定的時候,多半要問自己:「更重視的是什麼?更在意的是什麼?更想成為或成就的是什麼?哪些對我來說是不可割捨的……?」由此可知,我們的每一個選擇都是一連串形塑「我是誰」的元素。當我們清楚認識基督徒的身分後,作選擇的過程其實就會容易許多。神的律法有很清楚的界線,透過學習律法,我們可以知道哪些是符合神的旨意。如同摩西在申命記三十章11-20節所說的,聖經早已將神的誡命、律例、典章陳明在我們面前,而且這些都不是難守的,並不需要上天下海去取過來,而是早已存在我們的心中。
我們要作的是揀選生命,懂得主動揀選生命的關鍵,在於充分認識並經歷這位生命的主──耶穌基督。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躊躇、猶豫,是因為忘了把耶穌基督當成決策過程的核心價值,也就是沒有將耶穌基督當成我們身分認同與價值確立的依據。
以耶穌為根基的選擇
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稭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林前三10-14)。
我們就是這個聰明的工頭,在個人的工程上作各種選擇來建造。然而這立好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祂是一切建造的基礎,不論我們選擇蓋成平房、三合院或是高樓大廈……,論外觀、論材料,都能照我們的心意去建造,但每一個選擇的基礎、核心都是耶穌基督已經為我們釘死十字架,捨命作了我們生命的贖價。很多選擇的困境,源自我們常常把信仰跟生活分開,但其實每個選擇都要考慮身為基督徒的身分,都要以耶穌基督為你我而被釘死十字架為前提,來面對每個選擇。
結語:遵行主道 便是正路
遵行主道,便會找到人生正確的方向。當我們走在神所喜悅的範圍內,所有的選擇都有神的賜福。如同先知以賽亞所言,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This is the way, walk in it !)。神給我們的路其實是寬廣的,祂把自由意志當作一種賞賜,給予每個人,使我們都有自由選擇的空間。只要不違反真理,經過審慎評估並禱告察驗後,我們或向左或向右,其實都能有神的賜福,我們只管勇敢的走在其中。願我們在每一個選擇的背後,都能靠主勇敢地奔跑,並且見證神奇妙的帶領。
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三十20-21)。
註:經濟學裡一個簡單的概念,指的是人們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選擇(或不滿),而不是只用言語。這裡要表達的是,選擇的背後都是一個價值的彰顯,也就是用行動投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