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class=
圖/盈恩

橙光K書中心

走下階梯,這裡是位於市區的「橙光K書中心」,閱讀空間都在地下室,也是羽恩需要長時間讀書時的地方。

「阿姨早!今天我要右邊樓下角落的位置,六小時。」

「假日這麼早起?好,幫妳劃位。」

K書中心的阿姨總是笑臉迎人,據說已經在這裡經營近三十年了。多數時候只有她一人打理,而每逢附近國高中段考或模擬考的旺季,忙不過來時,便會請工讀生來幫忙,除了協助劃位、打掃,有時也需維護一下秩序。

推開玻璃門,放眼望去已有幾個認真伏案讀書的身影。舉凡書桌上檯燈亮著、放置書籍和文具,或椅子上有背包的位置,都有使用者。這裡以時計費,但有些人願意花更多金額,直接包下固定位置,只為了能安心讀書。

走進這片寂靜的空間,會不自覺放慢腳步,以免打擾到其他人。閱讀室有兩間,左手邊的僅單層,右手邊則是樓上及樓下皆有座位,兩間閱讀室的位置加起來,能容納近百位學生使用。工業風設計搭配白色牆面,營造出有助於專心閱讀的冷靜氛圍。雙腳踏在絨毛地毯上,往來的腳步近乎無聲。

羽恩習慣坐在角落的位置,她邊往裡頭走邊四處觀察,大家都專心地看書、筆記,沒有任何人注意到她。她心想:「一早就來這裡的人,大概都是十分自律的吧?假日這時間,不知還有多少人在被窩裡賴床呢!」

羽恩從背包裡拿出厚厚的教科書和活頁筆記本,設法將讀過的內容濃縮整理成重點。她巴不得擁有哆啦A夢的「記憶吐司」,只要將吐司貼在想要牢記的頁面上,再通通吃下!

念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書,精神開始有些撐不住了,肚子也有點餓。她索性闔起書本,拿起零錢包走出室外,打算先吃頓午餐,吃飽後回復力氣再繼續K書。

沒想到,一走出大門,外面倒有點熱鬧,幾個高中生聚在階梯上聊天;其中,一個男孩摟著女孩的腰,湊近像要說悄悄話,而女孩側著身、頭靠在男孩肩上,這一幕讓羽恩的視線有點不知道該放哪邊才好。可能意識到旁人的目光,女孩轉過身,眼神正巧對到羽恩;她突然回神,不好意思地假裝什麼都沒看到,快步向前走。

「咦?不是快考試了嗎?來K書中心不念書,到底?」羽恩知道有些人就是不在意成績,只是人都出門來讀書了,卻是花錢佔位,來這談情說愛,感覺就是一種「障眼法」嘛!

「不曉得他們的父母知道嗎?大庭廣眾下穿著學校制服這麼親暱不好吧?」羽恩忍不住胡思亂想。「咕嚕——咕嚕嚕——」強大的飢餓感把她拉回現實世界。「不管了,那也是他們的事,我得先吃飯了。」

為了提振精神,羽恩餐後外帶了一杯無糖溫拿鐵。距離升學考已不到一個月,倒數計時的日子,壓力自是與日俱增;而一心想順利考取國立大學的她,深切體認時間寶貴,愈到緊要關頭,愈須善用時間,於是趕緊走回K書中心。

剛才聚在一起的高中生們已不見蹤影,猜想是工讀生出面提醒?她回到座位,按下檯燈開關,橙色燈光令人感到溫馨。羽恩拿出自己帶來的聖經,閉上眼默禱:「主啊!祢知道我的需要,求祢幫助我能靜下心來讀書。在讀書前,我希望能藉由祢的話語潔淨心思意念;懇求祢教導僕人,使我在人生路途上,能蒙祢的帶領,腳步穩固。」睜開雙眼,她翻開聖經至彼得前書第一章:

你們既作順命的兒女,就不要效法從前蒙昧無知的時候那放縱私慾的樣子。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因為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一14-16)。

