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圖/黃嘉文

但以理是聖經中少見的「零負評」人物。他一生仕途看似順遂,其實曾經幾次陷入絕境,甚至面臨性命威脅。《但以理書》記錄他如何倚靠神翻轉絕境,這些過程也成為我們學習的典範。



蔬食特餐,但以理嚴選(但一)

 class=


但以理在聖經中一登場,就身在相當不利的處境。雖然身為猶大貴族之後代,然而國家屢被攻破,使得他只能淪為俘虜,流落異鄉。

如同許多征服者一般,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企圖同化來自各地的俘虜,在語言、文字、飲食、文化等各面向,抹除他們原本的自我認同,徹底成為大巴比倫的子民。不過,但以理的反應卻很不一樣。即使身處帝國強權之下,他還是基於本身的信仰,拒絕國王提供的膳食,並且與太監長談判,讓對方同意不吃王膳之後的替代方案。

聖經的描述讀起來輕描淡寫,事實上這是不得了的事。巴比倫是當時全世界最強的帝國,統治手段也以兇狠殘暴著稱,要對付但以理這樣的亡國奴,肯定也不會客氣的。也就是說,如果但以理乖乖服從巴比倫王的期待,也許還能保住小命。但是,他選擇的是另一條不同的路。

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但一8)。

這樣的立志,極可能將自己推向性命不保的深淵。

然而,但以理有最強的靠山。

這時候的但以理,應該還是個十幾歲的青年。我們不清楚他此時的信仰體會有多少,也許就如同後續敬拜金像事件中,他的三個朋友表現出「即或不然」的決心(但三18)一般,面對滿桌大餐,但以理心中想必有著相同的打算:「不知道神接下來會如何安排,但我決心做該做的事。」

於是他果斷拒絕太監長的要求。不過另一方面,他也發現太監長的左右為難,因而提出了替代的做法,也就是用十天的素菜白水,取代巴比倫王提供的精緻佳餚。這樣的貼心舉動讓我們看出,但以理並非為了自己的堅持就不管別人死活,他用愛心理解,並解決了太監長的難處。

年紀輕輕的但以理,如何能扛起來自巨大帝國的壓力,還能同時關心素昧平生的其他人?可以想見,但以理在被擄前,不論在信仰上、在應對智慧上,養成的過程肯定是紮實的。對他來說,信仰不是光有白紙黑字的教條,而是落實在生活中的習慣。

神從深淵拉回這位信靠祂的年輕人。十天的極簡蔬食特餐之後,但以理和三個朋友的面貌顯然不同於用王膳的同儕,令官員大為驚豔。初為亡國奴,神出手翻轉了但以理的絕境。

 class=
 


人生有夢,夢已經忘了(但二)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顯然是個性格頗為難搞的人。

因為忘了自己做過的夢,就揚言處死無法告知夢境內容的眾哲士。雖說平時開疆拓土、治理一個超級大帝國,個性會帶有攻擊性並不足為奇,不過這次大開殺戒的理由也實在太超過。

 class=

但以理也在巴比倫的哲士之列,所以他也莫名其妙地捲入這起事件中,甚至危及性命。不過,但以理畢竟是有信仰又有智慧的人,他會如何應對呢?

他沒有急於做出反應,而是先向王爭取寬限的時間。其實光是向盛怒的王爭取時間,就已經需要相當大的勇氣了。當他前去見王的路上,相信是一路禱告的:祈求神給他勇氣、讓他保持冷靜,不至因為恐懼而說錯話、做錯事。

順利得到王的寬限後,但以理立刻邀集三個朋友一起禱告。對於被擄到異鄉的這幾位年輕人來說,有同伴的陪伴支持肯定相當重要。更可貴的是,他們是可以一起敬拜神、一起禱告的同伴。生命中能有這樣的同伴,真的是神的美好安排。你身邊也有這樣的同伴嗎?

