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各國代表大合照

青年事奉委員大合照
「起來!縱橫走遍這地!」是第十四屆世界各國代表大會(WDC)第一次會議的主題,於2025年3月22-23日兩天在臺灣總會舉開。在這兩天裡,同時舉開國際青年事奉委員會議(IYMC)。在此大會之前,先於18-19日舉開真理研究委員會(TRC)、20-21日則為世界各國聖工研討會(Holy Work Symposium)。
為迎接這次世界各國代表大會,臺灣總會前後共召開四次籌備會議,將總會各處、院、會的全體同工與神學生,依照工作性質共分為十二組,擬定詳細工作計畫並執行。
全體總會同工在平日的默契配合與主的帶領下,順利完成本次大會所交付的一切工作。參與分工的北臺中教會,則協助準備各國代表每日的點心與宵夜,結合多樣臺灣道地的小吃,並安排隨行家屬為期三天的接待行程,讓代表與家屬們都有賓至如歸的感動。
本次世界代表大會,各國與會代表共74名,加上真理研究會委員、國際青年事奉委員、觀察員、隨行家屬共約140名。會中也推選第十四屆聯總負責人,由王明昌傳道擔任第十四屆聯總總負責,加上其餘的聯總負責人,共選出16名。
大會開幕式於3月21日(五)晚上舉行,由箴言詩篇愛樂管弦樂團、西區大甲溪線詩班、北臺中成人詩班等揭開大會序幕。閉幕式於3月23日(日)舉行,在箴言詩篇愛樂管弦樂團、蘆洲詩班、箴言詩篇聖樂團的頌讚聲中落幕,結束六天的討論。
在此期間,每逢唱讚美詩時,來自各國的成員都以不同的語言頌讚,但詩歌旋律卻是相同,這種感覺十分特別,又感動人心。特別是跪下禱告時,雖然「奉主耶穌聖名禱告」是以各國語言唸出,但靈言聽起來卻彷彿來自同一個國家的方言,非常新奇!
在大會當中,除了聽見世界各國的教勢與宣牧現況,大家也為了「起來!縱橫走遍這地!」齊心努力,提供了許多寶貴想法。筆者略述其中的感動如下:
一、世界各國宣牧現況與挑戰
1.信徒移民海外的信仰挑戰
俗語說:「溫州人什麼都敢做、廣東人什麼都敢吃、福清人什麼地方都敢去。」
神藉著華人,使真教會福音傳至世界74個國家。除了主要工人來自臺灣(與早期的中國)之外,五大洲許多福音據點多源於福建福清人的聚落,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教會。當然,最初華人移民的主要原因並非為了福音,而是為了拓展貿易。由於彼此能使用華語溝通,使得福音的接受度相對較高,在神的帶領之下,便逐漸成立聚會點。
這個特點,讓人想起使徒時代分散各地的猶太人。不同之處在於,猶太人當時被迫離開耶路撒冷,乃是因信仰遭受逼迫之故;相同的是,華人和猶太人同樣善於經商,並在世界各地都具備很強大的適應力。
根據聖經「閃電從東方發出」的應許,如今全球福音的基地在臺灣,從這裡向世界發出亮光,將福音傳揚至地極。然而,許多分布於各國、初信主的華裔信徒,在海外仍以打拚經濟為生活重心,因此在信仰上投入的心力相對有限。
由於在海外建設教會,需要培植當地工人,我們可善用這些在世界各地不斷拓展的華裔同靈,使他們建立更加堅固的信仰,成為神國重要的工人,承接更多海外開拓區的牧養工作。然而,今日信仰根基穩固與否的問題,仍是海外華裔信徒所面臨的挑戰。
2.非金非銀的宣道真理挑戰
開拓點不乏有經濟匱乏之地,如東半球的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等地,以及西半球涵蓋50多國的非洲大陸與中南美洲各國。另外,相較於其他基督教派,一些佛教或道教團體,也較常以物資支援的方式吸引信眾。因此,在這些未開發國家傳揚福音時,常會面臨物資是否充足的挑戰。
有些開拓點,今年受洗了數十位信徒,卻因地處遙遠、據點分散等緣故,需等到隔年甚至更久,傳道工人才能再度返回此地牧養。當工人回來後,常會發現原本受洗的信徒,已經離開教會,到其他宗教團體去了,因為無法抗拒物資與金錢的誘惑。
這些年,更有一些從本會歧出的團體(異端),藉著豐沛的金援「收割」我們傳道工人所栽種的成果。由於差派人力不足,加上來不及培養當地牧者,使他們在缺乏真理認識的情況下,根基有如建立在沙土上,搖搖欲墜,無法堅持下去。
曾有開拓區願意接受福音的當地人,要求傳道可以幫他們施洗了,但傳道發現他們尚未在真理上有正確的認識,洗禮後有高度離道的風險,所以告訴他們,必須再更認真查考聖經後,再來談洗禮的問題。但是這些人卻跟傳道說:「你現在不幫我們洗禮,下次我們就不在了。」
