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布蕾安
最近我們的詩班在挑戰「清唱」,也就是無樂器伴奏的歌唱。這種方式是在教堂中純粹以人聲詮釋詩歌,用義大利語稱呼,就是A cappella(阿卡貝拉)。
這是流行於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歌唱方式,具有很清澈純淨的美感。當時的合唱團並非刻意不使用伴奏,只是當代尚未發展出使用人聲以外的樂器一同演出,不過也因此成就了一個獨特而單純的美聲年代。
17世紀後直到今日,隨著音樂發展逐漸成熟,伴奏形式越來越精緻,豐富了大家的聽覺經驗,也讓歌唱者長久以來形成對伴奏的依賴。因此,當我們試圖回頭唱無伴奏歌曲時,往往會遇到兩個挑戰:「音不準」和「方向感不統一」。
首先來談談音準的問題。由於演唱無伴奏歌曲,沒有任何樂器協助伴奏,因此完全聽不到任何提示音。每一位團員自己發出的聲音,就是彼此之間唯一的參考。所以,只要稍微出現音準過高或過低的情形,就會連帶造成和聲不準,可能導致樂曲偏離原本的調性,或朝向其他不同的方向發展,最後演唱出和原曲設定天差地遠的結果。
因此,在練習無伴奏音樂時,我們需要仰賴司琴老師彈奏各聲部的旋律,協助我們找到正確的音高。經過多次反覆聆聽並練唱,就像錄製唱片一般,將旋律的軌跡深深刻印在心中。唱的時候如同重複播放,必須一直練到正確無誤、不再走音,才能讓司琴老師休息。
再來談談「方向感」的問題。當掌握正確的音準之後,接著會遇到一個最常見的問題。有一次練習時,表面上聽起來大家都沒有明顯的錯誤,但是在老師的耳中,聲音卻是東一塊、西一塊,感覺分崩離析。後來老師發現,問題出在「方向性」:由於大家都對著自己的譜唱,每個人的聲音自然都傳向自己的前方,缺乏一個明確的焦點。
於是老師要求大家暫時不要帶入歌詞,只要唱出已經熟悉的音符,同時將眼睛看向同樣的目標,再唱一次。結果,方向統一之後,聲音就集合起來了!原本東一塊、西一塊的拼圖,終於拼回完整的模樣。
練習歌唱的過程,讓我想起奔跑天路的旅程。我發現,「準確度」和「方向感」,對於這條屬靈的道路同樣重要。
要行完天國的道路,在行為與心志上必須具備規矩和準確度,隨心所欲或任意行事都是不被神喜悅的。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神的話語,了解真理的尺度,明白神對我們的要求。如果在這些事上,無法像將司琴老師彈奏的音符銘記在心般地用心,最後發展出來的音樂,可能會導向另一條不屬於天國的道路。
另外,我們也必須專心一意的向著標竿直跑,視線只能看向一個目標,不能東張西望,因為手扶著犁向後看的,就不配進神的國了。
當然走天國路和唱一首阿卡貝拉還是有所不同,但有一個重要的關鍵,那便是聖靈的幫助。只要我們懷著依靠的心,即使偶爾軟弱失迷,聖靈的慈聲愛杖,也會以無比的愛心與耐心提醒我們,帶領我們回到正路,讓我們有機會再度唱出更美的歌聲,不致因一時偏頗而全盤皆輸。
不過,可別習於讓聖靈擔憂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