絕境中,神再次出手。眾哲士沒有人知道王的夢境,但是神知道。藉由但以理的口,尼布甲尼撒終於得知那讓他煩悶的夢境,也如其所願一併附上夢境的解說。事件過後,但以理和三個朋友都獲得高升,看來尼布甲尼撒應該是龍心大悅。當然,解決問題的關鍵,但以理是了然於心的。

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顯明奧祕的事……(但二28)。

靠著神奇妙的介入,但以理和三個朋友得以免遭殺身之禍。在此同時,他也不忘為其他哲士求情(但二24)。如同前述拒絕王膳事件中的表現,但以理一樣表現出愛與關懷,如果他生活在現代,毫無疑問就是個暖男啊……。

倒是尼布甲尼撒王的作為,顯示他不但難搞,根本就是個固執的怪咖。有聖經學者認為,他聽了但以理對巨像之夢的解釋之後,雖然讓但以理等人升官,不過對於自己只能當金頭,「在你以後必另興一國」(但二39)的解釋似乎頗有微詞,索性在不久後,打造一座從頭到腳都是金的像。

姑且不論這說法是否屬實,這位不可一世君王的行動,還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class=



來去獅子坑住一晚(但六)

時間快轉到數十年後,但以理老了,天下也改朝換代了。那個看起來堅不可摧的巴比倫帝國一夕滅亡,尼布甲尼撒夢中的金頭,終究如神的預示被銀胸膛取代。

波斯帝國接續巴比倫統治龐大的疆域。對但以理來說,卻只像是換了個老闆而已。就算已經換為另一個帝國,但以理仍然位高權重,大利烏王甚至還想再讓他高升。

一個人能夠跨越不同政權,都得到執政者的信任,實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不過看在其他想要升官的人來說,但以理就成為礙眼的存在了。

於是,那些看但以理不順眼的政敵,利用但以理固定禱告的習慣,籌劃了一場陷害計畫。

 class=

但以理知道這禁令……,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但六10)。

當年有事就相約一起禱告的三個朋友,過了那麼久可能都已經不在了。但是隨著多年來發生好多事,一次又一次的禱告交託,一次又一次神出手幫助,但以理早已與神建立起密切的連結。就算身邊的同伴不在,但以理每天仍然維持向神禱告的習慣,說什麼也不會因為一紙禁令就改變。

政敵利用但以理的虔誠,同時利用瑪代波斯的慣例,誘使大利烏王立下對但以理很不利的禁令。後來大利烏王才發現,自己竟然將器重的但以理親手送進獅子坑。他懊惱到徹夜難眠,卻無濟於事。

當大家都無計可施的時候,只有神有辦法。那一夜,神的使者封住獅子的口,保護但以理安全無恙。又一次地,神翻轉了但以理的絕境。

 class=



神翻轉你的絕境

你羨慕但以理遭遇危機時總有神出手相救的「特別待遇」嗎?

確實,聖經記錄這些事件,讓我們清楚神是一切的主宰,再厲害的君王如尼布甲尼撒,也只能在神的掌控之下。我們能夠認識這位神,進而敬拜祂、倚靠祂,享受祂賜與的恩典,無疑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從各地弟兄姐妹的見證中,我們也看見神今天依然翻轉許多人的絕境。

只是我們也別忘了,神要用什麼方式介入我們的生活,那是祂的主權。我們仰望神恩典的同時,也請記得但以理三友在金像事件中的堅毅態度:「祂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但三17-18)。即或不然,意思是說就算接下來命喪火坑,他們也不會改變對神的信心與忠心。如果不是這樣的態度,他們大概會開始抱怨神為什麼容許他們被丟到火坑,但以理也會抱怨為什麼要被陷害丟到獅子坑……。

我們也可能對生活中的不順遂感到費解,不懂神為什麼容許我們有這樣的遭遇。但是請相信,神知道怎麼做對我們最好。看長遠一點,有一天我們會明白,神如何在翻轉絕境的同時,也讓我們的信心更增長,與祂更親近。
PDF Download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5/01/2025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