因為環境惡劣,戰亂、饑荒、瘟疫,加上金錢的誘惑,讓他們不敢確定明天會身在何方。如今,真教會的資金已漸漸不是問題,但金錢宣道的後遺症卻無窮無盡。因此,該如何在「用」與「不用」之間拿捏?是當前的宣道課題之一。
3.傳道人不足與語言的障礙
目前全球通用語言以英語為主,但真耶穌教會各國的信徒仍以華裔居多,因此華語大致通用。各國總會或連絡處的傳道人若能兼用英語,便能拓展受差派的開拓區範圍。反之,若不諳華語或英語,將會嚴重限制傳道人海外差派的能力。
新加坡連絡處,雖僅有四位傳道,但因能使用華語和英語,經常受差派出國協助。這時,常需由臺灣總會的傳道人前往新加坡支援短期駐牧工作。有些總會因缺乏通曉華語和英語的工人,導致該國人力較難以協助海外多元的宣道工作。
除了語言問題,工人嚴重不足也是眾多開拓區所面臨的困境。許多長期協助聯總外派的國家,如臺灣,近年來也因傳道人年紀漸長而退場,但教會數又日漸增多,導致本地傳道人已難以滿足內部需求,更何況要外派支援事工,常是使當地人力吃緊。
二、縱橫走遍這地的對策思考
1.配合開拓區的宗教教育策略
許多移民海外的華人信徒,除了有早婚的現象外,也常因工作因素在婚後與配偶分居,將孩子留在中國,使孩子長期缺乏父母的教養與關愛。父母前往海外的目的主要是賺錢維生,有些為了開店甚至向高利貸借款,導致債臺高築,必須日以繼夜地工作,也缺乏守安息日的觀念。
另外,部分開拓區域在建立據點以後,因傳道工人無法長期駐牧,信徒的信仰還來不及得到堅固,就受到許多外在因素影響,使得受洗後的信徒仍然大量流失。
若宣道是平面的「加廣」,宗教教育就是真理的「加深」,一旦根基穩固,教會才可能長久。一開始接受真理的信徒多為成年人,原有的宗教信仰與價值觀,在信主後仍會影響思考判斷。若當地孩童能接受福音,並透過宗教教育將真理深耕於他們心中,便能實踐「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的教訓。假以時日,他們就能成為在地的年輕工人,以自己熟悉的母語擔任未來的傳道者,更能兼顧對內造就與對外宣道的事工。
對於主內父母與孩子分隔兩地的家庭,應鼓勵全家同住,並勉勵藉由信仰栽培孩子的宗教教育,以面對這罪惡多端的世代。當然,想要在開拓區發展宗教教育,需要大量教員加入事奉的行列,因此,可鼓勵信徒嘗試從建立家庭祭壇做起。初期可以培育各國青年,長期在開拓區進行宗教教育活動的意願,並協助當地以家庭小組的分組方式進行家庭祭壇。如此年復一年,相信這些從小接受栽培的孩子,長大後較容易成為當地重要的工人。
2.培植在地傳道與聖職人員
在這次大會的聖工研討會中,許多國家都大聲疾呼傳道者精進語言的重要性。尤其某些地區,如使用西班牙語的阿根廷,以及非洲部分的法語區,若語言不通,只能仰賴當地人來翻譯。此時翻譯的「品質」是好是壞,將大大影響宣牧的果效。
目前韓國總會對於傳道者的要求,就是需另外學習華語及英語;印尼總會也鼓勵當地傳道人學習華語,因為通曉華語,有助於在臺灣總會的神學院進修神學課程,裝備屬靈的能力。但對於廣大非洲五十多個國家而言,培養當地的傳道工人是當務之急,因為在真理造就與長期牧養上都是有幫助的。
3.整合全球傳道工人的資源
目前東半球的開拓區主要包含:柬埔寨、泰國、越南、緬甸、印度等地;西半球開拓區則涵蓋非洲五十多國、中南美洲、歐陸數十個國家,以及俄羅斯等地。相較於東半球,西半球的開拓範圍廣大許多。
在東半球中,能支援外派的國家有:臺灣、韓國、日本、西馬、沙巴、新加坡、印尼等國,紐西蘭、澳洲也相對穩定。至於西半球,目前能支援外派的國家僅有:美國、英國、加拿大與歐陸部分國家。
為了實現「縱橫走遍這地」這個應許,除了目前聯總所分工的東宣部、西宣部之外,必要時也可考慮合作,加以整合東、西半球的人力與資源,藉此互相幫補。
結語
面對「起來!縱橫走遍這地!」這句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也是今日神對真教會的應許。因此,我們依靠聖靈同在的心,是不可或缺的。藉由此次全球真教會第一線的傳道工人齊聚一堂商討,共同依靠聖靈能力、依據聖經真理,在主裡合一,抓住神對真教會必然興起的應許,相信主必成就。
大會閉會式結束了,全球主內的同工也重新出發,期待相約2027年於沙巴總會,再相會。


閉會式獻詩 |
| |