自幼在教會長大的我們,對聖經的道理再熟悉不過,但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需要加以分辨與思考的。知「道」和行「道」之間的「距離」,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更長。唯有將神的話語時刻放在心上並遵行,確切保守心懷意念,才能使我們在世上行事為人的每一步都行在主道上。

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汙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雅一21-22)。



遠離慾望網羅,生命如光照耀

現代學生升上國中後,幾乎是人手一機。手機一旦連上網路,實在有太多未成年不宜觀看的訊息,可說是防不勝防。

人類依賴感官接收各樣訊息,尤其眼睛所見、耳朵所聽,往往直接影響心中所思,進一步影響行動。網路上大量的短影音會帶來愉悅效果,容易讓人不自覺上癮;瀏覽期間獲得的放鬆感,也會讓人誤以為是抒壓良劑。若不適時予以節制,將佔去大量寶貴時間;長期下來,也會「洗腦」般地影響判斷及左右情緒。

部分孩子甚至會趁父母就寢後,半夜起來使用3C產品,導致隔天上課昏昏欲睡,造成學習效果不佳或其他人際問題,全面影響身心健康。我們可以多關心自家青少年使用網路時所接觸的資訊,多以實質的陪伴關懷他們,以免他們深陷於此網羅中。

「眼睛是身體的燈」,這燈若瞭亮、全身就光明。我們本為「光明之子」(帖前五5),若是沒有留意自己平時所涉獵的資訊、所接觸的人事物,以及言行舉止是否「分別為聖」,可能不知不覺受了影響,甚至漸漸地偏離真道。故當時時留心,以免在我們裡面的光變為黑暗了。

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燈。(新譯本作「身體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新譯本作「健全」),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裡頭的光或者黑暗了。若是你全身光明,毫無黑暗,就必全然光明,如同燈的明光照亮你(路十一34-36)。

升上國中,許多孩子的兩性互動,會從遠觀欣賞,切換到實際交往模式。國一下學期到升國二的暑假前,筆者班上陸續出現三對班對(算是打破自己帶班以來的記錄)。班上「桃花朵朵開」,身為導師當然得多加關心,除了知會雙方家長,也須留意這些情竇初開的少年少女,是否牽牽小手牽到逾越身體界限。

畢竟他們都是未成年,若有逾矩情事,導師必須負起職責:該通報校方的要及時通報,該告知家長的要立即聯繫;需關懷輔導的,就要適時關心或轉介專業輔導老師。當然,作為班導師的我,除了這些「應盡職責」,也時常將班上孩子們的各樣狀況放在禱告中,求主施恩眷顧我所帶的班級,保守他們都能順利學習直到畢業。

國二下學期開學後,這幾對班對竟然都分手了,說是要認真讀書。我心想:「這麼突然,不是說至少要交往到畢業?」可能他們還年輕,在都會區龐大的升學壓力下,需要更多時間專心準備考試,無法分心處理感情事。另一方面,慶幸他們是在理智的情況下和平分手,沒有鬧得不愉快。

現代社會風氣開放,學校教育孩子的觀念為:未成年不可發生性關係,成年後則是注意安全性行為即可。這與聖經所教導:受洗歸入主後,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林前六19),要在婚前保守聖潔的道理大相逕庭。孩子來教會聽道理、接受宗教教育的時間,往往不如在學校、補習班,或與同學、朋友互動來得長;在網路上接觸各樣良莠不齊的內容,資訊量更是遠超過平時的自我靈修。因此,身為父母的我們,在家庭中的教育就更顯得重要了。

趁著孩子年幼,可塑性還強時,除了帶領他們到教會聚會之外,仍要撥些時間與孩子談論聖經的道理。在這個階段所栽種的真理種子,到了他們青少年時,就容易成為他們行事為人的準則。同時,聖經也提醒我們「自潔」的重要: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做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二21-22)。

教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應當是「聖潔的、貴重的器皿」,方能合乎主用。我們除了時刻為孩子禱告,也要將這樣的期許與他們分享。要成為主所喜悅的人,就當「逃避私慾」、時常「清心禱告主」,並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若能謹守遵行,我們的生命必然如光照耀。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唯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壹二16-17)。
PDF Download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5/01/2025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