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class=

前言


生命需要成長,成長需要營養的供應。思想神的話語,就是領受屬靈的營養。禱告與神交通,把我們一切的需要告訴神,這樣與神的互動有來有往,才能作好迎接生活難題的預備。各種難題是信仰的挑戰,在回應挑戰的過程中,基督徒的靈性得到操練而堅強茁壯,就像運動員,必須經過鍛鍊,讓技巧更上層樓,才有更好的成績。



苦難的挑戰

信主前,福音的信息告訴我們,信耶穌得平安,身體病痛得醫治,意外得拯救,憂傷得安慰,似乎都是正面的果效。但是信主後,卻發現實際的情況不盡如此,基督徒也會生病,還會遇到意外,親人也會離世,事業挫折也會讓人憂傷;愁煩與勞苦似乎沒有因為信主而停止。這些苦難為何還在?

其實,苦難正是恩典的面具。在安逸的環境中,人往往會失去儆醒,漸漸地靈性向下沉淪,甚至被世界的魔鬼擄掠、吞吃而不自知。苦難就像一聲吹角,喚醒我們沉睡的心靈。

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一2-4)。

信心就是在試煉的苦難中成長茁壯,而苦難也會激發人禱告的意願。苦難越深,禱告越迫切,因為只有神可以投靠,別無拯救。在禱告的過程中,信心一點一滴的增加,直到信心達成神所期待的程度,就生忍耐,而且是完全的忍耐,直到最後一步也不放棄的忍耐。此時,神的旨意滿足了,試煉已經成功,苦難就會離去。

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一6-7)。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6-17)。

約伯就是一個苦難中成長的典範。他對神說,我從前風聞有祢,如今親眼見祢(伯四二5)。因他對神的認識向上提升到最高的境界,這就是苦難的果效。



慾望的挑戰

基督徒受洗後得到重生的生命,加上聖靈的更新,應該要過著得勝的生活。但實際上,我們的肉體往往不聽話,有種種情慾的誘惑、私慾的牽引;罪的勢力仍然有強烈的企圖心,想要影響我們的決定。所以保羅才會說:「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七24)。

情慾起初只是一個點,如同一個小火苗,只要即刻吹熄,就不會有蔓延、擴散的機會。所以遇到情慾的挑戰,一定要立即處理,切勿任憑發酵。

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一15)。

母親懷胎需要280天,胎兒在當中一點一點的成長。人的私慾也是一樣,會在不知覺的情況下漸漸長大,成為一種勢力,一種習慣,甚至讓人上癮了。有人誤以為這是天性,不斷地對情慾妥協,就一步一步地往後退,直到懸崖邊緣。

基督徒面對情慾的挑戰,要從意念開始對付。主耶穌說,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就是犯姦淫(太五28)。意念是行動的起源,放縱意淫就是情慾的窩巢。所以在意念上就要克制,當有情慾的火苗觸發,意念上就要離開,使我們的心思轉離焦點,離開火源,自然不會再加溫,溫度就能漸漸下降。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

最好的轉移方法就是與清心禱告主的人,一同追求戰勝情慾的力量(提後二22)。清心禱告的夥伴是很重要的支持者,當自己軟弱,跌倒爬不起來時,需要別人的扶持與代禱,就可以體會得勝的感覺。



人際關係的挑戰

基督徒面對社會生活,需要與人接觸,往往在承認自己是基督徒的身分時,有一種尷尬與顧慮,有的甚至成為隱形的基督徒,避免人際關係的麻煩。

其實,基督徒的形象對我們反而是一種保障,別人知道我們的身分,就不會找我們去做不好的事情、前往不好的場所。因此,表達宗教的立場,其實會得到尊敬。

另外,基督徒的形象也是一種激勵,為了榮耀主的名,不讓人有褻瀆主名的機會,我們的言行舉止一定要合乎聖經的教導,凡事認真負責盡本分。

所以,承認自己是基督徒沒有那麼困難。現在的問題是,一般人對基督徒可能有一些不正確的刻板印象,認為基督徒都太正經、很嚴肅,缺乏幽默感。其實不是這樣,我們只是不願參與他們淫穢的笑話,不與他們同流合污,不代表我們就沒有幽默感。

人際關係的相處需要互相付出,基督徒應該採取主動關懷的態度,主耶穌說,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先要如何去對待別人(太七12)。這是千古不變的黃金定律。

「罪」與「罪人」應該分開對待。我們要厭惡「罪」,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亡與刑罰;「罪人」卻需要我們的憐憫與包容。「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六1)。例如,面對同性戀這件事與同性戀者的態度應當有所分別。

人際關係對傳福音有很大的影響。保羅說,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九22)。


X          X          X


每次面對挑戰的回應就是成長的機會,逃避並不會讓挑戰因此消失。這個戰場已經開闢了,「你該為得勝者,勿膽怯、張惶,勇敢禦仇敵於戰場之上;救主流出寶血所贖的子民,不當懼怕,亦不當離戰場。勝仇敵、勝仇敵,仇敵全敗退;因主有能力,你可戴永生冠冕在末日」(讚美詩第172首)。

願我們在面對信仰的挑戰時,都能靠主忍受操練,靈性得以增長,最終成為高唱凱歌的得勝者。
PDF Download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5/01/2025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